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有效方法

2016-05-30花晶晶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融融书香生字

花晶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91-01

“以读代讲”,是我多年来成功践行的教学方式。最近的一次家常课交流,老师们用两句话描述我的阅读课堂:书声琅琅入耳入心,书香融融悦感悦悟。试读、引读、点读、对比读、角色读等等,一堂课足足用23分钟读书,讲解控制在9分钟,笔头训练8分钟。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阅读课,读得开心,学得轻松,练得精当,真是幸福的课堂。

在行动研究中,我发现“以读代讲”的具体方式方法是很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实际灵活多变。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三读、教师三读、师生互动三读。

一、学生三读

1.读认字词。让学生初读课文,主要任务是了解课文大意,同时认识生字新词。可以指名优生读,碰到生字词稍作停顿,全班跟着念两遍,注上拼音。如果课文较浅,就让全班一起试读,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激情。在对课文整体感知中,解决生字的认读,坚持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理。这样做比较适合低、中年级实际,逐步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好习惯。

2.读理文脉。再次读课文,主要任务是理清文章脉络,看清每一小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就是看懂课文的开头、经过、结尾,看清课文的主要部分由哪些内容组成。中、高年级学生以轻声读为好,将注意力潜入文脉之中,随着作者的思路穿行,对课文的了解更完整和透明。

3.读悟意境。第三次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人物的特点,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传情地读,读出形象和心灵,读出场景和氛围,读出感触和领悟。

以上的“学生三读”和下文的“教师三读”,并非机械排列先后,而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文的难易程度,或学生先读,或老师先读,还可以师生互补、互融、互动。

二、教师三读

1.范读引领。让教师范读,以低中年级为宜,包括:(1)规范认读。让学生听清每个音节和语感。读到生字时,示意全班学生跟读、回读,在牢记字音的基础上,还要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这个词的意思,让学生在语言环境里理解这个词的本意、喻意、引申意。(2)示范朗读。老师范读要体现本文的语言特征,分清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表达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要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悟出作者的内心,悟出文本的内涵,产生共鸣,品尝语言文字的滋味。

2.精读指点。精读以充分理解和记忆为目的,仔细分析和全面理解词句及语法。要根据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老师首先对重点部分精读分解;然后对全文进行真情感悟,读出语境,同时适当补充语言描绘,艺术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慢慢地酝酿、再酝酿,经过一个个触发点,将深情激发出来,达到既咬文嚼字又入境入理的效果。

3.品读诱导。品读即仔细阅读、品味。小学生阅读要避免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诱导学生细细品读,同作者同喜同悲,感悟作者的心境和写作技法。第一步可以带着问题品读,将品读目标与解答问题统一起来。平时练习也好,试卷考题也好,学生往往认为读是为了寻找答案,因此老师的品读要顺应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品读中解决难题。答案有三种情况:在文本里直接找到现有的语句,作为答案;从文本的许多内容中,读出要领,概括成简明的答案;对现有的句子加以剖析,反复体会和联想,使“其意自见”。这一步要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第二步彰显个性品读,通过老师的品读,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充分展示各自的口语才能,充分表达各自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多彩的收获。

三、师生互动三读

“以读代讲”需要书声琅琅,声声悦耳,人人参与,充分地读;也需要书香融融,人人乐意,领悟地读,快乐地读。师生互动阅读的方式,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极大地激发阅读的兴趣。尤其是:

1.角色互动。将写人记事的课文,让多名学生配合朗读,读出人物角色形象、语言、心理活动,形成身临其境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2.读写互动。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读出范文的篇章结构及语法特点,作为以后习作的参照。读得越投入,越对写作有帮助作用。

3.书香互动。阅读课文共享书香,点亮心灯,还需要引向课外广泛阅览。老师倡导和鼓励同学之间展开书香互动,大量阅读与课文同主题、同体裁、同作家的美文,同在书香融融的大花园里徜徉。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融融书香生字
鲁 兰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读儿歌识生字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生字辨识大闯关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