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6-05-30李元飞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验成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李元飞

【摘 要】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同时,建构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注重对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让学生由课本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时代,留心生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大胆质疑     体验成功      点拨教学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语文课缺乏语文味,症结在哪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也能够“激情飞扬”呢?通过七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求得真知。如果总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是在教师控制下被动完成的,哪谈得上自主发现呢?如果學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在熟悉课文内容后,学生就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让学生自由提问,归纳起来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孔乙己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怎样?接着组织学生自读自悟,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广开言路,将学生的理解纳入教学范畴,让学生在阅读中使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相信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如我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位学生答错了,我没有责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的这趟列车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先上车后买票!”一句玩笑,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果然,几分钟后,这位学生抢答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为自己挣了个满堂彩。这个事例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三、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七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1)适量点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2)适度点拨。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3)适时点拨。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四、经典时尚并重,激发学生热情

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现在对时尚的东西很感兴趣,网虫、追星族、韩寒热等都是追赶时尚的新潮表现,这里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引导学生时,既要帮助学生提高品位,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应做到经典与时尚并重,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今天,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搅乱了人们宁静的阅读心境,浮躁的社会氛围使得学生阅读“跟着感觉走”,有人甚至声称“不读名著”。没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民族的短暂和浅薄;拥有名著却远离名著的青少年更是可悲的,它意味着自动远离高尚和不朽。因此,教师应力荐一些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通过介绍梗概、朗读精彩片段、印发赏析材料、播放相关影视片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探究欲望。推崇经典并不意味着排斥时尚。我们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书籍报刊层出不穷,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网络小说多如牛毛,语文教学要十分注重这些鲜活的时尚文化资源,“因其势而利导之”,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悉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同时,建构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注重对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让学生由课本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时代,留心生活,读“活”书,做新人。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体验成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