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学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2016-06-05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情报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十三五馆员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南京大学图书馆

简要回顾南京大学图书馆近几年的建设成就,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提出“十三五”时期建设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明确主要任务和实施举措,包括馆藏发展,教学与科研的支撑与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空间再造,馆员发展,合作、协作与交流六个方面的任务。提出“十三五”时期的三项重大任务:历史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基于特色馆藏的优势学科精准化服务、图书馆空间再造。

1 建设成就与形势分析

1.1 建设成就

南京大学图书馆以仙林新馆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在文献资源建设、网络技术保障、读者服务水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发展。

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配合学校文理工医协调发展,充分保障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纸质资源:截至2014年底馆藏纸质文献577万册,包括中文图书394万册,外文图书90万册,中文期刊43万册,外文期刊50万册。电子资源:截至2014年底采购数据库125个,包括中文图书303万种,外文图书60万种,中文期刊3.5万种,外文期刊2.7万种,中外文硕博士论文363万篇。如表1所示。

表1 近五年文献资源入藏量

网络服务和技术保障能力大为提高:开通了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包括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系统、数字标识系统、轻印刷系统、研究小间自助预约服务系统、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等;开通了微信、微博等服务媒介,加强与读者交流。

全面提升读者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举办“图书馆创新论坛”等措施激发全体馆员的服务创新意识,在仙林图书馆设立“青年优质服务示范岗”,服务面貌一新,深受好评。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绩,近几年努力吸引高素质人才,招聘硕士46人、博士5人。重视并推动馆员职业发展,增加中级职称27人、副高职称15人、正高职称1人,大大改变了图书馆员工的队伍素质。

1.2 形势判断

根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发布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报告(2005-2013)》显示,近年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电子资源购置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幅度大于纸质资源购置费。近年来电子资源购置费占总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比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50%~70%左右,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在40%~50%左右。国内重点高校图书馆均在逐年增加电子资源购置费。

根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数据显示,近年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馆员队伍在数量上呈缓慢减少趋势,而在学历上,硕士学历馆员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论文显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均从资源、空间和服务等方面出发,以为用户提供文献保障和高效服务为目标。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多元化、特色化、开放性等特点较之国内更加明显,学科馆员制度更为完善,服务上注重时效性,偏重用户体验,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与思考。

2 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

2.1 总体目标

建设与南京大学地位相一致的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设施先进、服务领先,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技术基础的大学文献保障服务体系,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保障。

2.2 发展战略与总体思路

紧密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关指导,关注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提升文献资源建设、技术创新、学科服务等几个方面。重点以南京大学独占性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借助古籍文献科学保护、数字化展示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各种手段,释放出馆藏资源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并尽最大可能地助力教学科研工作,以达到创建南京大学为国际化一流大学的目标。

3 主要任务与实施举措

3.1 馆藏发展

(1)优化和完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规模、深度和学术影响力方面加强优势学科的资源建设,以提高学科发展的文献保障能力。

(2)继续实施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计划,实现馆藏资源纸本与电子(数字)版的无缝对接。

(3)提高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构建一个内容传递及时、具体学科情境的资源发现与获取服务体系。

(4)加强特色馆藏、专题馆藏建设,建立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辨识、确认、序化和长期保存南京大学教师、学生和校友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原生数字资源等,形成南京大学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5)探索、推行需求驱动采购(DDA)、读者驱动采购(PDA)、询证馆藏发展(EBA)和按需采购(POD)等数字馆藏发展众包新模式。

(6)继续深入参与CALIS、CASHL、JALIS等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等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南京大学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7)继续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继续开展读书节等活动,培育与优化南京大学阅读推广品牌。文化服务嵌入文化素质教育,建立文化素质教育专题馆藏。

3.2 教学与科研的支撑与保障

(1)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尤其是面向科研项目和跨学科研究。与科研人员建立密切联系,嵌入科研项目与科研流程,深入把握科研人员的服务需求,并以此优化图书馆各类资源,有力保障学术活动。

(2)在学校课程目录中面向学科、院系开设信息素养专题系列课程,参与教学,提高图书馆教育影响力。开展学术规范、指导项目等课外研修计划,充分支持学生科研训练活动。

(3)与院系、教育技术中心、授课教师等合作,将服务嵌入教学和学习活动,将馆藏资源整合至在线学习平台之中,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

(4)与院系、教务处、研究生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机构合作建设开放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存取教科书、MOOC课程、微课、游戏教学等学习材料,构建高质量、经济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5)积极推进和深度参与开放存取(open Access)运动,建立南京大学知识库,鼓励师生支持开放存取。

