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汉高中生灾后异地借读的心理适应浅探

2016-06-01赵国军刘海健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汉族藏族高中生

赵国军,刘海健,种 媛(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藏汉高中生灾后异地借读的心理适应浅探

赵国军,刘海健,种媛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藏族;汉族;高中生;灾后;异地借读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一般压力理论,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随着诸如自然灾难、失业、亲人丧失等消极事件的出现,个体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随之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即使像结婚、生子、职位提升等被公认为积极的事件,也同样因为对个体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造成冲击而需要个体重新适应新生活,同样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个体在生活事件发生后表现出来的这些负性情绪体验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个体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在经典的适应理论中,Brickman和Campbell[2]提出了快乐踏步机理论(Hedonic Treadmill),他们认为个体心理健康虽然会随着生活事件的发生而产生波动,但平均而言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在这类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动态均衡理论[3]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个稳定的定点,不同性质的生活事件虽然造成了心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上升,但适应能力所产生的动力足以促使人们朝着原有的水平回归,最终达到原来的心理状态,因此适应的发生是必然的而且是迅速的。但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发现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创伤会对心理造成一些更为长久的影响,因此经历创伤的个体是否能够复原如初,依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4-5]。相对于离异、丧偶、失业等更为常见的生活事件,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罕见性,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积累。以舟曲泥石流为例,在事件发生后所进行的心理调查均显示,经历灾难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以下,问题检出率较高[6-7]。这一结果是显然的,重大事件造成了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但按照动态均衡理论,经历灾难后的个体会逐渐回归到原有的水平。因此,有必要进行追踪调查。此外,本文被试者在泥石流之后转移异地就读,环境的变迁也是重大生活事件之一,被试群体一部分为藏族学生,异地就读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同样会对被试者造成心理压力。本研究探讨重大事件发生一年后,青少年的心理恢复状况,从而验证适应理论的适合性。

2 方法

2.1被试者背景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共计627名高三学生,其中男生302人(48.2%),女生309人(49.3%),其余未填写性别者16人(2.6%);汉族483人(77.0%),藏族130人(20.7%),其余未填写民族者14人(2.2%)。上述被试者在当地发生自然灾害后(舟曲泥石流)赴异地就学,两年后完成该测验。

2.2测量工具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分量表,包括7个项目;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包括7个项目;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包括4个项目;群体活动适应,包括2个项目。各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1=非常符合”到“5=不符合”。个别项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况越好。对样本进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为:Cronbach信度系数为0.541,Spear -man-Brown分半信度为0.590,Guttman分半信度为0.589。

2.3数据收集

测验采用团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匿名填写,每班由两名主试负责主持测验并收发问卷。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心理适应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心理适应基本情况与常模标准(±s,分)

表1 心理适应基本情况与常模标准(±s,分)

注:表中人数与总人数不符,因为部分选项有空缺

维度 人数 得分 常模标准(分)很差 较差 中等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群体活动适应总分24.18± 19.30± 11.09± 6.13± 60.71± 619 619 619 621 614 4.69 4.85 2.49 1.73 8.76 7~17 7~12 4~5 2 20~47 18~23 13~17 6~8 3~4 48~57 24~28 18~24 9~15 5~7 58~68 29~33 25~30 16~18 8~9 69~79较好 很好34~35 31~35 19~20 10 80~100

表1列出了被试者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各个维度的得分和总分,将得分四舍五入后取整数部分与常模标准比较(以下相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各维度及总分上的适应程度均属于中等水平。

为了解被试者在心理适应不同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相同,将心理适应4个维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除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和考试焦虑情境适应两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维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被试者在4个维度上的心理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

表2 心理适应各维度两两配对的统计学分析

3.2心理适应的性别差异

根据常模标准,男生在心理适应各维度及总分方面均处于中等水平。女生除了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之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在常模比较中,男女生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除群体活动适应维度的得分男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见表3。

表3 心理适应的性别比较(±s,分)

