APP下载

高淳方言的名词后缀“子”和“头”

2016-06-06黄爱芳

现代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能

摘 要: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关键词:高淳方言 “子” “头” 变音 功能

一、引言

高淳方言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属吴语区宣州片太高小片。由于历史原因,高淳方言成为孤立的方言岛,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时期的发音,具有发音轻、语速快、多浊音的特点,素有“语音活化石”的美称。高淳方言大致分两片,一片是东部山乡话,以桠溪镇的方言为代表;一片是西部的水乡话,以政府所在地淳溪镇方言为代表。①该方言共有7个声调:阴平55、阳平22、上声33、阴去35、阳去24、阴入3、阳入13。高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可以参看《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

高淳方言的名词后缀形式丰富,其中“子”与“头”两个名词后缀在词尾不读轻声,在构词中往往发生变音,且有一定的规律和作用。词缀有实在意义,通常运用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来进行构词。此外,还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下面分别论述。(全文所有例词及注音均引自《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第五章“常用词对照表”,第307页至533页)

二、后缀的变音情况

由于高淳县处于省边界地带,即位于方言区的边缘地带,受边界方言的影响,语言现象复杂。高淳方言的后缀“子”“头”与普通话在声调、构词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与汉语普通话不同,高淳方言带“子”“头”词的词尾不读轻声。由于受前一音节调值高低的影响,后缀变音调值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还有丰富的音调变体。大部分词缀变音后的表现相同,可分为一类。

后缀“子”②的变音情况可分为[ts??5]③、[ts??4]、[ts??2]三小类,下面分别举例:

A:洋柿子(西红柿)[i?22z?55ts??5]︱筷子[khu?33ts??5]︱马桶子[ma22th?n55ts??5]

B:猴子[h?ei22ts??4]︱被子[bi22ts??4]︱绳子[z?n22ts??4]

C:黄兴子(黄鼠狼)[u?22?in55ts??2]︱泥炉子(灶)[?22lu44ts??2]︱哑巴子(哑巴)[?a53pa33ts??2]

笔者对《江苏省志·方言志》中“常用词对照表”中614个词条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后缀“子”构成的词共计48例,后缀变音分为三类,以前两类[ts??5]、[ts??4]为主。

分析带后缀“子”的常用词,笔者发现,后缀“子”的调值与其前一音节的调值有较整齐的对应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子[ts??5]:词的后缀的前一音节调值为5(喉塞音)、阴平55、上声33时,后缀的调值通常为[ts??5]。例如:

斗菊子(蟋蟀)[tei33t?y??5ts??5]︱肚子(肚皮)[tsu33ts??5]︱新娘(子)[?in33ni?55ts??5]︱麻雀(子)[ma22t?hia?5ts??5]

子[ts??4]:词的后缀的前一音节调值为2(喉塞音)或阳平22,则后缀调值通常是[ts??4]。例如:

鼻子[bi?2ts??4]︱袜子[ma?2ts??4]︱房子[v?22ts??4]︱被子[bi22ts??4]︱垫子(褥子)[d?22ts??4]

子[ts??2]:有少部分三字格词的后缀前的音节调值为平调(阴平55或上声33、44),其后缀调值通常为[ts??2]。例如:

黄兴子(黄鼠狼)[u?22?in55ts??2]︱泥炉子(灶)[?22lu44ts??2]︱哑巴(子)[?a53pa33ts??2],这类词较少,变音规律不是很明显。

总体上,发音轻是高淳方言的特点,又由于受到前一音节调值的影响,呈现出“前高则高,前低则低”的特点。此类对应关系于四字格词语中也适用。例如:台子桌子(桌子)[d?22ts??4tsua?3ts??5]︱筷子笼子(筷笼)[khu?33ts??5l?n22ts??4],可以看出后缀“子”的调值均整齐地遵循上述规律。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后缀“头”构成的词共计29例,后缀的变音可分为四类,以前两类为主。由于高淳方言发音总体上比较轻,因此又产生一些音调变体如:[rei22]、[rei33]可分别划入[rei21]、[rei34]。

分析带“头”后缀的常用词,可以发现,后缀“头”的调值与其前一音节的调值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头[rei55]:如果词的后缀前一音节声调为33或55,后缀调值通常变成[rei55]。例如:

中头(中午)[ts?n33rei55]︱豇头(豇豆)[k?33rei55]︱晚头(晚上)[mie55rei55]︱树梢头(树梢)[zu22s?55rei55]

头[rei21]:如果词的后缀前一音节声调为55,后缀调值通常变音成为[rei21]。例如:

豌头(豌豆)[?ei55rei21]︱葵花头(向日葵)[gue22?a55rei21]︱门廊头(门楣)[m?n22l?55rei21]

