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尿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2016-06-03张艳春白朝华王晓军徐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尿常规

张艳春 白朝华 王晓军 徐丽

(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10例尿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张艳春白朝华王晓军徐丽

(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1(37例)与对照组2(37例),对照组1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对照组2采用尿沉渣法检测,观察组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观察3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结果对照组1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但观察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测,可提高尿常规的检测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干化学法;尿沉渣法

尿常规是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一,是检验医学重要的检测项目。多年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准确的依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尿常规检验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现在的自动化尿液分析仪。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克服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1]。尿沉渣镜下检查技术及干化学检测技术得到广泛开展,本研究通过观察110例尿常规检验结果,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检测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15~70岁,平均(39.7±4.7)岁。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1(37例)与对照组2(37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对照组1患者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应用干化学法反应试纸及干化学法分析仪进行操作;对照组2患者采用尿沉渣法检测,取充分混匀后的尿液放入专用离心管,离心力取值400 g,离心处理5 min,倾弃上层清液9.8 ml,取0.2 ml剩余沉渣混匀后,吸入流动技术池中,取双盲法技术25小格细胞,按单位体积标准进行计算。观察组患者联合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观察3种方法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但观察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对比[n(%)]

3讨论

尿常规检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2]。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尿常规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成为临检测工作者的研究重点[3]。近几年,随着半自动、全自动尿液检测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尿沉渣镜下检测技术及干化学技术在临床得到推广。

干化学法检测的尿液中红细胞水平,主要检测显性指标为亚铁血红素,当亚铁血红素中具有充足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特征,可使邻联甲苯胺显示蓝色,故而可检测样本中的红细胞定量及游离血红蛋白数量[4]。采用尿沉渣检测时,如样本中含有一定量肌红蛋白及易热酶成分,易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干扰,导致假阳性的出现,在进行红细胞离心处理过程中,易因血红蛋白溢出现象,造成细胞破碎,影响检出准确率。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测法对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干化学法对于检测定量红细胞方面,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沉渣检测法,但检测定量白细胞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尿沉渣镜检测法,表明其在检测定量白细胞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分析认为干化学法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通过检测纸上带吲哚酚酯物质,其与尿样本中粒细胞浆酯酶成分易发生结合反应,受其酯酶成分的影响,易出现检测误差。因此,一般临床多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测,取二者所长,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检测的观察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患者,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表明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可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中样本的定量红细胞及白细胞检出率。

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是常见的尿常规检测方法,但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联合应用二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可提高尿常规的检测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宁,马靖华.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9):1535-1536.

[2]阮啸逸,阮晓萍.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518-520.

[3]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2(3):59-60.

[4]许伟琼,黎瑞冰,胡汉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12,43(4):55-57.

[5]孙娜.干化学尿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340.

(收稿日期:2015-09-14)

【中图分类号】R 44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41

猜你喜欢

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
比较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应用的价值
提高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测准确性方法分析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项目的比较分析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