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策略

2016-05-30蒙郭霞�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蒙郭霞�オ�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试题考查中有一种重要的题型就是完形填空,一般占15分。在教学中发现,好多学生都认为完形填空是比较难考高分的题型,失分率很高。因为这个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语法知识、逻辑推理及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生 教师 教材与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49

英语教学中,多数学生都说完形填空是最难的题目。确实要做好这类题目不是讲解一两篇完形填空就行的,也不是一两天的事。要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点,并且要懂得运用。因此,只要教师耐心讲解还是有部分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我在教学中会常遇到有学生接受指导后都明显提高,以下是我个人如何教学生做好完形填空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积累词汇量

学好英语最基础的就是要学好单词,单词过不了关什么都不会,就像我们汉语一样要先学会拼音。不同的单词要求不一样,有些要求三会,有些要求四会。词汇量不够,文章看不懂,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大意,更别说找出所缺的单词。对此我要求学生先自己拼读单词,明白汉语意思,确定词性。其次,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教读,并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语言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记住。最后通过听写单词,让学生可以巩固单词。

二、灵活使用词性

我在一次继续教育中学到,完形填空实际就是考查十大词性的用法(动词—时态、语态、动词的形式;名词—单数、复数、不可数名词;数词—基数词、序数词;介词;疑问词;形容词与副词的等级;冠词;连词-并列或转折;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不定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当时听到培训教师的讲课,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类题可以这样去教学生解答。以前都是教学生怎么翻译短文,从那之后我就教学生,看到四个答案你先看他们是什么词性,再根据词性来选。词性我从初一学名词时就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的方法从最简单的开始:首先是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不同类的单词,这样学生能读单词-翻译单词-理解词性。好多教师觉得这种题目在考试中没有了,觉得没必要再训练。其次,利用第二单元文章中的一段,空出五个空设计成完形填空,五个空尽量词性不一样,要求学生先读,然后盖上书本训练。最后是试卷的讲解,以前怕耽误时间,我从头到尾全快速讲解,现在我先让学生找出自己错的题目,然后叫学生分析为什么错,当时没考虑哪个要点?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分析时讲得很到位,他说:“我知道是用比较级,但我没有注意到前面是动词应该用副词,我选了形容词的比较级。”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解题。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难的题目,再由教师去分析,这样学生会理解得更好,也能消除恐惧心理。

三、熟悉词和固定短语的用法

至于词的用法和固定短语,我发现课文中重点的词和短语出现在单选题里时,大多数学生可以很快完成,并且准确率还是蛮高的。可是如果放在完形填空中,同一个知识点得出的效果就不一样。我问过一些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告诉我,因为一直来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在做完形填空时都想不起来,感觉脑袋里一片空白。有一次九年级英语段考,一位学生考了101分,完形填空错了6分,他拿着答题卡来问我,我看了他错的题目,都是我们常见的短语。比如:make sb+形,not so+原级+as,care about与be careful 的用法,get along well with sb.我问他犯第一个错误时怎么想的,他说脑子里想的都是 make sb do sth所以觉得难,而not so...as 想的又是 so...that + 从句,肯定句只有as...as 没有想起否定句可用not as/so...as等等,从这位学生可知,他对学过的词的用法和固定短语的用法掌握得不是很扎实。平时多读,多总结,才能提高综合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耐性

我们知道完形填空是一篇文章不是一个单句,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耐心乱猜答案填完就算,不讲质量。同步学习中也讲到,要做好完形填空题,有几个步骤:(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2)精读试填。(3)复读核定。(4)再读全文,局部调整。大多数学生都是一次过,很少学生再读第二遍的,最多就是发现哪题没有填,就针对这题的答案去选。按此情况我通过阅读理解来培养学生的耐性。在上阅读课时,我由原来全篇翻译及分析短语和句子,改为由学生去多读,多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素质设计不同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在阅读前告诉学生往往第一句话就是关键句或中心句,以便于我们了解文章大意。特别是要求学生给文章取题目和选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学生会慌乱不耐烦,尤其是几个答案都类似时就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脱离上下文去选题。

总的来说,要培养学生怎样做好完形填空这类题目,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我始终认为教师首先要不断探究,给予学生指导,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碰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