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B超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6-06-03钟锦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阴道镜

钟锦萍

(南雄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 广东 南雄 512400)



阴道B超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钟锦萍

(南雄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广东 南雄512400)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于南雄市人民医院疑诊为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先行阴道B超,再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作对比。使用B超血显像技术检查宫颈部的血流分布情况,测定收缩期峰值的阻力指数(RI)与血流速度(PSV)。结果B超联合阴道镜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用B超和阴道镜的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RI高于癌前病变,但早期宫颈癌PSV低于癌前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筛查宫颈癌的首选方法,对早期宫颈癌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阴道镜;阴道B超

宫颈癌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对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对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延缓或者阻止宫颈癌发展,使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得到提高。阴道镜、组织病理学、宫颈刮片等检查对宫颈基层、宫颈管内病变的了解不太理想[1]。本次研究对南雄市人民医院180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联合阴道镜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于南雄市人民医院经疑诊为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7±6.4)岁,其中已婚172例,未婚8例;绝经前106例,绝经后74例。所有患者先行阴道B超,再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比较。其中早期宫颈癌116例,癌前病变64例。

1.2纳入标准接触性阴道出血者;绝经后阴道出血者;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或者怀疑为阳性者;肉眼复方碘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

1.3检查方法

1.3.1B超检查方法B超仪与阴道探头频率均为5~8 MHz。检查前排空膀胱,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阴道探头上,缓慢送入阴道穹窿处进行扫查,扫查范围包括纵向、横向等多方位,从宫体、卵巢的检查开始,然后将探头伸至阴道中段对宫颈和宫旁组织进行扫查,有宫颈管,宫颈内口、外口的回声,且宫颈整齐性。使用B超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宫颈流血部位的分布情况,测定收缩期峰值的阻力指数(RI)和血流速度(PSV)。

1.3.2阴道镜检查方法检查前排空膀胱。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缓慢将阴道窥器送入阴道,使宫颈暴露,并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将蘸有3%乙酸的棉球置于宫颈处1 min[2],通过阴道镜观察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和鳞柱交界处,探寻异常部位。碘溶液试验后,不着色区域即为阳性区域[3]。图像异常部位取活组织2~5处,送病理检查。

2结果

2.1病理学检查结果经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96例,腺癌20例,其中32例为宫颈癌Ⅰa期,50例Ⅰb期,14例Ⅱa期;64例癌前病变患者中CINⅠ级12例,CINⅡ级18例,CINⅢ级28例,原位癌6例。

2.2B超、阴道镜及B超联合阴道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B超联合阴道镜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用B超和阴道镜的诊断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B超、阴道镜及B超联合阴道镜诊断与病理检查

2.3B超血流显像结果经B超检测到早期宫颈癌中有65例宫颈出血,癌前病变中有23例宫颈出血。早期宫颈癌RI高于癌前病变,但早期宫颈癌PSV低于癌前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B超血流显像结果

2.4B超声像图特征B超声像图显示早期宫颈癌患者肿块范围在16~44 mm;64例癌前病变患者的肿块边界模糊;122例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增大,73例宫颈内呈现典型回声,82例宫颈管内膜线不规则或者中断。

3结论

宫颈早期浸润癌及癌前病变的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血性白带,接触性阴道出血等[4]。早期宫颈癌出现的异常现象无法用肉眼察觉,因此,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对宫颈癌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宫颈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阴道镜、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细胞学检查所需费用较高,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阴道镜检查具有放大观察宫颈基质血管和上皮结构改变的特点,以发现宫颈病变的存在[5],而B超不但可以将宫颈管中的结构和血流分布情况具体显示,而且对其细节之处的显示效果良好,弥补了阴道镜检查的不足。

陈辉等[6]以100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为98.4%,对癌前病变的诊断率高达100.0%,高于单独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阴道镜检查。本次研究中,对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诊断率虽然低于阴道镜检查,但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一种传统的宫颈病变检查方式,可通过调节显示器缩放宫颈图像大小,观察宫颈的病理学改变,如血管充盈度、颜色、周围黏膜情况等,还可采用碘溶液试验对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在阴道镜下钳取异常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B超与阴道镜的检查费用较低,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更易于患者接受,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可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癌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10349例已婚妇女妇科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6):867-869.

[2]周黎明,安晓芬.妇科病15897例普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357.

[3]王玉梅.都昌县13596例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与妇科病普查结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39-2441.

[4]罗雅君.阴道镜在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181-182.

[5]郝凤英,魏力.阴道镜与HPV检测在TCT阴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60-1962.

[6]陈辉,何耀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2,33(3):543-545.

(收稿日期:2015-11-24)

【中图分类号】R 44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86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阴道镜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阴道镜下不同活检方法在HSIL检出中的作用分析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标准化流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