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016-06-03刘树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空间资源

刘树飞

摘要: 本文对通过对高职学院的空间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法。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促进师生情感互动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字:课程教学;网络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更多的资源与教学模式的变革。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由此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出来,而各个高校也纷纷探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给教育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因此,如何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成为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要“以生为本”

1.“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时代意义。高职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走入社会有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是每一位老师都面临的难题。传统单一的面授式教学培养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有时候甚至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错过老师所讲的内容或上机操作示范,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不能够产生一个较佳的授课效果。而利用网络空间这一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直观并且生动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时在空间中向老师提问,并在答疑后对老师的回答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让老师更加清楚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老师通过学生的问题则更加明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内容优化。

2.“以生为本”的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作为目前先进的和流行的教育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认可和接纳。但是网络课程建设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网络课程建设流于形式,资源堆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很多课程在网络课程建设时,没有具体分析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导致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作用较小。只有在网络空间课程的建设中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建设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网络课程建设初期,要求教师由“线下”教师向“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师进行转变,教师利用网络空间的优势,进行网络空间建设、课程建设,多数教师的做法是把传统课堂中的内容搬到网上,然后利用空间的优势进行教学。由此建成的空间课程是基于传统课堂和教师自己的使用习惯的,对于学生而言利用教师空间进行学习不够方便,积极性也较低。

“以生为本”的空间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在空间课程建设从规划到过程到实施都要以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以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为逻辑进行课程设计,使学习者可以轻松方便地查找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并把学习的体验,效果等和教师进行即时交流,充分利用空间的优势,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

2.利用空间互动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好的学习习惯是在不断的重复以及反复的强化中养成的,因此,教师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汇集了大量的优秀动态视频学习资源和静态文字资源以及PPT资源。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检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点播他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空间学习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留在空间中,或者留一些思考题和一些操作习题以及需要预习的内容放在空间上,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就可以点击学习资源进行自学,今后学生再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需要学习时就会习惯性的打开空间进行自学,这样无形之中就将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培养起来了。

3.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带给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模式,用多种模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如在课堂中利用空间进行上课考勤、作业点评、评分以及利用空间中文章的上传、资源的下载与删除、平台课程空间的装扮和其他资源格式与*.swf格式或*.flv格式互换等来进行实践教学,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在发起的学习俱乐部进行互动交流。并可以在空间中形成小组与团队,在小组和团队中进行学习交流与PK。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了体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而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课程空间教学要注重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带给授课方式一个巨大的革新,因此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时要对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给课程带来效率的提升以及是否能够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有一个整体的评估和分析,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做对比评估,将没有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运用了这种网络空间教学模式之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对比,看这种教学模式是否提升了教学效果,以及所提升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去主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并进行分析,以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可以与教研室成员组成教学团队,或在网络空间中发起研讨群,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课程的内容、空间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第一时间的的交流与探讨,以便及时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再次,可以邀请一些各方面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如技术角度,内容角度及审美角度来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并对网络课程提出建设性及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程空间教学要注重内涵建设

1空间互动做到有广度和深度

首先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的建设上首先要以创新的姿态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并注意其空间内容与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在课程建设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与网络课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独创性,及增加简洁并易于操作的互动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去点击网络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其次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广度上还应注意扩展教学内容,除了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必备内容和实例外还应增加一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切实的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各方面的帮助。

网络课程内容除了丰富之外还应具有一定深度,教师应该不断的及时更新资源内容,真正做到让学生哪里不会点哪里,减弱教师的教学中的控制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进行互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留给学生思索及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使网络课程教学与网络课程平台相融合,并让学生能够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及新鲜感。

2与学生在空间中进行情感交流互动

成功的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更深入的去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及人生道路。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在上课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下更要去关心与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困惑,而网络教学空间平台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遇到问题或困惑时给老师发送信件或留言让老师进行解答与帮助。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拥有乐观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四、小结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带给了现代职业教育一场空前的革命,而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紧紧的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教授的课程走到“线上”,也要让教师本人从“线下”走到“线上”。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网络课程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及与教师情感互动的园地!

参考文献

[1] 彭欢燕.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可共享性[D]. 中南大学 2012

[2] 王俊生. 柔性协商视角下的网络课程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及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5)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资源回收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