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6-03宋明月熊霞邱珺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

宋明月 熊霞 邱珺

(1.河源市人民医院 B超室 广东 河源 517001; 2.河源市中医院 B超室 广东 河源 51700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宋明月1熊霞2邱珺1

(1.河源市人民医院 B超室广东 河源517001; 2.河源市中医院 B超室广东 河源517001)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35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图像特征。结果135例患儿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132例肠套叠患儿,检出率为97.78%,其中112例呈短条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17例呈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3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诊断为肠管坏死。结论小儿肠套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具有安全可靠、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临床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者由于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从而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并发[1]。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反射性呕吐、果酱样便血、腹部可触及包块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表情淡漠、精神萎靡、肠坏死、腹膜炎体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高热、电解质失衡、休克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2]。为了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河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5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图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35例,其中男73例,女62例;年龄4~6个月者50例,6个月~2岁者78例,2~8岁者7例,平均年龄(16.2±11.7)个月;病程30 min~48 h,平均(12.5±9.8)h。9例有发热,23例有果酱样血便,18例有呕吐或吐奶,18例有腹痛,40例为阵发性哭闹不安,17例伴有白细胞增高,10例有腹部包块。135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或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后证实为肠套叠。所有入选患儿既往均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病史,近期未发生感染性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IE33进行影像学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11 MHz。取平卧位,充分暴露腹部,以脐周为中心,使用高频探头行全腹扫查,充分了解腹部有无包块、肠壁层次清晰度、腹腔积液、肠蠕动及肠管扩张情况。腹部有包块的,对包块进行多切面扫查,具体有横切面、斜切面、纵切面等,深入了解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界回声、探头加压下包块变化情况、以及包块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并用诊断仪观察包块周围的血流分布[3]。

1.3超声诊断肠套叠标准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主要从4个方面判定:①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呕吐、哭闹、黏液性血便、阵发性腹痛、腹部触诊可及包块;②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改变;③纵切面呈“假肾征”或“套筒征”改变;④腹腔可见淋巴结,同时伴有腹腔积液[4]。

2结果

135例患儿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132例肠套叠患儿,检出率为97.78%,其余3例患儿由于未出现腹腔气体过多和典型征象而漏诊。132例患儿超声检查均提示有腹部包块,其中位于右上腹123例,左侧腹部2例,下腹部7例。132例患儿超声征象表现如下:腹部可探及边界清晰的混合性团块,横切面可观察到大小环套叠的“靶环征”或“同心圆征” (图1),纵切面可观察到多层管壁的“套筒征”管状结构,斜切面可观察到“假肾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信号未探者,提示可能有肠管坏死。132例患儿血流信号特征如下表1所示,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血流信号者(图2),均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短条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者复位成功率达100.0%,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者复位成功率为64.5%,其余6例复位失败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恢复;对于未探及血流信号者,试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均不成功,手术探查发现明显肠壁水肿,且肠壁的厚度均在0.8 cm以上,肠管表面呈黑色,病理诊断为肠管坏死,采用肠管切除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儿血流信号特征(n,%)

图1 肠道叠超声征像

图2 肠道叠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3讨论

肠套叠是婴儿常见急腹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发病部位和器质性病变又可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两类,小儿肠套叠大多数为原发性,一般在套叠肠段及其周围找不出明显器质性病变。大量研究表明,肠套叠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关,由于此季节淋巴结、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较为多见,使小儿肠蠕动缺乏节律性或痉挛,故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春秋季节,此外腹泻、食物过敏均有可能诱发肠套叠[5]。肠套叠是导致肠梗阻的重要原因,15%~20%的肠梗阻是由肠套叠引起。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将自身疾病和感受描述清楚,导致该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漏诊情况也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症状,危机患儿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操作员也有较大的进步。与传统的钡剂灌肠检查和X线空气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方便、可重复性较好,且对机体无辐射、创伤小,为早期准确、及时诊断肠套叠提供了可能。小儿肠壁比较薄,边缘对比效果有显著变化,各个结构的声学界面对比度也明显增加,从而能够轻易分辨病变图像,对包块进行多切面扫查还能清晰显示多层肠管排列情况[6]。

本研究采用5~11 MHz的高频探头对135例肠套叠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很好地显示超声征象图,肠壁厚度也更加明确,检出132例为肠套叠,检出率高达97.78%。对于肠套叠患儿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本文对129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后,复位率高达95.35%;对于未探及血流信号者,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肠水肿或肠坏死,再使用加压复位可能会致使肠管破裂,危机患儿生命,本研究3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肠管坏死,采用肠管切除术后均能良好恢复。需要注意的是,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往往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症状体征也有所不同,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蛔虫性肠梗阻、腹型紫癜、出血坏死性肠炎以及肠道出血性疾病等加以鉴别,必要时可做X线加以辅助检查[7]。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具有安全可靠、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临床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勇.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原因及处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51):125.

[2]任丽丽,权重禄,李素贤,等.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高频超声影像特点及可能诱因浅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11(9):835-837.

[3]王颖琦,何小萍,胡春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5,7(3):73-75.

[4]美合日阿依·麦麦吐孙.肠套叠超声诊断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

[5]白雪洁,郭万亮,陈文娟,等.苏州市儿童急性肠套叠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8(2):116-119.

[6]张凤菊,杨焕松.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右江医学,2010,6(2):181-182.

[7]李红梅.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06,13(7):351-352.

(收稿日期:2015-12-27)

【中图分类号】R 44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42

猜你喜欢

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