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希濂为何自称鹰犬将军

2016-06-01刘志青

湘潮(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瞿秋白蒋介石国民党

◎ 刘志青



宋希濂为何自称鹰犬将军

◎ 刘志青

宋希濂作为国民党军中的抗日将领,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特别是他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战绩辉煌,对民族贡献巨大;作为被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他反省深刻,赞成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号。面对台湾国民党《中央日报》所谓“黄埔败类”“中共鹰犬”的辱骂,他非常冷静。他以为,作为黄埔学生,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实为“黄埔败类”;愚忠国民党,参加内战,实为“鹰犬”所为。因此,他在出版回忆录时,特以《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为名。对于这样一位襟怀坦荡的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不肃然起敬!

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颐和园会见黄埔校友。前排左起李奇中、周恩来、陈赓、邵力子、张治中、郑洞国。中排左起黄维、唐生明、覃异之、侯镜如、杜聿明、周振强。后排左起王耀武、杨伯涛、郑庭笈、周嘉彬、宋希濂

爱国的热血青年

1907年,宋希濂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富裕中农家庭。幼年时在乡村读私塾、小学。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受救国思潮影响,成为爱国积极分子,多次参加学生会召集的积极分子会议,讨论进行宣传和组织游行示威活动。后来成为中共党员的夏曦、曾三,都是他的好友。他和曾三合作,在学校创办了《雷声》墙报。1922年,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庞人铨,《雷声》墙报给予了猛烈抨击。幸得学校一些师生的同情和支持,他们才没有遭到反动派当局的迫害。

1924年4月,宋希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5月5日,入校学习和操练。6月上旬,黄埔军校国民党代表廖仲恺对学员作加入国民党的动员讲话。他说,当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有增无减,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无日不战,民不聊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则肩负着打倒帝国主义、军阀的双重任务。要求大家加入国民党,就是要求大家为救国救民而奋斗。他说,你们可能不知道队上的长官和同学中谁是国民党党员,那就填写校长蒋介石和他,他们两人做大家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于是,宋希濂和很多同学就这样填写了加入国民党的志愿书,交给校长办公室审阅。几天后,交了志愿书的同学全体集合举行了加入国民党的宣誓。

1924年6月16日,军校正式开学。在国共合作背景下,有的教员、职员、学生既参加国民党,也参加了共产党,此种现象为跨党。如周恩来、聂荣臻等老师,如陈赓、蒋先云等同学,都具有国民党、共产党双重党籍。虽然跨党是允许的,但是国共争夺人才仍然十分激烈。国民党与共产党有斗争,国民党内左派与右派也有斗争。蒋介石作为校长,经常以个别谈话等手段笼络学生。宋希濂认为,考入黄埔军校就是为革命理想而来,就应该团结一致为中国革命而奋斗。他不希望国共两党出现纷争,对两党的政治活动都没太大的兴趣。他坚信孙中山对军校师生所说的一段话:“大家希望革命成功,就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凡是党内的纪律,大家都要遵守。凡是党内的命令,大家都要服从。只有这样,我们的革命才可望成功。”由于持中立的政治态度,他与左派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与陈赓、蒋先云等湖南同乡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了。这种政治态度,使得他后来在国共分裂之时终于右倾,倒向了国民党。

1924年11月30日,黄埔第一期毕业,宋希濂被分配到校军教导第二团第四连任副排长,半个月后升任排长。在黄埔军校同学中,宋希濂的任职显得平淡无奇。同期同学蒋先云是他的连长,陈赓、桂永清也已经任连长。1925年2月,他参加第一次东征。由于第一次上战场,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在实战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接到攻击命令就向前猛冲猛打,再也没有出现过情绪紧张的现象。至6月,他先后升任副连长、连长。接下来,在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二次东征中,他都表现不俗。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此时宋希濂任第二十一师营长。他先后率部转战赣浙。他作战勇敢,执行命令坚决,后在桐庐战役中负伤。

