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期望偏差的“大学生就业及企业用工”失衡的研究

2016-06-02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屈雪琴

中国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用工荒

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 屈雪琴



基于期望偏差的“大学生就业及企业用工”失衡的研究

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屈雪琴

摘 要: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复杂。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方——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不高,另一方面是劳动力需求方——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导致这种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和企业在期望与效价方面的错位,以及高校指导上的不足,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企业“用工荒”的原因,从而为企业招工难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期望偏差 结构性失业 用工荒 激动力量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当人们正在为国民素质的提升而欣喜时,“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紧跟而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飞速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2005年338万人,2010年631万人,2015年则达到749万人;另一方面,则是持续低迷的就业率,2003年以来,除2011年就业率接近80%以外,大学生的就业率从未超过73%[1],而2013年则更是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若剔除这些数据中的水分,就业率还可能更低。

然而,人才市场一边是就业难,另一边对应的却是企业招工难,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以及“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这种结构性失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是社会因素、地域因素、观念因素[2],也有学者认为是社会资本所导致的[3]。本文将从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的期望及效价偏差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大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的期望及效价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也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4]。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学生就业过程分别是一个大学生找工作的激动力量与企业招聘的激动力量相互匹配的过程。

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学生首先要对自身能力进行判断,即产生就业期望值,学生个人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符合程度即为就业效价。只有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效价相匹配,才会产生就业的激动力量(如图1)。就业期望值越高,产生激动力量的效价就越高,即大学生期望的岗位待遇越好,则需要其个人能力越强。

对企业招聘来说,企业也会对所能提供的福利待遇进行判断,从而产生招聘期望值,企业待遇满足大学生的个人需求程度即为招聘效价。当招聘期望值和效价相匹配时,才会产生招聘的激动力量(如图2)。招聘期望值越高,产生激动力量的效价越高,即企业所要求的人才素质越高,其需要提供的待遇就越好。

图1 学生就业的激动模型 图2 企业招聘的激动模型

1.1学生就业的期望及激动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读书就是飞黄腾达的重要渠道。现代社会,考上大学、取得文凭也成了获得社会地位及高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中,一级劳动力市场职业有保障、工资收入较高、学历要求高、晋升机会多;二级劳动力市场职业不能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学历要求也不高[5]。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将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作为就业目标,就业期望包含晋升机会多、与职业兴趣相符,用人单位性质最好是稳定的事业单位、国企或政府机关,就业地点为大都市,工作收入高等[6]。

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规模日益扩张,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7]。据深圳网贸会会长胡新振先生介绍,在深圳的跨境电商企业中,经常是连续几个月都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然而高校在电商这方面的专业设置并不缺少。

1.2企业招聘的期望与激动力量

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但同时缺乏工作经验[8]。企业录用人员有多重标准:综合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还有创新精神、反应能力、经验、学历等。大学生虽然综合素质高,但在经验与实践能力方面显然缺乏。用人单位千辛万苦地选拔出“人才”,首先面临的不是使用而是培训,从实习到转正,派有经验的老师引导,准备各种企业和技能培训,当一个新手被培养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老手,如果没有过硬的薪酬福利,“人才”就开始跳槽了。

大企业实力雄厚,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培训、晋升体系,有助于培养并留住人才。而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缺乏系统培训,他们希望高学历的大学生上岗后快速产生高效益,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则很容易导致企业看低大学生。大学生在企业中积累到一定经验,若薪酬水平不能同步上升,最终选择的还是跳槽。中小企业不愿沦为“黄埔军校”,因此,更倾向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

1.3高校就业指导不足

大学生踏入社会前,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提升自我就业效价:学习文化知识、参加社会活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所接受的就业指导却非常有限。国内就业指导主要有以下特点:(1)缺少或滞后就业指导,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均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上大学前极少接受就业指导,导致他们在选择专业、进行社会实践等关键时刻都非常盲目,而这些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将很难弥补;(2)高校就业指导以理论为主,受本身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很难全面通过实践进行指导,只局限于讲理论或情景模拟。大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就业心态、应聘技巧等多方面不成熟,直接影响到就业效率。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条件为:学生就业期望与所入职的企业招聘效价对等;企业招聘成功的条件为:企业招聘期望与所聘用学生的就业效价对等(如图3)。若以上条件不满足,则产生期望偏差,“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即产生。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在其中即为一道重要桥梁。

图3 大学生就业成功模型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然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岗位有限,大部分工作岗位由中小型企业提供,这些企业并不能一开始就提供稳定的、优厚的待遇,大学生们若不能调整就业期望,就只能以“失业”状态停留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企业期望招聘高学历、实践能力强的员工,却没有丰厚的薪资,更不愿投入资金建立系统的培训模式,以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与企业的期望偏差,最终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

2 “结构性失业”的解决策略

面对期望与效价偏差引起的“结构性失业”,我们该如何来解决呢?

2.1重视就业心理辅导,改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虽然具备高学历,但是社会经验缺乏,体现自我价值还需要经过一番历练。高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就可以将就业心态的调整作为上课重点。贯彻“先就业再择业”、长期职业规划的就业思想,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端正就业心态,同时也要建立自信心。

2.2就业指导课程提前

高校可在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学生听完就业指导课程,再结合就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这样才能发扬自身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另外,高校的就业指导还需要将实践指导与理论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企业、积累经验,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

增加校企合作。有了就业指导的准备,企业应与学校建立联系,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做好就业前的实践训练。实习基地一方面宣传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一些可用人才。

2.3企业调整招聘期望,将期望与效价对等

企业一方面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名校;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所需要聘用的人才制定合适的待遇,如收入、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其中,完善培养体系及晋升渠道尤其重要。此外,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企业福利、待遇,切记闭门造车或由领导拍脑袋决定。

3 结语

大学生就业及企业用工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期望与效价的不对等。学生应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的指导下,重新定位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强自我竞争力。企业应关注人才市场动态,正确做好用人规划及培养计划。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吸纳适合企业文化的人才。摒弃错误观念及期望偏差,才能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婧.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 郝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3] 黄敬宝,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假设与检验[J].企业经济,2012(9).

[4]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0.

[5] 包红艳.解决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6] 罗明忠,杨永贵.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评价[J].青年探索,2011(2).

[7] 张婷,成晓丽.高校教育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8] 何景怡,刘笑.浅析企业招聘要求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关系[J].才智,2013(27).

作者简介:屈雪琴(1985-),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方向,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88-03

猜你喜欢

用工荒
节后又现“用工荒”,怎么破
美墨边境修墙遭遇“用工荒”
物业服务企业用工荒及人才流失问题的相关探讨
关于“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儒家思想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用工荒的启示
投行遇上“用工荒”
如何缓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困局
“用工荒”的伦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