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2014年部分城市浓度环比上升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6-06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对策

常 毅(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 兰州 730030)



甘肃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2014年部分城市浓度环比上升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常毅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甘肃省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2-2014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上升,污染有所加重。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加重;原因分析;对策

1 2012-2014年全省各城市PM10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1.1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2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12个,占85.7%;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2个,占14.3%。嘉峪关、金昌、天水、平凉、庆阳、定西、武威、张掖、陇南、合作、酒泉、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兰州、白银市环境空气中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三级。全省环境空气中PM10年均值为0.081mg/m3,达到国家年二级标准。

2013年,本省14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10个,占71.4%;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3个,占21.4%,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有1个,占7.2%。兰州市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劣三级,金昌、白银、酒泉市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三级,其他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全省PM10年均值为0.091mg/m3,达到国家年二级标准,比2012年上升12.3%。

2014年,本省14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有8个,占57.1%;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6个,占42.9%。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武威、酒泉市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三级,天水、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合作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全省PM10年均值为0.097mg/m3,达到国家年二级标准,比2013年上升6.6%。

2012-2014年全省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14年全省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变化趋势

1.2全省PM10污染现状及同比变化趋势

PM10是影响我省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对我省2011-2013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中PM10年均浓度值计算分析,2011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95μg/m3,2012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81μg/ m3,2013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91μg/m3,2014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97μg/m3,2012-2014年PM10污染有所加重。

2013与2012年相比,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张掖、平凉、庆阳、武威、天水、甘南、定西市PM10年均浓度分别上升12.5%、25.7%、9.6%、9.7%、54.9%、12.8%、9.7%、2.7%、13.8%、13.6%、27.5%和5.3%。2014年与2013年相比,武威、定西、嘉峪关、平凉、金昌、临夏市PM10年均浓度分别上升62.2%、51.7%、43.0%、26.6%、14.6%和3.3%。

2 2014年嘉峪关、金昌、武威、定西、平凉、临夏6个城市PM10年均值同比升高的原因分析

1)集中供热覆盖率低、锅炉除尘效率差、施工扬尘和城市二次扬尘管控措施不到位造成PM10的浓度上升。

部分市州在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土石方开挖和物料运输环节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建筑垃圾清运和材料运输车辆覆盖、清洗管理不严格,导致大量沙土散落在城市街道,过往车辆的碾压和被污染道路清扫引起的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另外,城市拆迁大多使用干法施工,没有采取适当的抑尘措施,拆迁和建筑垃圾的清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颗粒物污染。集中供热覆盖率低、锅炉除尘效率差、城区楼房“小烟囱”众多,加之气象条件不利,多重因素造成PM10污染加重。

2)PM10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趋势,春季沙尘天气频发,造成部分城市PM10浓度升高。2014年全省共发生沙尘天气37次,其中达到沙尘暴级别的沙尘天气7次,扬沙15次,浮尘6次,同比增加6次。4月23~27日发生的系统性沙尘天气影响强度大、范围广,敦煌市监测到的PM10h浓度最大值达到46.6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09倍,是2003年以来本省监测到最高浓度。此次沙尘天气影响了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其中敦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民勤县为强沙尘暴,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临夏州为沙尘暴。2014年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强度均比2013年有所增加,造成河西5个城市PM10平均浓度上升,沙尘天气对PM10年均浓度影响见表1。

表1 2012-2014年兰州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10度变化情况

2014年河西5城市PM10平均值0.115mg/m3,剔除沙尘天气对监测结果的影响,PM10年均浓度为0.095mg/m3,下降0.020mg/m3,说明沙尘天气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

3)监测仪器设备技术不断更新完善,推进了监测结果更加准确。本省多数PM10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时间在2006年之前,受当时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制约和监测仪器标准、规范不健全的综合影响,监测结果总体偏低。

2013年兰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当年PM10年均浓度同比上升12.5%;2014年,嘉峪关、金昌开始开展新标准监测工作,PM10年均浓度分别上升43.0%和13.6%;2014年,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分期实施的时间要求,全省其余11个城市23个自动监测子站更新了自动监测仪器,通过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近3个月的连续运行,PM10监测结果平均比老仪器监测结果升高22.5%。

4)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已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监测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城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省各市州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多数是在2000年前设置的,已经运行近20年。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现有自动监测子站多数地处城市商业繁华中心路段,周边商场众多、交通拥堵、住户集中。居民生活使用的小煤烟炉、餐馆和路边餐饮摊位、小区垃圾焚烧、繁华路段堵车严重、附近建筑工地密集等生产、生活对局部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部分监测子站站房房顶距支撑建筑平台较近,平台积尘在风力作用下,也对监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导致PM10结果升高。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功能区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数量少,代表性差的问题凸显,致使现有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不能客观地反映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5)地理环境及不利气象条件加重了PM10的污染。甘肃不少城市属于河谷型城市,四周环山,地理环境较封闭,空气处于稳定状态。这种典型的山谷城市,不利于空气的流动和污染物扩散,加之冬季静风、微风频次高、逆温等气象条件,空气的水平、垂直流动都受到强烈抑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由于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加之冬季供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造成部分城市冬季采暖期PM10污染加重。

由表1可知,兰州市2012~2014年间,采暖期PM10平均浓度和PM10日均浓度超标率(日二级标准150μg/m3)均远高于非采暖时期,说明城市PM10污染有明显的季节性。

3 遏制PM10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1)加大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多部门协力作战、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方式才能有效治理城市扬尘污染。

2)多重并举,加强城市低空面源污染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建设施工、道路交通扬尘等低空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各类扬尘、烟尘污染成为PM10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来源。在低空面源污染防治中,应坚持分类施策,对市区工程建设要求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封闭;对道路实行吸尘、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调度洒水。

兰州市在近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全面采取城市网格化管理,重点对扬尘、餐饮、居民燃煤、焚烧等低空面源污染全面监管;多部门联合,齐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在二次扬尘管控、机动车尾气、压减煤量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绩;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减少居民取暖小煤烟炉的排放,通过多项措施,PM10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为全省PM10污染防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加强春、冬两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燃煤控制是防治采暖期大气污染的重点工作,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在煤炭储运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污染。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降低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严格控制煤炭质量,减少煤炭燃烧量和煤炭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参考文献:

[1]赵越,潘钧,张红远,等.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67-69.

[2]金小天,张宁.兰州市区春季PM10污染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71-11872.

[3]孟秋侠.武威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J].环境与生活,2014,8(20):40-42.

[4]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4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R].兰州: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5.

中图分类号:X513

猜你喜欢

可吸入颗粒物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HJ—1反演的郑州市城区PM10卫星遥感监测分布
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思考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质量控制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与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等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