头[rei44]:如果词的后缀前一音节声调为22,后缀调值通常变音为[rei44],例如:

零头(零钱)[lin22rei44]︱赤头(赤豆)[h??n22rei44]④︱拳头[?Y22rei44]

头[rei34]:如果词的后缀前一音节声调为21,后缀的调值通常变音为[rei34]。例如:

上头(上面)[z?21rei34]︱后头(后面)[h?ei21rei34]︱下头(下面)[h?a21rei34]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大致明晰高淳方言的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作为语音化词缀⑤(韩陈其,2002),充当词缀的词素与本读的语音有所变异是很常见的情况,但在汉语各方言中的音变表现形式又往往各有不同。名词后缀“子”和“头”在北方方言、吴方言、江淮方言区三个方言区都用,但各有特色。表现在高淳方言中则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三、后缀构词的方式

从构词方式上看,高淳方言的后缀主要通过替换语素、增加音节、补注音节、替换儿化音及修辞等方式进行构词。下面略作阐释:

(一)替换语素

通过替换语素并加上词缀来构词是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最能体现高淳方言的词汇特色,例如:斗菊子(蟋蟀):“斗菊子”替换“蟋蟀”的说法,加上了后缀“子”︱黄兴子(黄鼠狼):用“黄兴子”替换“黄鼠狼”的说法,加上了后缀“子”︱泥炉子(灶):用“泥炉子”替换“灶”的说法,加上了后缀“子”。

(二)增加音节

增加音节的方法即在普通话词语的基础上加上若干音节,并且有的词有多种表达法。例如:麻雀(子):通常在“麻雀”的后面加上后缀“子”,另外,还有“雀子”的说法,“麻雀子”与“雀子”是一组同义词︱眼睛珠子(眼珠)[?ie22t?in33tsu31ts??5]把“眼珠”分离扩展开来,增加了两个音节,同时加上后缀“子”︱早起头(早晨)[ts?53t?hi44rei21]“早起头”应该切分为“早起/头”,“头”为增加的后缀︱树梢(头):增加后缀“头”构成新词。

(三)补注音节

补注音节则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有的高淳方言词(通常是单音节的)的音节数少于普通话的音节数,则通过补注、增加词缀的方式来造词。这种方式与前一种“增加音节”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淳方言词本身是自足的(即意义完整),但由于单音节词破坏了话流的双音节化的趋势,在话语使用中显得拗口,因此加上后缀以满足双音节的需要。例如:鞋(子)[h??22ts??4]在高淳方言中仅单音节“鞋”就可以表示完整的意义,但为了适应汉语词汇双音化的需要,则把不自由的单音节名词变成自由的双音节名词,增加了后缀“子”,成为了与普通话一样的说法“鞋子”。又如,饺(子)[t?i?53ts??2],高淳人通常说“吃饺”而不说“吃饺子”,说“包饺”而不说“包饺子”,“饺”都是作为单音节词语来用的,单音节词本是自足的,但是为了顺应汉语双音节化的需要而加了后缀“子”。这种情况下的后缀“子”不表实在义。

(四)替换儿化音

汉语普通话的音变包括轻化(轻音化)和儿化等情况,且儿化韵较发达。而高淳方言恰恰相反,语流中并不存在对应的轻声或儿化现象,当然,后缀也就既没有轻声也不儿化,多数的儿化音都为后缀“子”或“头”所代替了,例如:老头子(老头儿)[l?55rei55ts??5]︱饭勺子(饭勺儿)[bie22za?2ts??4]︱草垫子(草垫儿)[tsh?55d?53ts??4]︱水裈头(裤衩儿)[suei33khu?n33rei33]︱宝盖头(宝盖儿)[p?33k?55rei33]︱胳膊拐子(胳膊肘儿)[ka?3po?5ku?3ts??2]。

(五)修辞方式

词缀构词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联想构词,通过这种方式造的词多为带后缀“头”的词。比如:葵花头(向日葵)。“葵花头”就是“向日葵”的“头”(顶部),通过拟人的方式来象征向日葵,颇有趣味。同类的词还有:狮子头(花卷)[s?33ts?55rei55]︱门廊头(门楣)。

以上是高淳方言后缀构词的主要方式,另外,还有的词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构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四、后缀的意义与功能

汉语普通话后缀“子”“头”的主要作用是附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表形状、人物等,如:胖子、木头;或表某种动作的价值、意义,如:吃头、看头、做头。高淳方言的后缀同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能够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或附加的词汇意义,增加或减去词缀会使词的语义发生变化。

首先,高淳方言的后缀“子”和“头”的组词能力都很强,在日常交际中,可以随时听到高淳人用带后缀“子”和“头”的词,比如“铅家子”表示“硬币”,“妈妈娘子”表示“女人”,这些词听起来新奇有趣,通俗自然。