表3 心理适应的性别比较(±s,分)

注:表中人数与总人数不符,因为部分选项有空缺

维度 性别 人数 得分t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6.896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3.323考试焦虑情境适应3.803群体活动适应0.354总分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300 304 299 305 299 305 299 307 299 300 25.47± 22.93± 19.97± 18.66± 11.45± 10.69± 6.16± 6.11± 63.03± 58.38± 4.69 4.35 4.83 4.86 2.47 2.46 1.77 1.69 8.69 8.236.729 P 常模标准(分)中等很差 较差0.000 0.001 0.000 7~17 7~17 7~12 7~12 4~5 4~5 0.7242 2 0.00020~49 20~47 18~23 18~23 13~17 13~17 6~8 6~8 3~4 3~4 50~59 48~57 24~28 24~28 18~24 18~24 9~15 9~15 5~7 5~7 60~70 58~68 29~33 29~33 25~30 25~30 16~18 16~18 8~9 8~9 71~81 69~79较好 很好34~35 34~35 31~35 31~35 19~20 19~20 10 10 82~100 80~100

表4 心理适应各维度不同性别两两配对的统计学分析

表5 心理适应的民族比较(±s,分)

表5 心理适应的民族比较(±s,分)

注:表中人数与总人数不符,因为部分选项有空缺

维度 民族 人数 得分t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0.550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0.688考试焦虑情境适应-1.271群体活动适应2.377总分汉族藏族汉族藏族汉族藏族汉族藏族汉族藏族478 128 477 129 478 128 479 129 474 127 24.24± 23.98± 19.23± 19.57± 11.01± 11.31± 6.23± 5.82± 60.71± 60.69± 4.71 4.58 5.00 4.38 2.52 2.39 1.75 1.62 8.78 8.780.018 P 常模标准(分)中等很差 较差0.583 0.492 0.205 7~17 7~17 7~12 7~12 4~5 4~5 0.0182 2 0.98620~49 20~49 18~23 18~23 13~17 13~17 6~8 6~8 3~4 3~4 50~59 50~59 24~28 24~28 18~24 18~24 9~15 9~15 5~7 5~7 60~70 60~70 29~33 29~33 25~30 25~30 16~18 16~18 8~9 8~9 71~81 71~81较好 很好34~35 34~35 31~35 31~35 19~20 19~20 10 10 82~100 82~100

为了解男女生在心理适应的各维度上是否存在着差异,在不同性别间进行4个维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在4个维度上的心理适应程度情况类似。男生和女生的心理适应程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两者的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和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各维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见表4)。结果说明,虽然从得分的绝对标准衡量,男女生在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和群体活动适应方面相对更为容易,但常模标准(见表3)显示两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说明正常群体这两个方面的适应水平往往处于更高的阶段。

3.3心理适应的民族差异

对比常模,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在心理适应各维度及总分上均属于中等水平。不同民族比较显示,汉族和藏族学生灾后心理适应各维度比较,几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群体活动适应方面,汉族学生得分要高于藏族学生(P<0.05),见表5。

为了解汉族、藏族学生在心理适应的各维度上是否存在着差异,在不同民族间进行4个维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藏族被试者除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维度与其他维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维度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被试者在4个维度上的心理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与此相对,汉族被试者则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趋势,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维度与其他维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群体活动适应与其他维度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见表6)。

表6 心理适应各维度不同民族两两配对的统计学分析

4 讨论

4.1灾后一年,高中生心理适应水平达到正常

在适应研究方面,一个基本的差异就是心理适应的结果论和过程论。结果论主要将兴趣放在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的测量上,这些变量被看作是对慢性状态的适应指标。而过程论则关注由意外刺激引发的个体内在的心理变化动力,因此根据个体内在变化和纵向研究范式来研究适应问题。本文基于前者进行研究。由于事发突然,因此本研究无法提供前测数据,如果能够在泥石流发生之前对该群体进行测试,将结果与当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说明心理适应的趋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采用了常模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子群体、汉藏子群体还是总体被试者,其心理适应的平均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的范围。根据压力理论,灾后被试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应低于中等水平,个体经过一年的适应期,水平逐渐恢复到以往水平,符合动态均衡理论和定点理论的假设。

