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意蕴

2016-06-03陈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孙子兵法意蕴

摘要:《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观点与西方战略管理理论有甚多相通处,其许多理念已融入华人社会的语言与文字,因而若能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诠释《孙子兵法》,将较直译西方战略管理理论更易获得华人企业经营者认同而展现“古为今用”的效果。因此,探讨《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意蕴,乃颇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管理;意蕴

1 《始计篇》的战略管理意蕴

《始计篇》论述政治、战略、与用兵的谋略,可视为全书的总纲;其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等句,蕴含着战略管理意蕴。《孙子兵法》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指作战计划之拟定须深思熟虑,不宜轻启战端(慎战);将国力(竞争力)的要素归纳为“五事”:道、天、地、将、法,“五事”是战略形成前的外部环境分析(天、地;知天知地),与内部资源分析(道、将、法;知彼知己),包含“人和、天时、地利、将帅、法制”等五大层面。“道”亦可引申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战略思维。

“知天”可引申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层面的现况与趋势分析;“知地”可引申为企业的产业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主要为Porter的产业结构分析;“知彼知己”可引申为管理当局对自己企业与竞争企业彼此间的内部环境分析与比较,主要包含文化、制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与财务结构等层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计”即“七计”,是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胜负要素,是五事的延伸,是五事的评量准则,“校七计”是指交战双方在胜负七要素的强弱比较。“知天知地”可知利危(OT分析),“知彼知己”及“经五事、校七计、索七情”可知强弱(SW分析);上述概念与战略管理程序的SWOT分析相通。

“兵者诡道”意指指挥作战应能因应情境变化而通权达变、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桡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等诡道作为,确实掌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要旨,这样才能“诡道制敌,克敌致胜”;上述论点意含“信息管理”与“权变”概念。“庙算”指在太庙中,庄严地审慎核算与评估作战决策信息,并进行集体讨论以拟定战略,“庙算”意含集思广益的“集体决策”概念。

2 《作战篇》的战略管理意蕴

《作战篇》探讨庙算后之战争动员;其中,“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兵贵胜,不贵久”等句,蕴含着战略管理意蕴。《孙子兵法》认为“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主张作战应掌握时效与利益,应采取主动攻势以求速战速决,故用兵之道在“兵贵神速”与“贵胜,不贵久”。由于战争耗费甚巨,因而必须以“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为开战的限制条件;《孙子兵法》强调作战之后勤补给应采“因粮于敌”之战略思维,以达“胜敌而益强”;此意含国际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犹如境外用兵,子公司应采“因粮于敌”的战略思维,就地补给,不宜依赖母公司资源挹注逾三年(粮不三载);“役不再籍(不需再度征兵)”意含国际企业应采用“用人唯才,不分国籍”的任用思维,提高任用当地化程度。

3 《谋攻篇》的战略管理意蕴

《谋攻篇》阐释攻城略地之谋略;其中,“用兵之法,全国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知胜者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句,蕴含着战略管理意蕴。

“全胜”意指既能胜敌又能避免损毁,《孙子兵法》主张用兵应采用“全国、全军”的战略思维,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以全争于天下”的“全胜”目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意指战略的选择顺位,依序为政治谋略、外交谋略、军事战略;意含在日常生活中的“赛场”上,主张文斗而反对武斗;但根据兵家观点,不论伐交与伐兵,皆隐含伐谋成分,而伐谋的原则,则是源于伐兵的经验累积。

“知胜者有五”是指五种知胜之道,即五种预测胜利的准则。“知胜”是“庙算”的结果,是“谋攻”的先决条件。“知战”是准确了解各种关键情资,并精准判断可战与不可战。“识众寡之用”是针对“兵众孰强?”进行优弱势分析,并将兵力做最佳部署。“上下同欲”即“令民与上同意”,意指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意含“整合企业文化”使成员价值观趋于一致,是企业致胜之道。“以虞待不虞”是指以充分准备之师对付防御松弛之敌,意含“修道保法”的战略思维。“将能而君不御”指将帅具备领导才能,而国君不妄加干预,这意含“授权”及“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概念;也意含国际企业海外子公司的营销战略宜偏采当地化战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指“知彼知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意含审慎进行SW分析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乃静.评《企业谋经——基于〈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J].经济,2008(6):3.

[2]张朝强.《孙子兵法》中的战略管理思想[J].知识经济,2008(4).

作者简介:姓名:

陈果(1976-),女,硕士,湖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与管理,国际贸易。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299号翰林苑A3-1803房,邮编:510521

收件人:陈果, 手机号码:1341965214,13707197044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孙子兵法意蕴
《孙子兵法》组歌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