(6)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和馆员专业特长,开展学科竞争力分析,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人才评价工作。监护南京大学科研成果产出,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一体化的科研数据服务方案,跟踪和实施学术影响力评价新指标、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标准,提高南京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

3.3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关注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OCLC WorldShare、Innovative Sierra、Exlibris Alma、Kuali OLE、Serial Solution Intota、VTLS Open Skies等)的发展趋势,跟踪、研究其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影响。

(2)整合移动图书馆与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会化媒体,优化服务的体验性,重构用户交流和利用图书馆的新路径。积极开展合作,建立移动图书馆联盟。

(3)继续推广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电子借阅机等自助设备,提高用户的良好体验性与校内外合作者开展合作,发展与应用新技术(如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RFID、增强现实技术)。

(4)利用电子资源流量分析系统定量采集、管理、分析用户的数字资源利用行为信息,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3.4 图书馆空间再造

(1)重新定义图书馆空间,将图书馆空间视为重要的图书馆资源,为教学、科研和学习乃至协作学习和科研提供灵活多样的物理空间,通过嵌入丰富资源、服务项目和文化活动,形成包含空间、服务、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有机体,促进知识和文化交流。

(2)建立特色鲜明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实现“文化引导、环境育人”,延伸服务空间,打造服务品牌。

(3)建立图书馆创客空间,聚集不同群体用户,交流和分享知识、资源与体验,开展真人图书馆等各类活动,并相互学习。

(4)改进馆员工作空间,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合作创新活动。

3.5 馆员发展

(1)建立一支能够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和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灵活的多元的馆员队伍,体现终生学习、服务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理念。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培育一支具有敏锐力、执行力、创新力的馆员队伍;建立新型馆员岗位,如数据监护馆员、数字资源管理馆员、数据管理与分析馆员、学术交流馆员等。

(2)建立、完善新馆员入职培训、老馆员继续教育等专业馆员培训体系。开展多元化教育培训,提升馆员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信息环境的挑战和多样化服务需求。

(3)加强岗位考核和绩效管理,激励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方向的优异业绩。

(4)支持和激励馆员开展学术活动,以科研助力图书馆发展。资助图书馆科研项目,以项目促进青年馆员业务能力发展。

(5)提供科研基础支持,鼓励馆员申报和开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

(6)参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建设,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图书馆-学院”培养机制,严格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6 合作、协作与交流

(1)依托CALIS、CASHL、全国高校图工委、中国图书馆学会等组织或机构,积极开展图书馆业界之间的国际、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2)深入推进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建立跨机构、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提高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服务的可见度、可用性和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鼓励和促进图书馆同行之间的学习,促进馆际之间、馆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研究与业务合作。

4 重大任务

4.1 历史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

目前,南京大学图书馆有大量的古籍善本、文史资料、方志、民国书刊、金大中大特藏文献、杜威分类法的特藏等等众多独占性资源。

(1)历史文献的保护,包括目录整理、文献整理、破损文献的修补、科学保存等。

(2)历史文献的开发,立足于本馆馆藏特色资源,借助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用符合现代技术方向的方法做创新展示。

(3)历史文献的利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充分满足读者学术研究基础上,还应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欣赏等其他不同需求。

4.2 基于特色馆藏的优势学科精准化服务

目前,南京大学图书馆有很多独占性的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基于这些特色馆藏,提供对口优势学科的精准化服务。将特色馆藏与优势学科之间关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服务。一方面极大发挥出图书馆在优势学科发展上的辅助作用,一方面让这些藏在深闺的独占性特色资源在学术研究中发挥其真正的学术价值。

4.3 图书馆空间再造

重新定义图书馆空间,将图书馆空间视为重要的图书馆资源,为教学、科研和学习、乃至协作学习和科研提供灵活多样的物理空间。通过建立特色鲜明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实现“文化引导、环境育人”,延伸服务空间,打造服务品牌。同时建立图书馆创客空间,聚集不同群体用户,交流和分享知识、资源与体验,开展真人图书馆等各类活动,并相互学习。

(编后注:刊发时本规划序号、局部文字等有调整,并增加了摘要、中图分类号。)

(责任编校田丽丽)

The 13th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

“The 13th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giv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of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recent years and,based on an analysis ofthe situation,it advances the overallgoaland the generalidea ofthe Library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eriod.It also clarifies the library’s main tasks and measures,includ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staff development,and improvement in cooperation,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Finally,it presents three missions of the Nanjing University Library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eriod,namel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precision service for advantaged subjects based on featured collection,and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G259.2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十三五馆员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