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2016-05-30王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3期

王玮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动机;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合作探究,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激发思维;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建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阵地,那么在当前教育形式下下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如何搞活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呢?

一、开始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相待,实行民主教学,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情放松,必然会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乐于探索.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通過以下两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1)诱发兴趣.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第一节课开始,设计如下问题情境: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区区小数,几粒麦子,这有何难,“来人”,国王令人如数付给西塔.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西塔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多少吗?通过这样的故事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开好头.(2)适当激励.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表扬这种激励方式,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逐步形成“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无论何时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防止他们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产生自我否定倾向,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展开部分——合作探究,再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科学的灵魂,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创造良好环境.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创设问题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实际问题和知识背景,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考问题,经过学生观察、实验、比较,作出猜想,为数学知识的形成奠定感性基础.

2.增加实验操作,突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亲身参与数学活动是数学体验的途径.实验操作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在实验操作中,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研究活动的真谛,感悟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要求学生自我探究,进而通过讨论得到求和公式,并初步注意到q=1与q≠1的不同情况和错位相减的数学方法.

3.变结论式的例题为探究性问题,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才是数学的内脏.”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往往是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作为教师,应重新构造例题,使其成为探究性问题,而不应仅仅以得到例题的答案为满足.教师在重新构造例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重新构造例题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1)给出条件,但不给出明确的结论;(2)给出结论,但不给出或不完全给出应具备的条件;(3)提出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再要求猜测、归纳、证明一般结论;(4)先对某一给定条件和结论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探讨改变条件时其结论相应发生的变化,或改变结论时其条件相应发生的变化.如复习错位相减方法时可给出例题:已知数列1,3x,5x2,…,(2n-1)xn-1(x≠0),求数列的前n项和,要求学生对x取值情况进行探究学习.不但得到结论,而且复习了本部分的知识,一举数得.

4.加强学生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学生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过程.在小组学习讨论和生教生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这样,教师就能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反映出来的错误认识,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自然、贴切.只有通过学生交流,互相借鉴,才能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要求学生交流时做到:学生不仅要交流问题的结果,而且要交流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交流要展示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学生交流要揭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

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考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给每一名学生都提供参与交流的机会.尤其现在我校正推行“双案双稿双反馈”教学模式,更应重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奇迹!

三、结束部分——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发挥一个问题的最大功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最高境界,是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题目的变式引申,更要揭示变式引申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能在做练习时也能有目的自主地进行习题研究,从而避免了题海战术达到举一反三.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回到等比数列求和开始问题,教师说明千粒小麦约40克,请同学们计算具体国王该付多少,能给的起吗?既复习了公式,又解答了疑问.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从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总之,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知识能力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师生必须适应教育新形式、共同打造充满勃勃生机的课堂,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开创新之花,结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