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儿童智慧生活方式的养成

2016-05-30周燕微

周燕微

摘 要: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和智慧发展的家园。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铺展师生生活世界的完满。几年来,笔者和所在的团队确立“启智养慧 共创美好学校生活”的优质学校创建愿景,从“仁爱雅慧良师团队的培育”、“阳光明慧活力少年的培养”、“丰润开慧课程体系的建构”、“崇善至慧学校文化的涵养”四方面入手,努力以超越知识、直达学生有意义生活的大智、大德的教育,开启学生生活智慧。

关键词:启智养慧;仁爱雅慧;阳光明慧;丰润开慧;崇善至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2

一、好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培育“仁爱雅慧”良师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教育,教师之德性、善行应超越规范,成为智慧的存在。“仁爱雅慧的良师团队”为儿童智慧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了可能。

仁爱:智慧之仁心,是“目中有人”的博大无私,是“胸中有情”的满腔热忱,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给每个孩子一份关心,智慧地认识孩子,与孩子知心;给每个孩子一份诚心,智慧地发现孩子,与孩子交心;给每个孩子一份用心,智慧地发展发展学生,与孩子同心。

雅慧:大雅之气,智慧之光,是“心中有法”的慧道雅音,是“手中有术”的雅算慧育,有遵循教育规律而不故步自封的大气的优雅气质,有领悟先进教育理念而又不墨守成规的敏锐的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优雅从容地行走于教育之正道,发出教育之正音,深刻地洞悉教育情境的意义,灵活创造性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孩子一起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仁爱雅慧的良师以教育之爱为支撑,以教育之法为约束,以教育之术为表现。目中有人、胸中有情、心中有法、手中有术是“心系于教育”的一种态度,一种关怀,一种决策,一份睿智。

支点1:推进新师德教育,建构良好师生关系。

新师德教育,凸显“仁爱与雅慧”两大核心主题,以“爱在左、智慧在右”的活动为抓手,以“知心、交心、同心”的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为重点,涵养教师乐观大气、锐意进取的阳光心态。仁爱雅慧的良师具有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睿智,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走进学生、获得共同成长的幸福感。

新师德教育,不仅在于给教师多少“有用”的方法和技巧,更要给予精神陶冶和情感熏陶,以影响其“情”和“意”去改变“知”与“行”,让善良、平等、尊重、呵护、鼓励、宽容、敬畏等美好的情感和行为在对学生的“关心、诚心、用心”中绽放光彩,从而不断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拓展师德教育的外延,使师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

支点2:推进内功修炼工程,改善教师心智模式。

以学习、实践、反思为核心,将“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作为研训主题,以“从容优雅,享受教育”的炼心,以“深钻细研、夯实根基”的炼道,“精思彻悟、奇构妙教”的炼智,“博览群书、弘量广识”的炼气,“笔耕不辍,落墨有痕”的练悟这五项修炼为主要内容,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链。

树立“尊重每个教师,发展每个教师”的人本管理理念,了解现有教师心智发展现状,分层次提出要求,确立教师内功修炼的整体框架。坚持“请进来,与智者对话”、“推出去,在竞争中磨砺”、“沉下去,在研究中成长”、“携起手,在关爱中凝聚”的研训策略,精耕细作,开展项目式专题研修,改变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积极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

二、好习惯是学生第一成绩——培养“阳光明慧”活力少年

“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行规根基”,优质教育,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阳光明慧活力少年”的培养目标直抵儿童智慧生活方式养成目标。

阳光:身心健康,开朗自信。有志向,有担当,生活态度如阳光般炽热;习惯好,心行端,生活品性如阳光般至纯;有个性,勇创新,生活气质如阳光般清新。

明慧:心灵纯明,才智聪慧。敏而好学,有扎实的知识,即聪敏勤勉而乐学、博学、会学。慧而善思,有灵活的思维,即思考问题上心、用心、尽心,有独立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明而笃行,有实践的能力,即按生活之道脚踏实地,勇于实践,身体力行。雅而豁达,知生活的理节,即待人接物有雅量,文明守礼;面对生活有热量,主动悦纳;面对成绩有思量,谦虚谨慎;面对矛盾有气量,宽宏大度;面对挫折有动量,迎难而上。

阳光与明慧同样密不可分。阳光是活力少年的总的特性,明慧又是阳光的具体特质。

支点1:凸显“欣赏探究”,建设新型班集体。

新型班集体建设是生活共同体的建设,进步共同体的发展,不是靠集体制度的约束而存在,而是依靠和谐心理环境的支持。所以,新型班集体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集体健康心理、和谐关系的建设,是学生生活乐园的建设。

新型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班级欣赏文化的建设为抓手,改变集体成员的沟通交往方式,建设欣赏性的话语环境,让“优势发现,欣赏激励”成为班集体人际交往的准则,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有集体的归属感,有承担社会角色、学会负责的快乐和自信。我们还实行民主化管理的班级运行机制,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作用,尽情张扬独特的个性,把班级公约、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一种观念和外显的存在形态。

支点2:着力“自我教育”,涵养良好习惯。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以“掌握规范、做精彩的阳光少年”为主题,将训育和涵养结合起来,由外到内凝聚,再由内向外体现。首先是坚持目标引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及班会等时间,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其二是坚持评比激励。校行政每日做好“常规检查回音壁”,坚持记载与反馈,内容包括“嘉奖令”、“友情提醒”等,加强对文明班级评比的指导、监督力度;同时,记录发生在校园中“感动你我的瞬间”,努力树立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比学赶超”。德育处组织开展“执规示范班”、“执规先进班”、“执规达标班”的逐轮评比与表彰,努力使学生的生活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其三是坚持小课题研究。尝试“二十一天好习惯养成”研究,结合“阳光实践卡”的实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立一个好习惯养成目标,以二十一天为周期,记录好习惯养成心路历程,不断自我激励,不断战胜自我,提升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和自主能力。

