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浅见

2016-05-30黄清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读后感习惯阅读教学

黄清辉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变“我能读”为“我会读”;变“我好读”为“我读好”。

关键词 培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26-0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下面笔者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深入理解语文教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的感染力,通过范读、配音朗诵、多媒体画面等各种手段,创设出良好的语文情境、故事情境,使自己在进入“角色”的同时,也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创建、再现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人物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与体验,激发他们“想要读”的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少年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对他们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结合课文,设置有趣的思考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从而使他们迫切地想要通过阅读来解答问题,来满足好奇心。如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则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培养。

(二)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称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结合一些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课外活动来进行。如:写读后感比赛、故事续写比赛、诗朗读比赛、给课文配插图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都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阅读的兴趣与信心。当然,以上各种活动,对于不同的年级,所提出的要求与标准都应不同,一至三年级的要求相应要低一些,否则要求太高,学生完不成,反而损害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三)链接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四年级学习了《小木偶的故事》后,可向学生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蝉》和《螳螂》。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由语文知识向科普知识延伸。如四年级学习了《电脑住宅》后,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相应科幻书籍,或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电脑住宅、电脑学校,并用文字表达出设计意图。这样,学生必然要读熟、读懂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创造出自己的设计,使学生既完成了阅读,又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授之以渔,变“我能读”为“我会读”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不同的阅读目标来使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默读。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速度较快;有利于记忆。(2)朗读。便于表达心意和与人交流;有利于记忆;能提高听力。(3)泛读。能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开拓思维。(4)通读。只要求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就可以。(5)精读。指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这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6)再读。对好的文章、感兴趣的文章,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倒背如流最好。(7)选读。这个难度较大,对于小学生,一般只要求他们选读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学、科普、手工制作等书籍。

这里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的方法。精读的训练要求一般是:(1)规定阅读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题。(2)明确阅读程序。一般按照“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进行训练,使之理解课文。(3)指点阅读常规。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中小学生主要是能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摘抄、背诵优美语句、段落,回答课后问题,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撰写读后感等。当学生能将一篇文章熟练地进行精读并达到预期理解目标,那他的阅读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习惯引领,变“我好读”为“我读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一个人爱好读书,但并一定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除了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外,还应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与精读有些类似。这里的“我读好”,既指要读“好书”、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书籍,又指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以下阅读习惯:(1)专心阅读的习惯。读书专心,心无旁骛,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能牢固。(2)博览群书的习惯。广泛阅读,才能增长见识。(3)追根究底的习惯。“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带着疑问去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多做笔记的习惯。知识在于积累。做阅读笔记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创新的思维火花迸发。(5)写读后感的习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部作品,往往因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如果将这种见解能引经据典地写出来,就是一篇非常好的读后感,这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个人的分析能力有很大帮助。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流。学会阅读,就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点亮了一盏照亮心灵的灯。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读后感习惯阅读教学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