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来中国式民主研究述评

2016-05-30李涛侯德泉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治制度民主政治

李涛++侯德泉

[摘 要]中国式民主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逐步创新的过程。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研究逐渐兴盛起来。但国内外学界、媒体对此评论不一,之间夹杂着些许质疑声。基于此,笔者从中国式民主的内容、特点等方面,对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为厘清种种纷扰尽一份力,为今后的研究作以参考。

[关键词]中国式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3-0018-05

一、中国式民主的内容

中国式民主与任何类型的民主一样,不外乎由概念、原则、价值和制度组合成内容。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析。

1.关于中国式民主的概念。首要明确民主是什么。俞可平认为: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的统治;它主要在政治生活领域规范人民的行为,但不能代替其他制度去规范人类的所有生活。[1]那什么是中国式民主呢?学者们对此纷纷发表意见,其观点大同小异。

第一,有学者从国情角度提出,中国式民主是在中共的领导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形态;又称之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

第二,有学者从形成的角度认为,“中国式民主是指在这既有框架体制下,特别在保持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前提下,旨在化解大众参与压力,进而实现‘民主治理目标的诉求和努力。”[3]

第三,有学者从内容与形式来阐述,中国式民主就内在精神来看,它演绎着民主的普遍精神;就外在形式来看,它丰富了人类民主的具体形式。概括地讲,中国式民主是一个包括民主本质和多种实现形式的有机体系。[4]也有学者提出,中国式民主是由“中国式”与“民主”两个词合成的一个概念。其中“民主”一词包含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而“中国式”则包含了其特殊性价值。[5]

第四,有学者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认为,中国式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中国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规律,以马列主义民主观为指导,借鉴现、当代西方民主文明成果,吸取本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精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6]

由上可见,中国式民主是思考和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而产生的思想。它的概念是与国情、民主本质、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关于中国式民主原则。《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陈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7]与此同时,它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模式的特殊性。但有学者提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式民主的组织原则,它是将民主和集中有机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在充分凝聚共识的情况下,调整方方面面的利益,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保证了多数人的权益实现。[8]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式民主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已经初步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9]

笔者认为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它具有共性和个性特点,因而我们谈论中国式民主的基本原则,应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情、地域等现实环境来考虑。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之所以是中国式民主的最根本原则,在于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目的,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途径和方式。”[10]

3.关于中国式民主价值。由于学术界研究视角不同,因此中国式民主价值的表述也各不相同。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不但重视民主的实践过程,而且注重“主权在民”核心价值的追求;并始终认为“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的实质,“人民主权”是其最根本的价值前提。[11]有的学者提出,中国式民主价值的首要之义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其次,公平正义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12]另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的探索上,注意深入挖掘与汲取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等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民主精华,尊重与践行务实、尚和、中庸等为中华民族所公认的合宜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13]中共十七大也认为,人民民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

笔者认为民主中的“自由、平等、独立、公平、正义”价值,无论中西方社会都认同。只不过,中国式民主的价值观更注重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本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色彩。而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更关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社会公权力的制约。

4.关于中国式民主制度。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国式民主逐一建立了人大制度、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参政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中,人大制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而其他三项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四项制度包含了民主政治的内核,即“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性质,构成了中国式民主的制度框架。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有若干优势:首先,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并保持其连续性,而不受政党轮流执政的影响;其次,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的金钱政治,它广泛地代表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再次,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处理紧急事件时效率很高。[14]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中国成功崛起并成为世界大国。这巨大成就背后的政治制度因素,显而易见地展现出来,也初步地验证了其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成熟性。

二、中国式民主的特点

中国的民主建设为什么有别于西方民主?这是中国式民主的特点回答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其内在本质特征,因而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纵观学者们的论述,中国式民主的特点主要有五种说法:endprint

1.“纵向民主”说。如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其人民自下而上的参政议政正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纵向民主。它通过上述的政治运作来实现意见的统一,同时避免了多党竞争带来的无谓消耗,实现了两者结合。[15]

2.“共识民主”说。有学者认为,中国式民主从形式到过程较好展现了共识民主的基本精神,表现在: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⑵中共执政、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三者统一;⑶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些都凸显出多样民主形式共存,不同民主形式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甚至容纳的特点。[16]

3.“本土民主”说。有学者指出,中国式民主带有浓厚的本土资源色彩,体现为下列五点: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原则;⑵坚持以人为本和廉政建设的政治治理;⑶坚持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结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⑷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扬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和基层民主的进步;⑸坚持中庸与尚和的基本诉求,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17]