4.2子群体在群体活动适应维度上的不适应

根据常模标准,虽然被试者总体在各个维度以及总分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具体到不同群体,情况有所变化。例如,男生在群体活动的适应方面处于较差状态,女生在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方面处于较差状态。汉族和藏族学生也在群体活动适应方面处于较差状态。但如果抛开常模标准,以个体得分的绝对标准进行比较,群体活动适应并不是个体适应程度最低的维度。在各维度的比较中,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通常得分最高,其次就是群体活动适应维度,这个结果无论在总群体还是子群体中都是一致的。群体活动适应涉及的问题是与群体的融合度,如何在保持自我个性和群体关系之间找到平衡点。个体在这个维度的得分偏低,究竟反映了个体在群体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还是一个普遍的发展性问题,即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尚不成熟,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4.3心理适应进度有相同趋势又有差异性

根据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心理适应在各个方面的进度首先具有相同的趋势,例如在常模比较中,无论是总群体还是子群体,其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状况基本上都处于中等水平,说明灾难发生后,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的个体最终都如动态均衡理论和定点理论预测的那样,启动了适应机制,促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朝着正常状况回归。同时,按照得分的绝对标准,各维度之间又存在差异性,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的得分最高,其次就是群体活动适应维度,然后是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和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后3个维度在不同的群体中比较,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心理适应在遵从基本的适应趋势外,还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也受到不同外在因素的影响。

4.4心理适应中的性别效应

性别效应表现在心理研究的很多领域,它是群体划分的基本标准之一。在本研究中,通过与常模比较,男女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但按照绝对得分标准,除群体活动适应男女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维度的得分及总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但参考常模水平,女生的常模标准总分通常低于男生,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的发展性问题,因此不能得出“男生在灾后适应方面要普遍好于女生”这样的结论。

4.5心理适应中的民族效应

量表没有提供有关不同民族的常模标准,因此汉藏两组使用了男生常模。结果显示: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除了在群体活动适应维度属于较差水平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上的适应程度均属于中等水平。在接下来的心理适应性各维度的差异性比较中发现,藏族被试者除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维度与其他维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维度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被试者在4个维度上的心理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与此相对,汉族被试者则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趋势,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维度与其他维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群体活动适应与其他维度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适应程度依次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群体活动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说明两组被试者在具体维度的适应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相同的部分还是居多。最后按照绝对得分标准,汉族和藏族学生在灾后心理适应方面几乎没有差异,但在群体活动适应方面,汉族学生要好于藏族学生。是否因为藏族学生在异地就学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文化适应要强于汉族学生?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对灾后高中生的心理适应性研究证明了动态均衡理论和定点理论的合理性,个体即使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也依然能够适应环境,最终恢复到一般状况。

参考文献:

[1]Fakhoury W K H,Priebe S.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construct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2002(14):219-224.

[2]Brickman P,Campbell D T.Hedonic relativism and planning the good societ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1.

[3]Headey B,Wearing A.Personality,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57):731-739.

[4]Oliver K,Hans-Werner W,Amy H,et al.The Adaptation Dynamics of Chronic Functional Impairment:What We Can Learn From Older Adults With Vision Loss[J].Psychology and Aging,2011(26):203-213.

[5]Maike L,Wilhelm H,Michael E,et al.Subjective Well -Being and Adaptation to Life Event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2):592-615.

[6]刘琦,王文,李燕青,等.舟曲泥石流灾1月后高中生抑郁症状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18-319.

[7]李燕青,潘爱英,王文,等.舟曲泥石流后异地求学高一新生心理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24-725.■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ZJ016)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073-04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汉族藏族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