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媒:中国正向消费社会转型网购功不可没

2016-05-30

中外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深圳华为制造业

《日本时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的文章,称中国正在从制造业推动型和出口引领型经济体向服务和国内消费为主的经济体转型稳步进行。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经济未来都是利好消息。这一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是互联网技术。中国网络零售近年来出现激增,从2012年占全部零售的6.3%增至2015年的12.7%。到2020年,中国所有零售交易将有40%通过网络进行。通过手机网购从2011年的仅1.5%增至2015年的55.5%,并可能到2018年达到73.8%。

邱震海: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实际上已经在悄悄开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原来的基建投资拉动变为创新拉动。这其中,网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这也成为中国与西方消费市场的不同之处和中国的独特之处。在未来10年内,这都将成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马云曾说,阿里巴巴在美国不可能成功。如今,全世界都有社交软件,唯独微信在中国做得最成功。未来10年,依靠“互联网+”,中国的消费转型将提速;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印媒 深圳成“中国制造”高端转型标杆

印媒报道称,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进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而深圳也成为改革的桥头堡。时至今日,这座城市再次成为中国新一轮工业化进程的标杆——这次的目标是与高端增长结合起来。深圳的志向是推动中国从中低端制造业大国升级成为能够大批量生产高端产品的经济强国。身处深圳商务区当中的全球无人机巨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恰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信心。

邱震海:2012年之前,在中国谁创新谁死;但2012年后,谁不创新谁死。社会生态变了,随着原有的各类成功要素的消失,未来中国的经济形态必然以创新为主导。在这方面,深圳已经成为一片创新的乐土。深圳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十分值得考察并借鉴。

美媒 中国将主导下一代制造业,创新和市场都在这里

《福布斯》发文称,不能草率否认中国有发展其技术、提高其员工水平的能力。有迹象表明,中国的产业正在追赶西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西方。例如:只采用本土计算机芯片制造出来的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比美国最厉害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5倍。此外,在基因编辑、大数据分析或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家是世界上最好的。

邱震海: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正面临“弯道超车”的机遇,其中包括制造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直接糅合创新成分。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两种形态,凡是搭上“创新列车”的就信心满满,反之则萎靡不振。

德媒 华为的成功在于放眼未来

德媒分析称,中国企业家依靠两点取得成功:在家门前他们拥有正在挤进中产阶层的超过6亿中国人,其消费能力似乎是无限的。与此同时,企业家们认识到必须放眼世界,因此现在他们愈发频繁地将精力集中于海外业务。在中国网络设备商和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公司,员工持有多数股份:98%的股份掌握在员工手中,创始人任正非只有2%的股份,但这些股份没有限制他的影响力。任正非深信,华为的高管和员工只有在扁平化的管理体系中才能够提出创意,才能够“仰望星空并让华为的未来不只是仰仗某一个人”。华为的三名高管每隔半年轮流担任CEO。在过去三年里,华为甚至在中国本土市场超越了三星。

邱震海:华为公司是当今所有中国企业的典范。它的成功不但在于快速追赶,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具有独创的技术。华为可以做到,其他中国企业也应该可以做到。研究华为成功的经验就是研究其内部的创新机制:华为全球17万名员工,其中有7万多是从事研发,亦即创新工作的。这个比例,其他中国企业能做到吗?

猜你喜欢

深圳华为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