1927年底,他奉派赴日本留学,入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此时,北洋政府还未被推翻,中国东北、华北还处在张作霖奉系军阀统治之下。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1928年4月30日,北伐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十军、直属第九师攻占济南。5月3日,日本驻军到处寻衅,乱放机枪大炮示威。5月4日,日军残杀国民政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屠杀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人员,打死打伤中国军民4000余人。5月7日,日军司令官福田提出无理要求,要求中国军队不得驻扎在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两旁10公里以内,同时向山东增兵1.5万人。此事件史称五三惨案。全国人民为此极为愤慨,上海等各大中城市成立“抗日暴行委员会”,提出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等主张。那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约有三四千人,其中黄埔军校毕业生有40余人,大多住在东京。大家对日军在济南的暴行非常气愤,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议设法举行留日学生大会进行抗议和示威。随后成立的筹备委员会决定:(1)定于5月10日上午10时在东京神田区中华青年会馆开大会;(2)推定大会主席团由11人组成,由宋希濂担任主席团主席;(3)拟定抗议宣言,经大会通过后发表;(4)允许到会者自由发言;(5)会后游行示威,并拟定口号,制作旗帜。

5月10日上午10时,留日学生1000多人从各地区来到中华青年会馆集会。宋希濂首先发表慷慨激昂的讲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为。接着,有10多人发言,言辞激愤,甚至声泪俱下。12时许,大家准备出发游行示威时,突然被四五百名日本警察包围。日本警察不仅阻止游行,而且立即抓人。宋希濂等10多人作为首要分子被抓后,被打得遍体鳞伤,然后被关进神田区警察局拘留所。这里简直是人间地狱,条件极差。每个房间长约2.5米,宽约1.8米,墙壁是砖砌的,门是铁条做的,地面没有日本通行的“榻榻米”,而是水泥地,这是最容易让人因潮湿而得风湿病的。每间房经常关押七八人甚至10人,被拘押的人相向地坐着,晚间睡觉时只能靠着墙打瞌睡。每天上午10时、下午16时开饭,每人每次两片黑面包,一杯清水,隔两天给两片咸萝卜。他们心里想着中国不能当亡国奴,精神并不颓丧。10多天后,经过中国驻东京领事交涉,他们终于被释放。

愚忠的国民党鹰犬

宋希濂能够去日本留学,蒋介石的意见起主要作用。宋希濂留学归来,回到蒋介石身边是自然之事。

1930年5月,宋希濂从日本回国,任教导第一师中校参谋,旋即任营长、副团长,参加了中原大战。因战功卓著,调升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旋调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931年冬,升任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32年初,国民政府成立第五军,警卫军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师,第二师改编为第八十八师。张治中任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宋希濂任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旅长。淞沪抗战爆发后,他代表该旅官兵向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请战。开始,何应钦不同意,宋希濂等人慷慨激昂地说:“敌人打进大门来了,友军已奋起抵抗,我们反而袖手旁观,难道要叫我们当亡国奴吗?”国民政府同意后,该旅先后参加了庙行激战、强渡蕴藻浜、抢占浏河等战斗,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

1933年8月,宋希濂升任第三十六师中将师长。第三十六师为新组建部队,由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的4个补充团改编而成,下辖第一○六旅、第一○八旅。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开往江西,准备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此拉开了他愚忠国民党的鹰犬之旅。

9月中旬,第三十六师全部到达江西省临川县(今属抚州市)。11月,驻福建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宣布同蒋介石决裂,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蒋介石慌忙抽调部队讨伐第十九路军,宋希濂所部也在被抽调之列。1934年1月,第三十六师进入福建,奉命协助进攻南平县(今属南平市)县城。据守该县城的是第十九路军教导师,约五六千人。南平县城位于闽江上游,是建溪、富屯溪、沙溪三江的会合点。江面水深流急,险滩暗礁甚多。南平县城东、南、北三面的大部分都是江水环抱,西北面是高山。第三十六师奉命攻击南面的九峰山。九峰山地势雄伟险要,易守难攻,宋希濂将各团所有迫击炮、平射炮集中起来猛烈轰击,然后以步兵第一一二团突击,一举攻克九峰山。为此,蒋介石传令嘉奖:“于讨伐叛乱战役中首建奇功,为平定闽变奠定了基础。”南平之战使三十六师和宋希濂名声大振。此后,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向闽南追击,直至将福建事变镇压下去。

