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6-05-31马吉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并发症

马吉芬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200)



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马吉芬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200)

[摘要]目的探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特点,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性干预处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体位训练、头痛护理干预等。比较2组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脑血管痉挛、头痛、认知功能障碍、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头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后

脑动脉瘤管壁发生破裂后会出现局部血液外溢,并进入椎管或者颅内的蛛网膜下腔,从而引发的综合性病症即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1],有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高三重特点。其发病高峰期为40~65岁,但目前有年轻化趋势[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并发症,此外还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脑血管痉挛以及再出血等,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较为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严重的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恢复[3],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笔者选择了4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中24例予以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经脑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S检查证实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体征均稳定,无相关药物方面的禁忌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行为异常、发病前存在语言功能或者神经功能障碍,有严重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以往有过开颅手术或者神经科疾病史,患者未提供完整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6~79(56.28±12.37)岁;动脉瘤直径3~22(11.23±2.68)m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37±1.74)分;Hunt-Hess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1例。治疗方案选择:动脉瘤介入栓塞7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保守治疗9例。研究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4~78(56.19±12.23)岁;动脉瘤直径为3~21(11.41±2.73)m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41±1.68)分;Hunt-Hess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2例。治疗方案选择:动脉瘤介入栓塞6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保守治疗10例。2组年龄、性别、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动脉瘤直径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入院后患者要保持卧床,给予足够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包括病因、治疗、进展、预后等情况。加强对颅内压、脑血管痉挛、血黏稠度以及再出血监测等,同时予以头痛常规护理,鼓励家属的陪护,同时予以转移注意力法,可播放轻音乐,或者通过与患者沟通,减轻疼痛,在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痛剂。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2组预后情况。预后评价分为痊愈、好转、加重和死亡,痊愈:症状消失,或者有轻微性的头痛,无颈项强直;好转:中重度头痛,有颈项强直及脑神经麻痹,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加重:患者意识模糊,嗜睡,木僵,有中重度偏侧不全麻痹。

2结果

2.12组干预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6.83±1.22)分,研究组为(5.73±0.7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6,P<0.05)。

2.2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后护理组脑血管痉挛、头痛、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再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均<0.05),见表1。

2.32组预后情况比较研究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蛛网膜下腔自发性出血。患者住院后,自身角色改变,生活环境改变,因此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能够深切地理解患者的无助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尽量多地陪伴患者给予其关怀。要积极地向患者宣讲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的重要以及必要性,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5]。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脑血管痉挛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40%以上,最高为70%[6];部分患者还会发展为症状性血管痉挛,其发生率也高达30%[7]。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其血液会在脑池内与蛛网膜下腔中发生纤溶现象,诸多的血管活性物会被激活释放从而诱发血管痉挛。此外,氧合血红蛋白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动脉管壁平滑肌产生直接的痉挛作用,这些因素在共同作用下,脑血管痉挛区域内的组织血流量会因而出现严重下降情况,而脑血流量一旦下降至12 mL/(100 g·min)以下,患者就会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继而产生不可逆性的脑损伤,因此对于脑血管痉挛必须要严加防范。本研究组通过护理干预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对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表1 2组并发症比较 例(%)

表2 2组预后情况比较 例(%)

颅内再出血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分为术前再破裂以及术后出血两种情况,多数原因是因为患者的血压波动导致颅内压升高,例如用力排便、患者情绪过于激动以及用力咳嗽等,均会对动脉瘤产生刺激而造成再次破裂出血。再出血发病急,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现患者脉搏、血压有所变化,或者发现呕吐头痛,就需要考虑是否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据报道可达40%以上[8]。再出血的可能发作高峰期是在初次出血后的24 h内,随后会逐渐降低。因此对于再出血需要严加控制,护理干预中需要注意严密观察体征,排便干预等,本研究组患者再出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护理效果明显。

患者接受治疗,因需要长时间卧床,且体位不能随意改变致使腰背肌肉疲劳紧张,非常容易出现烦躁情绪以及腰背酸痛等不适,患者的睡眠受到严重影响,也容易出现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感染主要包括肺部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这也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感染是可以通过尿液、痰等进行培养分析,并从药敏的结果中找到有效抗生素针对性控制,此外对于存在意识障碍以及长期卧床患者,就需要严加注意感染的预防,注意每日翻身次数,促进患者痰液排出,注意营养支持,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发生。

此外头痛也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头痛是最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在发生出血后,血细胞因为受到破坏而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物,从而刺激脑脊膜造成头痛,头痛会重创患者心理,并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恢复。本组中通过护理干预后头痛减轻,严重者可给予止痛剂。同时患者因饮食、心理、排便等习惯上的改变很容易造成便秘,而情绪激动以及排便过于用力都会造成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而导致出血。动脉瘤一旦破裂后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因此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期予以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及意义[9]。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系统干预需要经专业培训的护士来执行,其中包括护患之间的关系、病情的观察、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并发症等,给予系统护理后,可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同时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生理到心理最大程度上给予患者帮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本组研究表明了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从而减轻患者的家庭及社会负担,虽然本组样本量较少,在研究中有局限性,但仍旧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小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 护理学报,2013,20(10):38-41

[2]范晓萌,刘海俊,邹玉红,等. 螺旋CT平扫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 安徽医药,2012,16(10):1484-1486

[3]李朝霞,赵性泉.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J]. 中国卒中杂志,2013,11(8):921

[4]郭小叶,车文芳,贺慧兰,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11,26(22):87-88

[5]李治纲.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5):438-440

[6]马江帆.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 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2013,16(10):90-91

[7]陈秋兰,李丽.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规范化疼痛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0,25(12):24-25

[8]Seule MA,Stienen MN,Cadosch D,et al. 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therapy and complications[J]. Anasthesiol Intensivmed Notfallmed Schmerzther,2010,45(1):8-17

[9]何易. 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动态观察[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5):339-341

综述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3-1471-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3.038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并发症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