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民社会公正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16-05-30方学梅陈松

关键词:公正公平分配

方学梅 陈松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我国公民社会公正感的内在结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社会公正感项目,依照理论构想对这些项目进行整理形成社会公正感初稿;第二阶段通过对273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社会公正感的6个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法律公平、机会公平和地位公平;第三阶段通过对643份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正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 键 词]社会公正感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互动公平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公民社会公正感研究”(12YJC190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转型期我国公民社会公正感结构及其内在机制研究”(2222012222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方学梅(1979-),女,安徽合肥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陈松(1976-),男,安徽宣城人,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6)01-0125-08

一、 问题提出

公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与目标。从古至今,公平或公正问题一直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公正关乎整个社会秩序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来自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对社会公正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学科主要采用的是理论推理的方法,主要围绕“怎么样的社会才是公正的社会,社会公正包含什么内容”。①正如 John T & Aaron C提出的关于社会公平的概念,②他们认为社会公平的状态(不管是实际情况还是理想状况)要具备以下要素:a.社会利益和责任的分散是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或一系列原则)来进行的;b.程序、规范和规则(决定政策和其他形式决策的制定)保护个人和群体的基本权利、自由以及有权拥有的一切;c.人们不仅受到当局者的尊重也受到相关当事人的尊重。然而,社会公正与否,主要在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因此,心理学对公正的研究是对“公正感”的研究。本研究认为社会公正感是人们以“应有的社会状况”为标准,对社会是否符合这一标准而做出的“公平与否”的判断。①

国外对社会公正感的研究已较为系统,主要集中在组织领域。从研究主题上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公正感的维度有哪些?(2)人们为什么关心公正问题?(3)人们是如何形成公正判断的?从时间跨度上看,Colquitt等人详细梳理了公正感的相关文献,认为公正感的研究和发展一共有四次浪潮。②第一次浪潮关注的焦点是分配的公正,时间跨度为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Adams的公平理论是现代公正理论的奠基石,该理论主要认为公平是建立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的,提出了资源分配的三原则: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平均主义。第二次浪潮是对程序公正的认识,时间跨度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975年Thibaut和Walker在他们出版的研究法律程序的公正问题的专著中,提出了程序公正理论。他们证实,对一个决策是否公正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分配的结果,用于达成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很重要。随后Leventhal等把程序公正的观点用到组织情境中,提出了程序公正的六条标准。第三次浪潮是对互动公正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此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公正对待中的人际关系。Bies和Moag引入了互动公正的概念,③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给予下属有关分配决策的清晰而合理的原因;(2)在与下属信息沟通时给予礼貌和尊重的对待。第四次浪潮在几年前开始产生,现在还在进行之中,此阶段迎来了公正感研究的整合阶段,它关注三种形式的公正的相互作用及对个人和组织绩效的整合作用。④

国内对社会公正感的实证研究较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实证类研究中,对社会公正感受的民意调查是较为常见的方式。薛洁进行了部分公民公平感的调查,内容涉及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医疗、贫富差距、住房与房价、司法信任、户籍制度、纳税意愿等方面。⑤郑功成在我国十个城市进行了社会公平状况的调查,主要考察公民对公平的重视程度、公平感、关注的方面以及满意感等内容,并讨论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这些变量的影响。⑥王晓均等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公民的公平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贪污腐败、医疗费用和住房费用是被列为最缺乏社会公平感的三大问题。⑦陈成文、张晶玉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的影响。⑧张媛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社会公正感的维度,提出制度公平、权力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和分配公平的五因素模型。蒋庆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社会公正感的维度,提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机会公平、互动公平、权利公平和弱势公平。⑨此外,还有少量研究考察了跟社会公正感相关的因素以及它的影响作用。①②③④⑤

现有的关于社会公正感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和咨询建议。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较为简单,多是采用民意问卷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调查工具,且问卷的内容较少和零散,调查内容之间并无结构上的联系。尽管张媛、蒋庆国探讨了社会公正感的结构,但是以青少年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缺乏对普通居民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即是弥补该领域的不足,以普通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公正感的结构,以期形成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构维度,为该领域日后的研究提供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测评工具。

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结果的整合,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人们的社会公正感的结构包含5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机会公正和权利公正。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1. 研究步骤

社会公正感量表的编制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主要是对量表进行构思设计,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269名被试收集社会公正感项目,依照理论构想对这些项目进行整理形成具有41道题的社会公正感量表初稿;第二阶段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社会公正感量表初稿施测于273名被试,对数据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因素负荷值低并存在多重负荷的项目,最终形成包含6个维度24道题的社会公正感量表;第三阶段从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通过对643份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从而最终确立社会公正感正式量表。

2. 样本资料

本研究共有三个样本:阶段一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90%;阶段二发放问卷34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88%,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92%;阶段三发放问卷830份,回收712份,回收率86%,有效问卷643份,有效率90%。具体情况见表1。

3. 研究工具

阶段一使用开放式问卷,包括两道大题,请被试分别列举一些社会公平和不公平的事情。阶段二所使用的工具是一份包括41道的社会公正感量表,其中分配公平7题,程序公平10题,互动公平7题,权利公平9题,机会公平8题。阶段三是一份包含24道的社会公正感量表,其中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法律公平、机会公平和地位公平各4题。