1934年2月,蒋介石解决福建事变后,重新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驻扎在福建的第三十六师等部队,被划入东路军,归蒋鼎文指挥,准备进攻闽西苏区长汀县。9月初,东路军奉命进攻长汀,结果第三师第八旅、第九师一个团被歼。蒋介石震怒之下,下令将第八旅长许永相枪毙,将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蒋介石派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协助蒋鼎文指挥,命令第三十六师担任进攻白衣洋岭红军主阵地。白衣洋岭是一条自南向北、山峦重叠的高山,形势险要,是通往长汀的一条主要道路。红军利用这线山岭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几个山峰上构成主阵地带,使大小据点组成交叉火力。9月27日上午7时,第三十六师炮兵开始向红军警戒阵地射击。20分钟后,第一○八旅在飞机掩护下发起进攻。红军英勇反击,宋希濂的三十六师伤亡惨重。下午14时许,红军主力向西撤走,留置一部于白衣洋岭西边一带高地监视敌人行动。15时,宋希濂率师指挥所人员来到白衣洋岭最高峰。当他用望远镜向前瞭望时,突然从西面山坡丛林里射过来一排机枪子弹,击中了他和一名卫士。由于伤势较重,宋希濂立即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1935年5月,宋希濂伤愈归队,回到第三十六师师部驻地福建省长汀县。此时,中共中央原领导人瞿秋白被羁押在第三十六师师部,等候处决。原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除留下一部分部队就地坚持斗争外,还留下了一些伤病员。瞿秋白因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有随红军主力部队北上,原准备转到上海去疗养的,不料在上杭县境内连同300多名红军被国民党保安第十四团抓获。瞿秋白当时化名林琪祥,自称在红军部队做文书工作。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有一个人变节,供出了瞿秋白。蒋鼎文得知后,命令将瞿秋白立即押送到第三十六师师部。

第三十六师司令部设在长汀县城一栋中等地主住宅里。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后,就一直住在这里。他每天除了刻图章或有时和人谈话外,大部分时间便是写写感想和作诗,有时也谈谈古文和唐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瞿秋白用毛笔写下了长篇《多余的话》和一些诗词。在长汀期间,瞿秋白没有生过大病,但经常有些咳嗽及头晕的情形。他身体颇为单薄,脸部显得清瘦。宋希濂同瞿秋白只谈过一次话,主要讨论了阶级斗争问题。由于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不同,彼此意见完全对立。蒋介石得悉捕获瞿秋白的消息后,令国民党中统局派训练科科长王杰夫、中共叛徒陈建中从南京来到长汀劝降。他们劝瞿秋白背叛共产党、交代共产党内部组织情况,遭到拒绝,无功而返。

1962年1月,宋希濂写给台湾王叔铭、袁守谦、胡宗南等人的信

1935年6月初,宋希濂接到第三十六师驻南京办事处电报,告之该师有调动的消息,瞿秋白如何处理需要及早解决。于是,他分别致电蒋介石和蒋鼎文,请示处理办法。6月17日,蒋介石和蒋鼎文的复电均是:“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当天晚上,宋希濂、师参谋长向贤矩、政训处长蒋先启、特务连长余冰研究了执行此命令的具体措施。6月18日上午8时许,在警戒方面部署妥当后,向贤矩进入瞿秋白住室,将蒋介石的电报交给他看。瞿秋白看后,面色没有一点变化,若无其事。9时20分左右,瞿秋白在蒋先启的陪伴下走出小房间,向宋希濂等人看了一下,神态自若、缓步从容地走出大门。此刻,瞿秋白视死如归的精神使宋希濂等人感到震惊,不知如何是好。行刑的地方选在中山公园。从司令部到中山公园只有六七百步。瞿秋白到中山公园后,向在场的人作了10多分钟的演讲。他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国民党一定会垮台。最后,瞿秋白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10时,瞿秋白被执行枪决。宋希濂吩咐部下买来一口棺材,将瞿秋白埋葬在中山公园旁。枪决瞿秋白虽然是奉命行事,但宋希濂仍痛悔这是“一生中最大的憾事”。这也是他愚忠国民党、蒋介石的一个例子。