其次,通过语料分析,我们总结出高淳方言后缀“子”“头”各自的表义类型及功能,下文分别论述。

(一)后缀“子”的意义功能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外来词的标记

高淳话中部分词加上后缀“子”是由于词语是普通话从外来语借来的,进入高淳方言后残留了语素“洋”,取词根于中间,后面又加上后缀“子”成为三字格词,也就自然成为外来词的标志。如:洋柿子(西红柿)︱洋煤子(火柴)[?i?22mei55ts??5]︱木托子(木屐)[mo?2tha?2ts??4]。

(2)名词的形式标志

“子”词缀构成的大多数词都是名词,作为形式标志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因此也就自然成为名词的形式标志之一。例如(任学良,1981):鼻子︱嗓子︱肚子︱剪子︱锯子︱场子︱本子︱疯子︱秃子。

以上几组词是通过“子”加在单音形容词素和单音动词素后构成新的名词。

(3)代替儿化音,同儿化的作用

代替儿化音是指词缀“子”代替儿化音的作用,具有了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由于后缀“子”代替了儿化音,使得高淳方言没有卷舌音。例如:饭勺子(饭勺儿)︱老头子(老头儿)。

韩陈其(2002)指出:在各方言里“儿”充任词尾时的读法五花八门。尽管音变十分复杂,但不影响“儿”充任词缀的地位。

(4)构成复音词(同普通话后缀“子”的作用)

普通话后缀“子”的主要作用是适应汉语词汇双音化的需要,把逐渐不自由的单音节名词变成自由的双音节名词,部分高淳方言词同普通话一样具有该特点,如:猴子︱院子︱胡子。在构词复音词方面,高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普通话的后缀“子”读轻声,而高淳方言中不读轻声。

(二)后缀“头”的意义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表圆形的状态

在高淳方言词汇中有很多后缀“头”表某物体圆形的状态,例如:拳头︱石头︱豌头(豌豆)。“拳头”“石头”“豌豆”的形状大致都是圆形的。

(2)表小称或零头义

后缀“头”表示小称或零碎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点和普通话有共同之处。例如:赤头(赤豆)︱扁头(扁豆)︱豇头(豇豆)︱鱼骨头(鱼刺)︱奶毛头(婴儿)[n?22m?55rei22]︱零头(零钱)[lin22rei22],这些词的词缀均含有小义或零碎义。

(3)表示方位或时间及处所的标记

汉语普通话表方位的形式很丰富,多为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与词缀合成一个复合方位词。高淳方言也用同样的方式构词,例如:里头(里面)[I33rei55]︱外头(外面)[u?53rei55]︱上头(上面)︱下头(下面)

用同样的方式构成表时间的词,例如:早起头(早晨)︱中头(中午)︱晚头(晚上)。还能作为中缀,晚头希(傍晚)[mie55rei55?i21]。这一用法是把一天看成一个纵轴并划分成若干份来表示时间,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4)表儿化

后缀“头”与“子”均具有代替儿化的作用。例如:宝盖头(宝盖儿)︱树梢头(树梢儿)︱水裈头(裤衩儿)。

(5)用修辞

通过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词缀“头”有实在意义,描写了某物的特征是“…的顶部”,例如:葵花头(向日葵)︱树梢头(树梢儿)。通过词缀“头”形象地描写出词所表达的意义,即便不懂高淳方言的人,通过词根“树”与词缀“头”能够大致了解其义。

五、结语

高淳方言的名词后缀“子”和“头”非轻声音节,部分替代了儿化的功能,变音形式多样且表义丰富。相反,普通话的名词后缀的音变主要是轻声和儿化,表义较为单纯。总之,高淳方言的名词词缀“子”和“头”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成分,彰显出“语言活化石”的方言语料价值与“吴风楚韵”的内涵。高淳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势必有责任保护并继承它,本文仅在这方面尽了绵薄之力,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谢小娟.高淳方言(薛城)音系,语文学刊,2015年2月。

②高淳方言的后缀“子”习惯写“则”,为行文方便,本文仍一律

写成“子”。

③声调只记调查时听到的实际调值,记在音节右下角。

④高淳方言有h、h?、?三个声母,h来自中古晓母,h?来自晓、

匣、群等母,?来自云、疑等母,h?、?的来源界限不清,当是邻近方言影响过甚所致。

⑤语音化词缀是指充当词缀的词素与本读的语音有所变异。这种语

音变异,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而在汉语各方言中的音变表现形式又往往各有不同。(详见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鲍明炜.江苏省志·方言志[Z].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高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高淳县志(1986~2005)[Z].北京:

方志出版社,1988.

[3]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J].中国语文,1983,(4).

[4]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4).

[5]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黄爱芳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