4. 统计方法

主要运用软件SPSS20.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主要研究结果

1. 公平/不公平事件整理

通过对269份问卷的梳理发现,被试提到的不公平的事件要远远大于公平的事件。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被试的社会不公平感普遍较低;二是由于人们对不公平的事件比对公平的事件更为敏感,不公平事件成为对象凸显出来,而公平事件则成为背景隐蔽起来。具体的结果见表2和表3。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社会公正感的初步构想:分配公平,主要涉及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个人层面是指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按劳分配;社会层面主要是指社会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弱势群体得到相应的帮助。程序公平,是指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民主、透明、一致。互动公平,是指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尊重群众的意见,制定过程的信息公开。权利公平,是指每位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社会保障。机会公平,是指各种机会,如受教育、就业、升迁等对每一位公民开放。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含有41道题的社会公正感量表初稿,其中分配公平7题,程序公平10题,互动公平7题,权利公平9题,机会公平8题。

2.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前,需要先进行数据合适性的检验,使用KMO测度发现,样本的KMO值为0.884,大于0.5,是数据非常好的指标,此外,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也显示,卡方值为8314.65, P<0.01,能够拒接其零假设。总的来说,数据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变异斜交旋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保留负荷大于0.30的项目,最终得到8个维度,累积解释量为68.128%。删除负荷值小于0.30且存在多重负荷的项目,最终保留24个项目。对剩下的24个项目重复前面的因素分析过程,样本的KMO值为0.871,卡方值为4548.153, P<0.01,数据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变异斜交旋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保留负荷大于0.30的项目,最终得到6个维度,累积解释量为71.627%,结果见表4。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将上述六个因素命名为F1为互动公平,F2为程序公平,F3为地位公平,F4为分配公平,F5为法律公平,F6为机会公平。互动公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机会公平符合研究假设,权利公平分解为法律公平和地位公平。

3.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采用样本三的643名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设置24个观测变量,6个潜变量,全部归属于一个二阶变量,6个潜变量分别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法律公平、机会公平和地位公平。在衡量模型的各种指标中,常用的拟合指数有X2/df、RMSEA、GFI、AGFI、CFI和NNFI。本研究模型各指标结果见表5,内在结构见图1。

在衡量模型的指标中,GFI、AGFI、CFI和NNFI的变化区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拟合性越好;RMSEA的变化区间也在0到1之间,但越接近于0越好,临界标准为0.08以下;主观指标X2/df小于3,表示整体拟合度较好,小于5,表明整体模型还可以接受。从上述指标来看六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比较好。

4. 信度分析

对样本三的数据进行同质性信度分析,总量表(0.952)以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在0.88以上,表明社会公正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具体结果见表6,各维度之间也是极其显著的,见表7。

四、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借鉴了心理学中的组织公正感理论以及其他学科关于社会公平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公平感由5个因素构成的理论构想,分别是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具体的问卷编制过程中,首先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调查,梳理了引起人们公平和不公平的事件,形成了41道题的问卷初稿;然后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了具有6个因素(分别是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法律公平、机会公平和地位公平)的共有24道题的社会公正感问卷,这6个因素的累计贡献率为71.627%;最后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6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都比较理想,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在0.7以上,符合信度要求。

原假设中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和机会公平得到验证,权利公平被拆分成了法律公平和地位公平。这表明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法律是人们基本权利的保障,只有实现法律的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公平,这是从制度层面的考虑;另一方面地位公平的出现可能是人们对权利的一种心理表征,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制度让人们对“地位”一词印象深刻,“地位”总是让人们和各种权利联系在一起。分配公平原假设有两层含义,主要涉及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个人层面的分配公平得到验证,而社会层面的分配公平由于项目的因素负荷率较低且存在多重负荷的情况予以删除,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有关社会层面的分配公平和其他维度的公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而是渗透在各个维度当中。

由于社会公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关于社会公平感的因素构成及其结构关系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因此尽管本研究严格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和方法产生了最终的社会公平感量表,但是在问卷编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是项目在归类上的困难。由于采用的是开放式的问题收集题目,有很多项目很难归于某一具体的维度,例如“强制拆迁”、“贪污腐败”、“公款吃喝”、“拼爹盛行”等等。同时由于调查了公平的事件和不公平的事件,在项目整理中发现,不公平的事件远大于公平的事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事实上的不公平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人们的知觉偏差造成的。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往往对负面的、消极的事件更敏感,对已经得到的会倾向于是自己应得的。这样就导致在社会公平知觉过程中,感到不公平的事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感到公平的事件往往隐退为知觉的背景。另一方面从人们列举的公平和不公平事件来看,对公平事件的列举往往比较笼统、概括,而对不公平事件的举例则比较具体,有不少是针对具体的个案,如在关于权利公平的划分中,有关公平的事件有一条是“公平享有公共资源”,而对应的不公平事件则有“特权”、“公款吃喝”、“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公务员‘超国民待遇”等多条。这就使得在题目编制过程中面临取舍的困难。考虑到题目数量的限制以及该类量表编制的惯例,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题目都是比较笼统概括的题目,以具体的不公平事件作为补充。

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对社会公平感进行多维操作时,选择几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包括哪些项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想进一步探索社会公正感的结构,必须立足于两点,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平感的理论构想,没有一定的理论构想就无法完成对大量原始项目的梳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原始项目收集的方法和手段,确立较严格的选择和整理原始项目的标准。

五、 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严格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的梳理,得出社会公平感问卷的初稿,通过对社会公正感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社会公正感6因素结构,分别是: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法律公平、机会公平和地位公平,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同质信度。

由于社会公平感的前期实证研究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因此本研究对社会公正感的结构是一次探索性研究,还存在着样本代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感结构的探讨较为宏观,不够细化。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同时要加强对具体领域中公平感的研究。

(责任编辑:肖舟)

猜你喜欢

公正公平分配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迟到的公正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正赔偿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