4.“协商民主”说。它是相对于选举民主而言的。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它多体现在政协会上,也表现在其他领域的协商形式上。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就着重提出要健全我国的政治协商民主制度;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8]而且,有学者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比较,指出其功能和作用:它有利于促进政治参与,有利于各方面诉求的表达和吸纳,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19]甚至西方的批判主义者哈贝马斯也提出:“除了选举民主也要结合协商民主,公民要选举前或选举后参与对话。”[20]

5.“参与民主”说。参与式民主补救了“代议制民主”的缺点,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人或群体反映自己的政治要求,对党或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等,实质是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基本形式有上访、参与听证会、陈述意见、媒体转述要求等。当前,参与式民主已成为我国人民行使其权利和表达诉求的一种常见的手段和途径。[21]

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中国式民主的特色体现在四个结合上:⑴在民主的理念上,实现“民本”与“民主”的统一;⑵在民主的制度框架上,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架构;⑶在民主的体制上,将创造社会的民主分权与创造国家的权威体制相结合;⑷在民主的发展步伐上,实现党的‘有效执政与人民大众的‘有序参与的统一。[22]还有学者提出“三统一”说。认为“中国式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是学习与反思的统一。”[23]

笔者认为,无论是“纵向民主”、“共识民主”还是“协商民主”等,都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对西方民主的借鉴与创新。它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民主,而是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依据中国的实际,构建自己的民主制度。因此,以上学者论述中国式民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和国情要求,展现了中国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色,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民主治理方式。

三、中国式民主的经验

关于中国式民主的经验。因为学者们总结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其经验也是不同的。例如“三条经验说”。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式民主途径上,把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当作首要目标;其次,经过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来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石;再次,通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双轮驱动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另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式民主的经验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通过法制促进民主;第三,形成有序、真实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24]又如“四条经验说”。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府为达成民主化目标,积极努力以自已的方式化解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所做的努力有⑴放松政府管制,通过利益实现渠道的多样化来分解公民诉求的压力;⑵普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追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借以巩固执政基础;⑶通过民主试验和基层群众自治缓解现有政治体制对民意的过度束缚;⑷变革相关制度和政策创新,克服既有体制的障碍,完善民意表达和回应机制。[3]“五条经验说”。有学者提出中国式民主经验主要包括五点:“⑴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核心力量;⑵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必要条件;⑶民主集中制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形式;⑷适合中国国情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基本原则;⑸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中国式民主的重要途径。”[25]另外,有学者指出,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如:自主探索,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科学对待西方民主,一不照搬,二要借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26]

笔者认为中国式民主的经验是中国式民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因此,也成为理论界集中探讨和深入挖掘的区域。但学者都意在论述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缺乏观点的评价与争鸣,所以,至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学术见解。不管怎样,学者们的观点仍有不少交集。例如:搞民主建设要有党的领导;根据国情来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强调民主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等。

四、中国式民主存在的问题

关于中国式民主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人大代表候选人不向民众宣传政见,选民如何得知谁能代表自己?又如,中国有8个民主党派,但它们独立的程度有多大?怎样履行监督的职能。[27]也有学者提出“人大制在多层间接选举制度下,代表往往找不到其所要代表的选民,所要代表的利益,造成代表与选民间的关系模糊,代表缺乏责任感和代议感。”[28]还有学者指出,人大制的根本地位没得到充分体现,表现在三个点上:其一,人大制度实行“议行合一”的工作模式,但民主方面还存在不少瑕疵;其二,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其三,人大代表构成不尽合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较差。[29]有学者从政治协商的角度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但民主根本之义在于依据多数人的意志作出抉择,因此协商民主无法取代选举民主。况且,统治者往往掌控协商的结果,使得真实民意难以表达和反映,以致产生有协商而无票决的弊病。[30]有学者从反思的角度认为,虽然我们党多次申明自身应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但依然没有可靠的制度及手段对其进行约束;虽然“依法治国”的字眼早已写进了宪法,但怎样把宪法落到实处却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但官僚主义思想和风气仍非常浓厚。[31]另有学者指出,从民主的本意上讲,选举没有差额,都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相违背的。[32]endprint

笔者认为中国式民主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民主在推进发展中,所出现的或大或小问题是与民主中国化的阶段相联系的,它需要一个在实践中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历程。二是我国一直强调把大力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作为其主要任务,加上考虑到社会稳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主政治,致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

