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2016-06-06郑超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郑超男

摘要:此文首先表述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解决策略,期望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环境及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高职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等一系列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文献中,已经明确的表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即“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实际能力应用方面的加强。作者认为对于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的状况有分析的必要,从而找出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提升教育教学谁水平,以便将来能真正的提高的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且提高就业率,增加就业优势。

1、现阶段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状况及形成原因

1.1师资力量

目前,在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性的认识上,高职英语教师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许多英语教师还在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为主导模式,还停留在传知授教及解析语法文章等基础上,不关注学生日常英语的沟通能力,在其培养和提高上甚少安排教学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让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学以所用,一定要在根源上改变,那就是转变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首先,高职英语教师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注重人才的培养,增加学生团队中人才的数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把握好传授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能力之间的度。其次,是要改变以书本为主导,教师、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现在教学模式。第三,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思想创新的教师团队,以便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还有其特殊性,所以要求高职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大学教师的知识储存外,还要有适合专科专业要求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除了有基础英语知识外,还要掌握科技、专业等英语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重中之重是放在教室水平能力的培养上,那么针对教师水平、能力、素质的提升,可以让教师队伍去相关院校或基地去学习,还可以鼓励年轻有上进的教师参加各种学位晋级考试,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历以及见识层面。而当师资力量紧缺形成教学压力时,可以采用聘用制招聘一些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缓解师资短缺的影响以及压力,还能形成互补,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强大。

1.2教材选用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所以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尚未统一,各个高职学校所用教材也大都参考各大本科院校或者专科院校的教材,例如《大学英语》等基础英语教程。此类教材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比较实用,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略微欠缺。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程基本要求》规定,高职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语言技能,而教材的作用是使学生具备阅读和翻译相关专业资料的初步水平,是为了后期的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材选用上,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大学英语》等本科教材,因为此类教材缺少高职学生所需的针对性知识与专业岗位的实践性,既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与特殊性,又不能满足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水平需要以及能力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要以是否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为主要因素,是否能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为重要目标,教材内容要融汇实践、实用、知识三大方面。

1.3课程模式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课程中,都以传授知识和讲解课文语法等基础教学为模式,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意识,而各种听力、口语以及专业英语课很少开设,完全体现不出高职院校的特点与特殊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单一传授的书本知识的教学观念,设计一套多元化、实用性强并且全面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实践经验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更好的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而服务。要根据高职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以及技术需求层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模式的设计,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全面型人才。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善方案

2.1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2002 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中也有过明确的指导,材料中说:“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且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因此,在高职英语课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要准备把握好传授知识和技能实用能力提升之间的度。两者的关系必须从以前的以書本知识为主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重中之重,老师也应该不仅仅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播传授者,更应该转变为实际应用中的指导老师,转变为技术把关中的监督人员。第二,高职教师要准备把握英语中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摒弃传统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上,而对学生的听力与沟通交流方面很少重视。如今,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不要把学生学习阅读和翻译的技能只放在书本上,而是要把重点转移到阅读相关专业的业务资料以及相关应用的能力上。同时由于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实践应用以及沟通,所以还要转变下两者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听、说训练上。第三,高职教师要准备把握好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院校以及教师都把各种试卷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把试卷成绩看成教学质量评估的尺子以及教学的终点。其实考试本身本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它仅仅是检测学生一段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中的一个方式,而考试的成绩也只是给老师和学生作为这期间的一个评估,反应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此段期间教师教学的效果。因为,学校和教师必须认清考试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把重点放到考试的根本目的上。

2.2改良教学手段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方法以讲解和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在学习上的态度,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把传统的只是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法改进为对话、交流的形式,并且根据实际的环境、情景进行现代化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同时,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手段,做到学以致用。

2.3 改善教学评估手段

要建设一套合理的、切实实际的教学评估体系,而不是单一的只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终结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因为成绩测试不能对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口语沟通表达能力、社交实践能力等应用型素质进行测试,所以,要摒弃传统的的考试模式,除了笔试的评估外,还要开设口语测试、实践测试等,根据毕业后就业岗位开设相应的一系列测试。对学生的评估也要增加学习过程评估、自身评估、同学互评等多元化评估方式。另外,也要根据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将要面临职场环境的不同,对不同的评估对象要区别对待。

2.4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院校教学的执行者,是教育方法改善与课程设计的实施者。因此,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跟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培养,制定师资能力提升建设方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首先,院校要想办法吸引能力高、素质高的英语教师,让其踊跃的加入到高职教师的队伍中,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还能让其带动在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充实师资队伍。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吸收新的方法,引进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技能。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实师资力量、使教师队伍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院校要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以及制度,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來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传授知识技能的能力,提高教师培养全面型人才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体系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接收技能和知识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成为不仅具备相关知识,还熟练掌握实践方法的“双师型”教师,即具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能力。

总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体系。对现阶段高职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教学手段、评估方案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建议以及解决方案很有必要,在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教育事业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大有益处,同时也可给英语教师作为一个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丽洁.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9) .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3]晏芳, 胡社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3) .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