为祖国统一而奔走

1937年至1944年,宋希濂在抗战中立下累累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4年11月,宋希濂调任陆军军官学校(又称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九分校主任。该分校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宋希濂从此开始在新疆任职近4年。1946年3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辕改称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营,张治中任主任,宋希濂任参谋长兼第九分校主任。该行营下辖河西警备总司令部、新疆警备总司令部以及6个整编师和骑兵第五军。10月,行营改称行辕。11月,宋希濂调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当时,美国、苏联在新疆的势力斗争十分剧烈,外蒙古不断侵占新疆领土,使新疆随时有可能被肢解。

1947年6月5日,外蒙古军队一个营,附炮兵一个连和空军,突然向中国北塔山地区发起猛烈进攻,除炮兵集中火力轰击外,还有5架飞机投弹轰炸和低飞扫射中国守军阵地。北塔山,位于新疆东北部,距奇台约200公里,为迪化(今乌鲁木齐)、阿尔泰、哈密3个地区间的要隘。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凭借工事沉着固守,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击。宋希濂认为北塔山地区军事冲突事关重大,一面向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报告,一面向北塔山地区紧急增兵。果然,外蒙古并未善罢甘休,此后一年多里多次发动进攻。由于宋希濂预先做好了准备,敌人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

1948年8月,蒋介石任命宋希濂为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率部驻守湖北沙市。此时,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两年多,国民党军的失败已成定局,蒋介石把宋希濂推向内战前线,等于把他推入火坑。1949年七八月间,湖北中部、湖南北部相继解放,白崇禧率华中“剿总”所属桂系部队退居湘西南。8月初,宋希濂被任命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驻湖北省恩施县(今属恩施市)。8月3日,程潜、陈明仁致电宋希濂,劝他共同起义。宋希濂对共产党有恐惧心理,没接受他们的意见。他以“事关重大,正慎重研究中”为由,拒绝了起义。11月,在人民解放军打击下,他率残部向四川、西康边境地区撤退。为了争取宋希濂率部起义,我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动员宋希濂胞兄、朋友去做宋希濂的工作。可是,宋希濂部逃跑速度很快,他们一直没有追上。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畔被俘。

开始,宋希濂冒名周伯瑞,自称是军需官,企图蒙混过关。但是,仅仅一天,他就被指认出来。联想到这一年里死了父亲、死了妻子、打了败仗,他万念俱灰。因此,对于看押的解放军,他态度恶劣,极不配合。给他照相,一按快门他就把头扭向另一边。从川西押解到重庆白公馆监狱初期这一段时间,他一直以为死期快到了。一天,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接见他和其他几个战犯,再次申明共产党的改造政策。陈赓是他的同乡、黄埔军校的同学,此时相见,使他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人情味。他逐渐解除对共产党改造政策的怀疑,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度过后半生了。

1953年,宋希濂被移送到重庆松林坡监狱。1954年,他由松林坡监狱移送到北京功德门战犯管理所。此时,他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配合管理所的工作。战犯管理所有100多人,分为11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选出组长、副组长,他和王耀武是战犯改造的积极分子,因此被推选为总负责人。1959年12月4日,他因表现突出,作为首批特赦释放的10名战犯之一被释放。

1961年2月,宋希濂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享受司局长级待遇。1964年11月,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1980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同年,赴美国探亲,与子女团聚。1983年,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旅美期间,他积极为和平统一中国奔走呼号,促成“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成立,同蔡文治、李默庵、侯镜如共同发起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他说:“只有祖国统一,才能团结自强;只有自强康乐,社会才能走向安定,人民才可以享受民主自由。”1984年6月,他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随后,他申请到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定居纽约。1993 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猜你喜欢

瞿秋白蒋介石国民党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快过关了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瞿秋白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做出了贡献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