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致良知 质求卓越
——贵州省贵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特色亮点

2016-06-05■文/丁

中国质量监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贵阳市贵阳标准化

■文/丁 山

品致良知 质求卓越
——贵州省贵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特色亮点

■文/丁 山

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主动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纳入质量强市工作范畴,形成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五大质量工作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以大质量为统领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新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多次为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成立了以刘文新市长任组长,48个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质量强市办”,负责统筹协调质量发展。编制质量发展、品牌发展、标准化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意见以及创建工作方案、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全市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遵循。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了贵阳工业“百千万”工程联动帮扶机制,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共14位领导牵头,每个市直部门配合定点联系帮扶2-4户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帮扶发展方案,服务企业质量提升和发展。二是强化财政投入。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会城市,尽管财力有限,但我市每年都将质量奖、品牌培育、技术标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打假等经费作为刚性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仅2015年,落实2015年度名牌奖励经费达845万元。三是强化氛围营造,深入开展“名家名匠质量大讲堂”、“百家品牌・百名工匠”、寻找“筑城工匠”、大学生质量安全志愿服务、“绿丝带”自愿服务等活动,搭建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在广播、网站、报纸开辟“质量报道”专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品致良知,质求卓越”的城市质量文化。制定质量强市宣传方案,结合“3.15”、“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组织实施。

以“大数据”为引航

2013年以来,贵阳抢抓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发展“大数据”作为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率先出台《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举办“大数据博览会和发展峰会”,获批“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二是强化标准支撑,制定《贵阳市大数据标准研制工作计划(2017—2020年)》,率先编制《政府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10项大数据标准,其中4项大数据地方标准已经贵州省质监局正式发布。推进大数据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落户贵阳。鼓励优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0余项,地方标准411余项,占全省总量55%。三是打造大数据发展“十大工程”,出台《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十大重点工程》意见,重点打造数据资源汇聚工程,数据共享开放工程,数据铁笼工程,数据政务工程,数据民生工程,数据扶贫工程,数据产业集聚工程,大数据助推产业升级工程,数据金融工程,以及数据立法、安全与标准工程。

以“大生态”为保障

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带动,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突破,形成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贵阳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已经成为贵阳向世界展示的靓丽名片。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个环保法庭,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生态文明管理机构,将环保、园林、林业、两湖一库管理局等单位合并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委。二是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保护计划,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5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2%,森林覆盖率达45.5%。市生态委、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部门推进燃煤锅炉淘汰,累计淘汰落后产能546.8万吨,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企业达510余家,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技术机构58家。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绿色农业为基础,都市农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2015年,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并成功举办首届农业嘉年华活动。以绿色工业为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绿色轻工业、再生资源产业,突出节能减排转型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40%。以绿色服务业为主导,大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出台《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实施意见》、《贵阳市旅游标准化建设发展规划》、《贵阳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制定发布《美丽乡村环境、设施与服务规范》等13项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乡愁文化旅游,成功举办贵阳国际马拉松赛、贵阳国际山地自行车比赛等国际赛事。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8477.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旅游总收入1040.53亿元,同比增长19%。四是强化品牌培育打造,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以成功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国际大数据博览会、酒博会为引领的大型国际会议会展活动为带动,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力提升了“爽爽的贵阳”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市拥有中国名牌6个、驰名商标18个,有效期内省、市名牌和著名、知名商标765个,品牌经济贡献率保持40%以上。获批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省级5个,地理标志产品12个。

2016年1月,市政府徐昊副市长主持召开2016年度质量强市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今年质量强市工作。

以“大民生”为根本

贵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解决民生难点、痛点问题方面,每年征集“十件民生实事”作为重要督办事项狠抓落实。2016年3月至9月,贵阳市政府奖励百万奖金举办“社会共治・企业信用痛点主题赛”,来自全国31个省区的2万多名痛客参赛,提交“痛点”1477个,“破解社会共治实现之痛”、“如何建立动态开放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信息征集大数据平台能否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等痛点进入10强。在电梯安全方面,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纳入民生十件实事,投入300余万元重点打造。截止2016年8月28日,通过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成功处置电梯困人事件3050起,解救被困电梯群众8164人次,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救援平均时间为11.8分钟,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在解决买菜难、买菜贵方面,北大方正璞华软件(贵州)股份有限公司与“嘀嘀买菜”痛客项目达成战略合作。2016年“质量月”期间,开通生鲜超市10余家,采取PPP模式建成的花果园、美的林城时代生鲜惠民超市,满足约10余万人的菜篮子需求,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30%左右,估算一年将为市民节约1亿元。在精准扶贫方面,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70项,建立了108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29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新增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带5条,建成高标准种植基地97.68万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市150个贫困村和1.44万扶贫对象实现“减贫摘帽”。在政务服务方面,以贵阳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试点,全面打造“标准化+”环境、“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审批、“互联网+”服务,各进厅事项平均审批环节由4.6个精简至2.2个。2016年7月28日,高新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考核验收。全市6个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此外,开展计量惠民、停车场计时器、出租车计价器、游娱游乐设施、消费品安全等行业整治,健全“12365、12315、12345” 投诉处置机制等,推进质量成果全民共享。

猜你喜欢

贵阳市贵阳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