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05-30向静芳

资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向静芳

【摘要】随着人们成长情感的丰富,认知也越来越丰富,内心的心理活动也成为了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研究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决定等微心理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不断在校园里得到成长,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断变化,学校的健康教育决定着他们将来人格的走向,所以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塑造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人格品行的培养和更正有着决定作用,并能促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提高生活态度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心理活动也越来越强烈,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会日趋加强,多个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积极地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关联[1]。积极心理学在广义上不只对全球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还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加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建设的观念,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人格。

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用积极心理学来研究高智商人才与婚姻幸福感、生活意义。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认为将来社会的发展会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深刻的研究,他的卓世之见得到了实践的认证,积极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体系的最新发展方向,是研究人类心理的新的领域,它是心理学的一次重大改革。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直接促使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广泛应用,所以积极心理学的迅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般大学生年龄都在十八至二十四岁之间,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在此时期,他们自身的心理人格已经完全形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是心智却比较稚嫩。在这一时期心理成长阶段处于关键期,思虑不全面、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冲突,例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主观情感与客观理性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在大学生的心理若不能适当的排遣,及时疏导,长此以往会形成心理障碍,造成心理创伤。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成长环境单纯,家长的溺爱和保护,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较弱,缺乏挫折承受力[2]。进入大学后来到陌生的地方,外界各方面的压力的压制,使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出现忧虑、抑郁、困惑、焦躁等不良情绪,摧毁了他们内心的城堡,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离校出走、打架斗殴、自杀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大学陌生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扩展了社交圈子,遇见的人多了,思想差异性大了,就与高中而言更加复杂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大学生,生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竞争压力变大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第二,现实中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大学生刚从高中去到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在大学期间,对人生已有初步的规划,在成长过程中,开始不断思考、反省、探索,经历着各种生活曲折,自我评价和认知上出现矛盾和困惑,这使得负面情绪滋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和解决,产生心理障碍等。第三,感情与性心理的问题。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对异性和爱情充满了好奇,在追求爱情和异性交往中,出现与向往的美好不相符或造成的感情纠葛处理不当等问题。

三、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建设

1.从积极心理学广度上

(一)自身个人方面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已经有所定性,要想改变重塑已不容易,只有在自主认知上用积极心理学加以正确引导,使内心的不良心理得到及时疏导,得到排遣,用积极的心理压制消极的负面情绪,自我消化、自我克服,用乐观积极的心理去看待解决问题,让学子们的心理状况得到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心理特质有着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等方面是积极心理形成的基础,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会造成消极情绪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的自身健康心理的塑造由心态、性格、行为、品行等影响,所以大学生要多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培养乐观的处世态度,这样会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充满幸福感。

(二)从外界环境方面

大学阶段是学子们步入社会的过渡期,生活环境扩大,对新事物的认知不断加强,新事物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由于大学生心理日益趋近成熟,懂得思考人生,反省自我,探索知识、充实自我,且经历着不同的生活是非曲折。从校园环境上看,同学之间学习竞争力加剧、社会圈子扩大、突发状况变多,让学子们感到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这些都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辅助来克服这些困难;从社会环境看。大学生的生存环境扩大,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提高,挑战难度增大,问题矛盾增多等状况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矛盾[3]。大学校园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办调整心态的课程,设置一些心理问题的咨询站点,开设积极心理学课堂,营造出大学欢乐时光的气氛,有一个积极的外在条件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大学生们的心理建设。

2.从积极心理学深度上

(一)现实的认知

据调研发现,虽然大学生活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都存在着不快乐的人,但必须承认,同时也有着许多快乐的人。比较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在认知、决定、选择和处理问题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这些问题处理上是潜移默化地,而并未被意识到的,主要表现在快乐的人对生活环境的各种信息的接收比那些不快乐的人稍显迟钝。表现快乐的大学生把一些不好的各种信息在心里梳理了一遍,更容易接收现实,不会对不遂心意的事物感到太大的失望,他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那些消极的信息,由此可见,那些对受消极事物影响较小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受外界影响的学生要好,正式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定位很准,心理清楚各种事情发生的好坏状况概率大小,所以他们本身是用积极地心理学去认识自己、看待处理和事情的,因此,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可以对现实的认知起到一定的调节。

(二)将来的展望

每位大学生拥有乐观精神是希望和快乐增长的关键,因为积极乐观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目光长远,不会为了眼前的好坏而担忧。乐观的心态受到自我认知、各个事物选择、对未来的希冀等因素影响。积极的人更容易拥有好心情,更加不懈努力的行动并获得成功,且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将来充满希望。有研究者对大量艾滋病患者研究表明,那些始终怀有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患者要比消极的患者活得更久。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更可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对将来的憧憬也更加积极美好的。

因此,在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塑造上,必须树立积极的人格品行,积极的问题处理方法,积极的处世态度,积极的自主能动性,积极的创造力,并且对现在的生活能正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将来有着积极的规划,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发觉积极的心理潜在能力。

结语

人们的受教育情况不同,对现实的判断和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事物和人的感官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应以积极心理学来培养建设他们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的积极性人格。在大学生这一高知人群的内心世界里,他们的心理动向影响着他们的前程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以积极心理学角度培育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童林,李霞.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54-57.

[2]吴建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62-64

[3]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129-131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