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南京栖霞乡师的日子
——纪念黄质夫先生诞辰112200周年

2016-05-31作者为栖霞乡师1930年代校友

档案与建设 2016年3期
关键词:栖霞黄先生学校

方 容(作者为栖霞乡师1930年代校友)



在南京栖霞乡师的日子
——纪念黄质夫先生诞辰112200周年

方容
(作者为栖霞乡师1930年代校友)

11993344年11月77日,栖霞乡师女生励志会第三届全体在千佛岩

1937年“七七”事变前,我曾就读于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以下称栖师,现今栖霞中学)。忆及当年校内的不少情况,可能鲜为人知。

栖师要求学生做多面手,参加农业劳动是必修课

栖师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坐落在南京东郊栖霞山西南麓。学校大门口分左右悬挂着一副大字对联: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弦歌四野,树乡村文化之基。其校歌的开头两句是“栖霞山在旁边,扬子江在面前”。校徽是一张铜质精制的枫叶,在红色的叶面上,印着“栖霞乡师”4个方体金字,显示着学校所在地山明水秀、红叶遍野的特色风光。

栖师的学制为4年,其办学宗旨和教学任务,据当年校方宣称,主要是根据国民党所谓的建国“训政时期”普及文教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总要求,为发展乡村文化、办好基础教育培养和提供合格师资。由于国民党时期文教事业不发达,一般在县城才有中学、完全小学和农民教育馆,其余只有较大集镇和人口密集又有条件的大村落,才有完全小学,其他广大农村只有单级小学(一二三四年级在一间教室里上课),有些还兼收少数五、六年级补习生。这些学校采用复式教学,一位教师要把所有的课程教下来,做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不枯坐,所以不好教,也很苦。师范毕业生多有可能被分配到这类学校去。因此,栖师要求学生不但是多面手,还要会教书。故要求学生除学好各类基础课,也要学好音乐、美术、手工等课,以应付教学需要。乡村小学接近农民,需懂得一些农业知识,所以设有农业课。业务课要求“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必需学好。同时注重实践,适时组织实习。

该校有一项与所有学校不同的课程改革,就是“以劳作代运动”。学校除一操场外,别无任何体育运动设施和器具,大无篮球架,小无乒乓球。偶而有几次体育课,也只是教打少林拳或做几节操,其他体育课时间都是直接参加劳动,尤其是农业劳动。校农场要求按季节及时种植各种农副作物并进行田间管理,这些农活除个别农工主持外,绝大部分是学生轮流干。工场里主要是搞些小型铁木制作和维修。当时学校食堂所需的粮副食品,尤其是蔬菜瓜果等,基本上都是学校农场供给。当时师生中有人对“以劳作代运动”有非议,但学校领导则坚持:“这样做既锻炼了身体思想和意志,又增加了物质财富,有利于学校建设和改善伙食,岂不是一举数得吗?”

学校的校风、学风都较好,各方面的管理都很严格,学习上生活上都有严密的制度和严肃的纪律,师生员工都得遵守,而且赏罚分明,处理及时。因此到处秩序井然,学习气氛浓,课余时也是手捧书本,很少嬉笑打闹。学校规定每晚集中进行2小时自修,谁都不能缺席,而且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更不能谈笑。晚上9时就寝,9时半熄灯,不能再做任何活动,更不能出校门,男女宿舍都有严格管理。校食堂实行集体、定时、限时的开饭制度,学生准时进食堂,8人一桌就餐,开饭时不得有任何喧闹声,而且严格规定要在10分钟时间吃完饭。除星期日、雨雪天外,每天早晨集中到操场跑步,跑步后就地听校领导训话,任何人不得缺席或迟到早退。

老师知识渊博讲课引经据典,校长忧国忧民留言“还我河山”

栖师有一支较好的师资队伍,其中还有四五位知名人士和资深学者,如任中敏先生、乔竦先生等,他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师德高超。乔先生毕业于两江师范,对古文、历史、诗词、音韵、语法修辞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当时师生中盛传,说乔先生曾通读过《辞源》三遍。在教学活动中,大家深感他知识渊博。授课时他面对学生,引经据典地讲述,很少看书本。遇到学生向他请教的词头、成语等,他随口即答,有的学生还有意找冷僻艰深的典故问他,他也立即作答,从未听他说过“等查过辞书后再告”的话。乔先生除耐心讲解答问,对学生的作业也是细心批阅改错,一个标点也不放过。有时还个别面授补课,不厌其烦,真是“诲人不倦”。另外,还有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老师敖克成先生,他对国画、西画、中乐、西乐都有研究,技艺也较高。他能弹奏风琴、钢琴、月琴、胡琴、锯琴及笙、箫、管、笛等多种乐器,还能同时弹奏两种乐器。上音乐课时,他除教一般的歌曲、五线谱及乐器外,有时还教京剧西皮、二黄等曲谱。他崇拜当时的名生马连良,有时以马的名唱段教学生演唱。

