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人究竟该信仰什么

2016-06-01

新传奇 2016年16期
关键词:儒教传统美德信仰



当代中国人究竟该信仰什么

信仰在中国一直有着丰厚的土壤

信仰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的全部行为。一个民族的信仰,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未来。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而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用这种错误的观念来观察中国人,注定是错上加错。在这些人心里,大抵是用宗教以偏概全了信仰。诚然,很多中国人不关心宗教,但心中的信仰千百年来一直有着丰厚的土壤,这个信仰浸润在血脉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很少有人能说清,中国人到底有多少种信仰?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关的宗教信仰。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99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

第二类:与孔子、毛泽东有关的思想信仰。

思想信仰,顾名思义,指的是你一直坚持的某种思想。在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你。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春秋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到近代的毛泽东思想无一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判断。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支柱。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的思想历来也是思想信仰的主流。

在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之中,对毛泽东的信仰和崇拜,应该一直是非常奇特的信仰现象。它源自传统儒教对圣人的崇拜和信仰,并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这一信仰、崇拜的文化基础。但是,正因为传统的儒教,可以分为政治儒教、哲学儒教、伦理儒教、生活儒教和宗教儒教若干层面那样,儒教对于圣人的崇拜和信仰,同样也与政治、哲学、伦理、生活、宗教紧密相关,从而使圣人信仰或圣人崇拜渗透这些重要内涵。所以,当代中国人的毛泽东信仰现象,同时也源自于当代中国人对30年改革开放在文化、信仰层面的认同与争议。

1980年代,“文革”结束后的那几年,毛泽东走下了神坛;30年之后,毛泽东再次登上了神坛。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民间神庙、土地爷、灶王爷的祭祀礼仪之中,随处可见人们祭奉的毛泽东像。有的地方,干脆就挂出了“毛主席神庙”的招牌。人们想升官、求发财、保平安、考大学、希望生活安定,乃至于整治腐败、以清官自勉,也要求祀于、祈福于毛主席。

不可讳言,在这种信仰方式之中,深藏着中国人对于毛泽东一代伟人的敬重和怀念。然而,在毛泽东信仰之中,人们烧香、上供、叩头、跪拜、行礼,各种崇信方式,无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理想要求和正义批评。特别是在触及、事关人们对社会变迁、贫富分化、生活中的不稳定现象的各种议论之时,毛泽东信仰几乎就是一种正义和批评的化身,似乎成为了一个价值标准,再次成为社会舆论中象征着正义、公平、贫富均等的精神符号。

第三类:与财神、土地神有关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众多,护家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航海靠妈祖等,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

现代人为何普遍无信仰?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信仰并非天生而有,也并非生而坚定。信仰需要建树,也需要时时校正方不至迷失。然而,现代人却普遍信仰缺失,原因何在?

认为信仰没用。现代人大多是功利的。我们每天为了衣食住行而奔忙,不由自主地变的很现实。信仰说到底是个虚的东西,不能给我们带来金钱物质利益。简单一句话:“信仰中没有颜如玉,信仰中没有黄金屋”。没好处,我信你干啥?

教育问题。客观地讲,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人有信仰。从小学开始,各级教育没有类似“宗教扫盲”的课程,我们上过“法律基础”、“文学鉴赏”、“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之类的课,但“宗教基础”这门课,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历史原因。相比西方人,中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官方宗教,民间信奉的也多是各种不伦不类的改良宗教。古时候就没基础,现在这样也可以理解。

社会风气。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本本分分凭良心做事的人,在社会上混得不好;反倒是一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人吃香的喝辣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既然没信仰会有那么大好处,谁还会抱住一个所谓的信仰不放呢?

当代中国人应有哪些信仰

然而,信仰是民族的根,时代再变,我们仍然需要信仰。

传统美德需要信仰。今日人们生活越来越富有,也越来越精彩,可是很多人在金钱、利益、名誉的对冲下,忘记了做人根本,传统美德在很多人身上踪迹难寻。孝道缺失,很多老人成为子女们推来踢去的皮球,空巢老人不再是新鲜事物;诚信的缺失,导致很多人沦为“老赖”,甚至因此与亲友翻脸;仁、义、礼等传统美德的缺失,也让部分人在生活中浑浑噩噩,如无头苍蝇。

当今中国人的信仰,有必要重拾传统美德的价值,让充满道德内涵的躯体去面对当今生活。拥有良好传统美德,往小处说可以保证自己少做错事、坏事,往大说则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伟大品格,这正是当代中国人应该追求的。

新时代精神需要信仰。时代再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在这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精神情操。如,这几年蓬勃发展的社会志愿服务精神就非常值得我们信仰。无论大街小巷还是重大国际盛会现场,我们都经常看到社会志愿服务者身影,一些贫困山村、空巢老人家中,他们忙碌的身影换来人们感动的眼泪。新时代精神还包括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等。

新时代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进化,实际上是今天所说的“中国精神”,它是新的时代精神坐标。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仰。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还应包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仰。共产党诞生给中国带来巨大希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止瞩目的成就,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生活面貌。即便如此,当今仍有西方反华势力一直试图抹黑中国,国内也有少部分人总觉得“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转而发泄对现状的种种不满,平日牢骚满天飞。

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仰,就是要相信党、相信国家,相信我们的民族智慧和力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令人鼓舞。循着中国梦方向,我们已经吹响“四个全面”号角,将来必将攻克更多困难、取得更多辉煌成果,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信仰的根源。

(《三晋都市报》2016.4.14、新浪网2015.3.10、新华网2015.3.3等)

猜你喜欢

儒教传统美德信仰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档案资料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应用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