关于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有学者从发展速度上认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路径是渐进有序的增量民主之路,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将民主的理想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机结合;其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再次,在现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十分重视民主化的顺序。”[22]也有学者从“价值、制度、伦理一体”的角度提出,中国式民主的建构应该以这三者为依托。民主价值是内核,其制度为支撑,而其伦理则是民主本身成为人民内心至上的道德法则和内在信仰。只有让价值、制度、伦理形成三位一体的融合与促进关系,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才会真正建立。[12]还有学者指出,“民主始终不能脱离‘以人为本,⑴以‘人本意识促进民主意识,使民主化为常识深入人心;⑵尊重个人的权利,使一切人合目的、合规律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的运行造福人民。”[33]

笔者认为中国式民主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大致的框架。但是,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相比,实然下的民主所出现种种不如意的情形,与中国式民主理念相距甚远,这就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将要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中国式民主是否成立?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它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有基本的构架和基本的实现渠道;另一方面,它又在前进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包括理论上的发展和进一步明确,实践上的进一步落实。”[34]1979年,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务虚会上谈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式民主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虽然海内外的一些学者、政治家、媒体基于自由民主主义的价值和西方具体政治模式来审视中国式民主,得出否定的结论,但这并不惊奇,已在意料之中。我们追求民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解决社会中的矛盾问题。因而,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不能只着眼其形式。重点要看人民在选举时是否有投票的权利,在政治生活中是否有参与的权利,还要看人民是否有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乃至民主决策的权利;归根结底要看国家所采取的民主形式,是否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5]如果不顾国情任意移植西方式民主,很可能落入“民主陷阱”,就像最近动荡的乌克兰局势。民主与法制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双方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共建和谐社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有序民主”,而不是“无序民主”。因此,只要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航向,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参政议政的需要,稳步推进民主建设,缩小差距,一个更自由、更平等、更开放的民主中国是可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闫健.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刘杰.中国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的比较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1).

[3]燕继荣.“中国式民主”的理论建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

[4]虞崇胜,类文明:全球化时代化中国式民主的应然走向[J].学术界,2012,(11).

[5]高民政.中国式民主也是个好东西[J].探索与争鸣,2013,(11).

[6]袁峰.中国式民主的文化解读[J].晋阳学刊,201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N].人民日报,2005-10-20.

[8]王学俭,张智.解放思想,走中国式民主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0,(15).

[9]黄湘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

[10]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38.

[11]万斌,董石桃.参与式民主和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

[12]赵晓宇.中国式民主建构的三重维度[J].理论视野,2012,(5).

[13]袁峰.中国文化与中国式民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3,(2).

[14]林泰.中国政治体制的比较优势[N].光明日报,2014-02-22.

[15]杭天祥.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价值[J].民主,2010,(2).

[16]虞崇胜,孙龙桦.共识民主:中国式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与发展向度[J].学习与实践,2011,(1).

[17]刘德林,白文丽.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1).

[18]郑言.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要求(前沿观察)[N].人民日报,2014-02-09.

[19]包心鉴.协商民主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民主形式(观察者说)[N].人民日报,2014-02-09.

[20]姚贝.政治协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民主—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细说政协制度[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4).

[21]宋慧昌.“参与式民主”中国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N].民主与法制日报,2011-11-28.

[22]杨玉凤.从“中国式民主”看“中国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

[23]黄相怀.中国式民主在何种意义上确立[N].光明日报,2013-8-20.

[24]李凯.中国式民主模式的历史反思—中国民主政治建设60年的探索与展望[J]学术界,2009,(4).

[25]袁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式民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5).

[26]房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J]求是,2007,(100.

[27]王四达.“中国式民主”何以成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

[28]陈晓丹.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制度要素论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0,(3).

[29]张科.渐进式民主的逻辑、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中国民主发展的宏观考察[J].当代社科视野,2013,(3).

[30]虞崇胜.准确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1]蒋德海.“中国式民主”的好坏要由民主来检验——与高民政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4,(2).

[32]虞崇胜.差额选举:中国式民主的应然之路[J].探索与争鸣,2012,(5).

[33]李影,刘世华.试论中国式民主的“以人为本”理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1,(8).

[34]刘熙瑞.中国的民主模式已经确立[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7,(8).

[35]陈曙光.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5).

责任编辑 宋桂祝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制度民主政治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试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浅析姚荣泽案对民国司法理念的影响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中国治理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
中国农村早婚问题浅析
从《纸牌屋》看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在困境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