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

2016-06-01杨敏杨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外科护士

杨敏,杨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

杨敏,杨丽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关键词: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

同情心疲乏是指通过对别人所遭受的痛苦进行反复移情反应而引起的衰弱,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疲劳,能完全占据一个人并减弱其感受快乐、同情或关心他人的能力[1]。普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普外科工作量较大,护士不仅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还需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此护士可直接感受到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的经历,若不能自我调节,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绩效降低、协调能力欠佳、精力衰竭、失望、沮丧、挫折、易怒、无助、行为退缩等[2]。为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于2014年12月对本地区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普外科护士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本地区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普外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普外科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

(2)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采用李小琴[3]自编的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内容包括精神紧张、热情丧失、行为消极、情感淡漠、能力怀疑和斗志丧失6个维度共36个条目及1个开放性问题。精神紧张反映了护士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热情丧失反映了护士工作中缺乏热情,对患者关心减少;行为消极反映了护士不积极进取;情感淡漠反映了护士对患者的痛苦反应迟钝、麻木;能力怀疑反映了护士怀疑自身工作能力;斗志丧失反映了护士工作目标缺失。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非常不符合为1分,比较不符合为2分,不确定为3分,比较符合为4分,非常符合为5分。3分为中分点,>3分者得分越高表示同情心疲乏状况越严重。1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样的患者容易使你产生同情心疲乏”。

1.3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本地区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在职普外科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护士填写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数据录入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1)普外科护士的一般情况: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5.6±6.4)岁,其中20~30岁57名,31~50岁43名;普外科护龄1~9年,平均护龄(3.6±2.3)年,其中1~3年37名,4~5 年39名,6~9年24名;学历:中专23名,大专36名,本科41名;职称:护士18名,护师53名,主管护士23名,主管护师6名。

(2)100名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调查结果见表1。

(3)不同年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2。

(4)不同护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

(5)开放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普外科护士认为易产生同情心疲乏与患者病情危重、患者配合度差、患者家属对护士要求苛刻等因素有关。①患者病情危重无救治希望。52名护士认为面对无救治希望的危重患者,容易产生同情心疲乏。②患者配合度差。43名护士认为护理重大手术后的有躁动或拒绝治疗的患者容易导致同情心疲乏。③患者家属对护士要求苛刻。34名护士认为患者家属对护士要求苛刻容易导致同情心疲乏。

表1 100名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调查结果(±s,分)

表1 100名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调查结果(±s,分)

维度精神紧张热情丧失行为消极情感淡漠能力怀疑斗志丧失总分得分2.46±0.72 3.59±0.47 2.02±0.58 3.02±0.74 2.58±0.37 2.16±0.52 2.67±0.45

表2 不同年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年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维度精神紧张热情丧失行为消极情感淡漠能力怀疑斗志丧失总分20~30岁护士2.45±0.51 3.34±0.56 2.53±0.69 3.09±0.57 2.81±0.42 1.95±0.51 2.70±0.45 31~50岁护士2.23±0.66 3.56±0.49 2.58±0.72 3.10±0.63 2.47±0.73 2.20±0.56 2.69±0.65 t P 3.48 2.24 0.83 0.23 7.42 4.39 0.63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不同护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3 不同护龄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注:与1~3年护龄相比,*P<0.05;与4~5年护龄相比,bP<0.05

维度精神紧张热情丧失行为消极情感淡漠能力怀疑斗志丧失总分1~3年护龄4~5年护龄2.38±0.41 3.22±0.59 2.53±0.39 3.11±0.47 2.98±0.62 2.02±0.31 2.63±0.25 2.30±0.57 3.80±0.55*2.58±0.70 3.21±0.49 2.90±0.40 2.47±0.45*2.88±0.55 6~9年护龄2.21±0.49 3.45±0.61*2.59±0.51 3.37±0.52 2.63±0.57 3.15±0.75*b2.90±0.58

3 讨论

3.1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现状分析

(1)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总平均分为(2.67 ±0.45)分,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李小琴[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热情丧失和情感淡漠这两个维度的平均分都>3分,与邓科穗等[4]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为在不同医疗环境及不同的科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热情会有所差别。护士几乎每天要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工作强度大,身体及心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易产生疲乏感,同时超负荷的工作得不到合理的薪酬和相应的待遇也易产生埋怨情绪,从而出现情感淡漠和热情丧失。

(2)不同年龄普外科护士的能力怀疑和斗志丧失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在20~30岁的护士能力怀疑比年龄31~50岁的护士明显,而31~50岁年龄组的护士斗志丧失比20~30岁年龄组的护士明显,可能由于20~30岁的护士在专业技能、沟通技巧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处理问题缺乏经验,容易导致护士产生自我能力怀疑;31~50岁年龄段的护士一般护龄较长,工作中发生挫折、坎坷等消极事件时倾向于自行解决,同时这一年龄段的护士家庭问题也比较多,就会导致斗志丧失。而在其他维度上,不同年龄组护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不同护龄护士的热情丧失和斗志丧失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热情丧失维度上,普外科4~5年护龄的护士最明显,斗志丧失以普外科6~9年护龄的护士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普外科4~5年护龄的护士一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相对成熟稳定,在科室分管病情较重的患者,同时还承担带教任务,工作量较大,再加上倒夜班,容易造成护士的热情丧失;普外科6~9年护龄的护士一般担任护理组长,要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上起带头示范作用,还要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管理,心理压力较大,容易造成斗志丧失。

3.2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护士根据表面现象进行情绪管理时容易产生情感麻木、自我异化和与人疏离等问题,进而造成同情心疲乏。普外科护士要学会提升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加强自我调控,掌握各种自我减压的方法,比如转移、宣泄、放松训练等,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同情心疲乏的产生。

3.2.2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各级管理者要加强与普外科护士的交流,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根据不同年龄及性格的护士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使他们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有效释放心理压力,消除同情心疲乏的状态。

3.2.3提高护士待遇要改变护士同情心疲乏,除了情感支持外,还需要社会理解护士、尊重护士,给予护士公平的社会待遇。与此同时还需要物质激励,提高普外科护士的福利待遇,以此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同情心疲乏的产生。

3.2.4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护士大部分为女性,扮演多种角色,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重任。普外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值夜班,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管理者要帮助护士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护士自身也要争取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和谅解,营造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减少同情心疲乏的产生。

3.2.5早期培养护理同情心同情心是护士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因此在学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同情心,加强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的使命感、神圣感,使他们逐渐热爱这份职业并提高他们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们则会以一种充满热情及甘于奉献的心态面对工作及患者。

3.2.6改善护理工作环境管理者定期了解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状况,关注护士的心理感受,听取他们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或建议,及时采取应对方式;积极改善不良的护理工作环境,合理排班,适时改变工作时间和转换工作岗位,对容易使护士产生同情心疲乏的患者进行合理分配,给护士以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时间,减少同情心疲乏的产生,使护士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有利于缓解同情心疲劳。

参考文献:

[1]Perry B,Toffner G,Merrick T,et al.An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compassion fatigue in clinical oncology nurses[J].CanOncolNurse J,2011,21(2):91-105.

[2]陈华英,王卫红.护士同情疲劳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13):39-43.

[3]李小琴.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邓科穗,林武,谢秀英,等.南昌市三甲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水平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27-1029.■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132-02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普外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网上约护士 靠谱吗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