栖师的校长黄质夫先生,字同义(以下称黄先生),原籍江苏省仪征县,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据说,黄先生家境不甚好,他原配夫人是船家姑娘,没有上过学,结婚八年无子女,1930年离婚,承诺供养其一生生活费用。1932年娶徐宜耘为妻,徐是1929年毕业于栖霞乡师的学生,曾服务于镇江下蜀小学,聪明好学,喜昆曲,和善待人。当年被誉为“乡师才女”,婚后生育子女七人。

黄先生是一位精明而又有魄力的领导人,他对栖师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倾注着黄先生的心血。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到1930年代前期,学校的班级增多,规模扩大,有一排排整齐的校舍、一条条水泥通道,道路两旁及房屋、广场周围都遍植冬青,空地上是草坪和花坛,还开建了农场和工场,校园内一片生机,常有游人光顾。

在建校过程中,由于原来批划的建校土地不够用,学校便就近扩用荒山地。岂知这些土地是栖霞寺的,自然受到阻止。而学校认为是荒山地,自己又是为了办学需要,竟不予理睬,照样占用。这就激怒了寺僧,一纸诉状将学校和黄先生告上了法庭。由于一些原因,学校最终败诉:一是寺僧手里有当年官府捐施土地的文书,注明以山寺的某一点为中心,向周围延伸到多少里范围内的荒山地,一律归山寺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使用。二是由于栖霞寺的声望高,其方丈又是中国佛教会的领导成员,其他寺僧群起支持,反对学校侵占寺地。三是国民党有些大员信奉佛教,如戴季陶、于右任等起来说话,支持栖霞寺。结果作为法人代表的黄先生便吃了官司。

黄先生工作作风踏实,办事严肃认真,铁面无私。学校规定的制度和纪律,全体师生员工都得遵守,可贵的是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他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农场的劳动,他也常亲自参加。虽然他住在离校还有一段路程的山坡上,但学校每天早上的集会他都参加,且常比别人先到。在跑步后的集会上他都要训话,主要讲些如何求学、做人、处事、立身社会、爱国报国等道理,同时还结合校内外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教育,每次讲话的中心和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黄先生常在教学及其他活动场所巡视,有时食堂开饭,他也去看看,甚至熄灯后,他还去宿舍区看看,如发现有什么问题,随即批评指责。

黄先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溢于言表。日军侵占东北后,除进一步增兵华北,指派汉奸殷汝耕组织冀东自治政府外,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国家危在旦夕。黄先生每谈及此,都悲愤流泪,对不抵抗主义、妥协投降,他深恶痛绝,破口大骂,并大声疾呼,挽救危亡。

约在1935年秋后,南京方面组织华北教育考察团,黄先生也参加了。在考察期间,他陆续将有关考察的资料寄回学校,学校还专门为此办了《华北教育考察见闻录》,分期刊载了他的文稿。稿中具体反映了日军暴行、推行奴化教育及军民反抗的情况,尤其是师生如何坚持爱国教育的斗争精神。看了这些文稿,有的令人悲愤,有的令人鼓舞。

黄先生对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没有积极组织抗日很为不满。在一次集会上他愤恨地说:现在沦陷区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寇又在华北等地进军,形势十分危急,可我这次进京(南京)到部里(指教育部)请示问题,看到京城的一切,实在令人吃惊。腐败成风,花天酒地,吃喝玩乐,醉生梦死,哪像个国难当头的样子?说到此,他大声朗诵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说千余年前形容南京的诗句,而今又何尝不是这样?至此他以手帕拭泪。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后,沿沪宁路西进直指南京,栖师被迫解散。一时群情激愤,但也无可奈何。在整顿行装离校之前,学生纷纷请黄先生题字留念。当时所看到的题字内容有“报仇雪耻”“精忠报国”“投笔从戎”“死有重于泰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及“还我河山”等等。黄先生含泪和大家告别,“希望打败日寇后能再见”。

猜你喜欢

栖霞黄先生学校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规划探讨——以栖霞古镇都村为例
学校推介
赵学敏书法作品
赵学敏书法作品
千手观音
川西南部大兴场地区栖霞组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