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研究新态

2016-06-06李欣欣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旅游发展

李欣欣

摘要:反贫困是越发成为我国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正密切关注将旅游业作为扶贫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就我国旅游扶贫发展研究新态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旅游发展;旅游扶贫;新态

引言

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突出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定量研究,推进方法多样化,关注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的互动机制、旅游扶贫中的相关利益主体、产业链的建立、比较研究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旅游地反贫困的现状与问题、扶贫工程的可实践性等重点问题。

一、精准化旅游扶贫的理论概述

1.1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的内涵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做到“扶该扶的人,有效”。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将扶贫项目更好有效地锁定在特定的贫困人群。因此,将精准扶贫分为二个部分:一是贫困人口识别,二是扶贫资源(资金、项目)识别。对于贫困人口识别则是主要通过程序化的工作机制、工具、访谈等形式,对特定的贫困人口准确辨别,然后通过网络化系统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化管理。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切实有效精准识别目标人群,通过资源项目形式从而减少贫困人口的一种目的。同时通过精准扶贫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和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精准化旅游扶贫即根据具有旅游業发展基础的欠发达地区,借助社会新媒体和大众力量,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旅游扶贫主要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文化等形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短期利益,还需更加关注贫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精准理解旅游扶贫发展的本质,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旅游扶贫发展的本质问题,我们才会使得在旅游扶贫发展中不会走偏。

1.2精准化旅游扶贫的内容。作为典型的产业扶贫的形式之一,精准化扶贫与传统意义上的扶贫不同,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传统“输血”式扶贫只需分清目标人群,对其进行资助即可,而精准化扶贫还需对具体旅游扶贫项目进行筛选评估。

1.旅游扶贫的目标群体。研究贫困的首要问题是“识别贫困人群”。使用旅游进行精准化扶贫完成对扶贫目标人群的识别工作首先需要完成以下两项的工作:一是从本质意义上将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进行区分;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将贫困人口进一步分为其是否可通过旅游发展扶持。

2.旅游扶贫的项目可行性。贫困地区具备开发旅游业的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成功,还必须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旅游扶贫项目建立了关联贫困人口与旅游发展的桥梁,开发者对旅游扶贫项目认识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效益的大小以及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和收益水平。

二、精准化旅游扶贫发展的探索

2.1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不明,缺乏科学规划。当前资源的管理较为分散,缺乏专门的机构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行统筹协调,政府无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旅游项目和资源保护的冲突。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旅游发展缺乏规划,存在对景区资源内涵挖掘不足以及产品老化等问题。大部分景区的旅游产品为静态的观光产品,而动态的体验性旅游产品较少,不具备强烈的市场竞争性。

3.结构单一,创新性不足。单一旅游观光陈列产品已逐渐被淘汰,现今的旅游业正在逐渐发展为观光与度假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参与体验多元化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让游客观赏具有历史价值的陈列品,又能让游客参与体验,产品结构多样化,围绕庄园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做的多重价值系统的完善,逐渐提升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4.服务水平低,发展跟不上潮流。发展绝大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管理人员由相关的村干部兼任,景区工作人员为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民,导致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较差。

5.政府引导不力,资金短缺。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项目中,大多数区县政府既没有有效地引导,也没有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基本是在市场的拉动下,由早期经营成功的示范户带动。游客凭借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旅游农业的情况后参与,缺乏政府引导。

2.2推进旅游扶贫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精准扶贫对象、科学规划,提供制度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旅游业扶贫纳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持续进步的战略范畴。乡村旅游要依托“三农”资源以农为本。规划乡村旅游需要和解决“三农”问题统筹考虑, “扶贫要精准,弄清哪些是真正贫困户,哪些需要真扶贫。

2.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资源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转变观念,政府应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乡村旅游不仅是当地村民自我致富的发展途径,更是政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要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高层次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所以在发展旅游扶贫项目中应该转变思想,重视其发展工作;加大旅游产品的组合维度,开发联合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并不是不同旅游产品形式间单纯资源互补,而是需要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感受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就是以历史、文化、环境、地域为主线,有系统的、全面的、跨区域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一是突出五大扶贫重点。通过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实施以人饮安全、户户通电、村村通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培育骨干特色产业,建立农民稳定增收机制为核心的产业扶贫工程;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贫困学生补助、中高职学生补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为核心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书屋、农资超市、运动娱乐场地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程;以就村就近就农搬迁建居民点集中安置为核心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二是实施片区扶贫开发。通过乡村自然环境资源与城市旅游消费资源的良性互动,把乡村旅游扶贫与建设美丽乡村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近郊度假休闲、坪上四季观光、高山旅游避暑三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

参考文献:

[1]蒋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01)

[2]曹高明.鄱阳县旅游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老区建设.2014(02)

[3]黄锐,文军.走出社区的迷思: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的两难抉择[J].社会科学.2013(02)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