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对家庭教育语言暴力认知度、态度及现状调查

2016-06-06罗霞黄怡肖云峰袁国艺杜玲胡兰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父母家庭教育孩子

罗霞 黄怡 肖云峰 袁国艺 杜玲 胡兰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频频被爆出,关于家庭语言暴力的报道却少之又少,而家庭语言暴力对孩子影响又颇为严重。此课题以独特的视角将父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的认知度尚浅、不重视现象严重,且语言暴力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该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提醒家长语言暴力在家庭教育中的危害性,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语言暴力;父母;孩子

在中国,不少的父母眼中的语言暴力单纯指骂孩子,而完整的家庭语言暴力还包括家长之间的粗口或者吵闹对孩子的影响,而后者也经常被忽视掉。并且因为传统观念,有人认为打孩子比骂孩子更加严重。然而打孩子只是给孩子带来短期的伤害,语言暴力将会对孩子的未来生活及心理带来长期的伤害。此次调查从独特的父母的视角来分析施暴者即父母对家庭语言暴力的认知度,态度以及现状。通过分析,能够真正的从源头消除家庭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四川省荥经县城乡居民家庭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其中有效城镇问卷169份,有效农村问卷271份;其中男性141份,女性276份;回收率达94.77%。

2、调查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问卷,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进行统计分析。

3、统计方法:通过各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得出数据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荥经县家长对语言暴力的认知度以及认知途径

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家庭教育语言暴力的认知度参差不齐,在户籍上也有所差异,将户籍与认知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县城不了解语言暴力家长占33.1%,明显小于农村不了解语言暴力的家长比例(56.7%),由于农村信息流入不如县城,导致农村家长对语言暴力的认知度水平较低。我们始终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开始思考父母的性格,人际交往,自我修养,文化程度以及沟通能力不同是否会导致孩子的各方面造成影响。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否会决定自身对某些事物的理解能力,所以对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是否对语言暴力的认知度也会不同的疑问做了以下研究分析(如图1):

由图1可知,在学历基础上,家长对语言暴力的认知度有所不同,小学学历,中学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学历及其以上学历家长听说过语言暴力比例依次为33.10%,50.0%,68.1%,81.5%,家长学历越高,对语言暴力认知度的水平越高。

(二) 荥经县父母对语言暴力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调查

就“不打不骂不成材”的传统观念中,父辈并不认为对儿孙辈会带来多么糟糕的影响,而是打骂才能成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的全球化是否这种传统观念将会有所改变?

在此次调查结果中,大多数家长认为骂孩子会对孩子生活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占75.3%,而认为没有影响的父母占24.7%,说明在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方面大多数家长达成一致。而“打骂才能成材”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询问语言暴力与青少年犯罪是否有关系时,66.8%的父母認为青少年犯罪与自己的语言暴力几乎无关,相比认为语言暴力会对孩子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的75.3%,有8.5%的认为家庭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生活影响父母却不认为语言暴力对孩子的犯罪构成一种诱因。在某种程度来讲,这8.5%的父母仍持有不正确的观点以及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程度。而对于剩下的24.7%的不认为语言暴力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犯罪有影响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心理健康和语言暴力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大多数都认为打孩子是有体肤之痛,而骂孩子之后小孩子就会忘记并且没有什么恶劣的影响。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将父母对打孩子和骂孩子哪个影响更加严重做了数据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这次调查, 由图3可知认为打孩子更严重的家长比例(32.9%)大于认为骂孩子的家长比例(22.1%),说明这种传统观念在中国百姓心目中仍然存在,而进一步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基于此现状,教育机构应该加强语言暴力在家长中的普及力度。

(三)荥经县目前家庭语言暴力现状分析

在现状分析中,将父母小时候遭受语言暴力的频率与父母对自己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频率进行分析,得知以前总是或者经常被骂的父母有13.4%经常骂自己的孩子,而从小偶尔或没有被骂过的父母有0.047%会经常骂自己的孩子,二者相比之后得出父母是否被语言暴力决定孩子是否会被语言暴力。在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受到语言暴力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

有22.3%的家长总是会去制止,而37.4%的父母选择理智的视情况而定,15.1%的父母很少制止,25.2%的父母则选择不理睬。

三、 讨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父母语对语言暴力意识都比较单薄,很大程度的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充分意识到家庭语言暴力的危害,适当改变自身教育孩子的方法。本研究调查分析雅安市荥经县父母对家庭教育语言暴力的认知度、态度及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消除家庭语言暴力提供有益的帮助。建议如下:

1、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互相增强沟通与理解

沟通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得到碰触,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父母与孩子是不同年代的人,同一类事物的认知度也有所不同,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减少摩擦和语言暴力。父母与孩子要坦诚交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而不是采用语言暴力的形式解决问题。

2、父母应强化法律意识,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子女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法律赋予孩子与成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应多以引导为主。俗话说,人人生而平等,就算是父母,也不能对子女随意辱骂、嘲弄、诋毁等。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1],给孩子以与成人一样平等的人格,而非居高临下的漫骂。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3、父母应增强自身道德素质,学习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父母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相当于言传身教。所以,父母应增强自身道德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给孩子做榜样,改变独生子女易受挫败感和自尊心容易受伤害的现状[2]。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多读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听教育孩子的讲座或者上教育孩子的辅导班。

4、政府与学校加大宣传力度以改善父母对使用语言暴力意识单薄的现象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36.2% 的父母从电视上了解语言暴力,而只有7.4%的父母从学校家长会上了解语言暴力。光靠父母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消除语言暴力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力量以助父母一臂之力。我们应该让老少都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3]

参考文献:

[1]何国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语言暴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5):153.

[2]郭猛. 教育教学中的语言暴力问题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55-58.

[3]张利增. 中学生语言暴力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0,02:51-52.

[4]安昊. 部分中国农村初中生家庭语言暴力調查——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7:88-89+138.

作者简介:罗霞(1995-),女,四川乐山人,川北医学院影像学系13级本科,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方向工作。

猜你喜欢

父母家庭教育孩子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