三、好课程是学校第一产品——建构“丰润开慧”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内容及其实施水平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优质化进程,决定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指向于儿童智慧的开启和润泽。

丰润:丰满滋润。课程是滋养学生生活品质和生活智慧的土壤。从实施过程来看,学校课程的内容应满足学生生活发展需要的丰盛,实施方式应给予学生生活智慧浸染的丰盈,课程管理留足课程资源不断生成的丰余。丰润的课程将成为启智养慧的沃土。

开慧:开启智慧。课程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追求,学生能够在这片丰满的广阔天地中慧学,慧玩,慧生活,在学习中理解,在活动中吸收,在生活中实践,合理合情合意地探究生活,处理生活,改善生活,创意生活,在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的同时,寻觅智慧,生成智慧,发展智慧。

丰润是开慧的前提,开慧是丰润的孕育与体现。

支点1:延展培育,积极建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学生生活的教育情境中诞生的课程,本着淡化学科性、注重整合性、强调创新性的原则,我们挖掘地方性课程资源,寻找合作性课程资源,尽可能地让校本课程变得丰润,让学生从中汲取向上的生长力量。

其一,在承继中延展。“小篮球”是我校的传统课程,我们以“外塑阳光形象,内育阳光心灵”的课程目标,探索开发,形成“人人会篮球,人人懂篮球,竞技有水平,普遍有基础”的良好局面。其二,在现有中提升。“快乐阅读”课程是我校近三年来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的校本课程,我们以“播撒书香、激活情怀”为目标,在“精”字继续上下功夫,着力于设计课外阅读的年级主题阅读系列,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让墨香诗韵飘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其三,在寻求中突破。“大智慧小学堂”是我校课程开发的成功之举,我们丰富“慧学”“慧玩”“慧生活”的学习方式,如开展移动终端学习、网络学习、工作室学习、生活现场学习等等,使孩子的学习旅程变得更独特、更有意思,成为生活智慧放飞的平台。

支点2:慧师涵学,提高国家课程实施力度。

国家课程执行力有赖于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加强“智慧课堂”的研究,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推进学生智慧学习方式养成的实践。重点借助“学案导学”的研究,探索“学与教”的和谐维度,充分发挥导学案为学、让学、促学的作用,着力于培养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五大学习品质的提升。

在实施策略上,坚持课堂“三优化”的改革:优化师生互动方式,积极营造“情感场”,构建“发展场”,组织“体验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场,思维在场,活动在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创设愉快启智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合理连接生活,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处处闪耀智慧。

四、好文化是学校第一追求——涵育“崇善至慧”的学校文化

关注和思考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致力于涵养学校文化,就是给学校的生存方式和日常生活注入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撑。“崇善至慧的学校文化”是儿童智慧生活方式养成的沃土。

崇善:推崇善德,善行。教师,努力成为良善之师,雅慧之师,以教育之爱,实现教育价值,成就教育幸福;学生,追崇生活中的真善美,努力成为心正品方之阳光明慧少年,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创造生活。

至慧:通往智慧,达到智慧,实现智慧。智慧是师生生活的一种追求,是向之努力的一种境界。

善,其实就是最大的智慧。教师最大的良善就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这是教育至慧的基础。而学生最大的良善也是爱与尊重,爱生活,爱身边之人,敬畏生命,敬畏生活规则,这是学生生活至慧的根本。崇善至慧的校园文化,是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启智养慧,共创美好生活”的精髓所在。

支点1:浸润物质文化建设,鼓励师生积极成长。

“具有丰富意蕴的校园环境是一所蕴含着无言之美的智慧宫殿,更是永远听不到下课铃声的课堂。”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静态文化”,学校应致力于营造一种蕴含文化底蕴和生命气息的视觉风景,力求让每一个角度都浸染秀雅、博雅、高雅的氛围,浸透“崇善至慧”的精神意蕴。

其一,走进历史,让学校物质文化深厚持重,坚定踏实。学校应重视挖掘学校的“昨天”,正视学校的“今天”,展望学校的“明天”,让学校的传统历史与文化立体地呈现在师生面前。其二,走近师生,让文化温润深情、互动生成。很多时候,教育的意图就体现在学校生活最常态的形式背后,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应创设民主、自由对话的文化环境,力求让细节更智慧,体现育人的力量。让一个个文化角、一面面文化墙像散落在校园里的一个个文化符号,与师生相遇,并将它们演绎成涵养自我、惠及后代的精神养分。

支点2:追求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内涵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以“崇善至慧”为核心,体现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和实质,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它虽然看不着,但是渗透表现在校园多种文化裁体上。

其一,传承与创新“校风、校训”等“学校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大家谈”等活动,引导教师对学校精神进行主动思辨,并提炼合乎教风、学风的课堂文化主张,让教育具有更多的精神文化的自觉性、深刻性。其二,涵养与提升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运用“欣赏型探究”理论,聚焦师生个体以及团队组织心理环境中的积极力量,营造“知心、交心、同心”的师生关系、“交流、合作、包容”的师师关系、“融洽、互助、友爱”的生生关系,涵养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其三,设计与开展“怡情益智”、“怡情益德”的教育活动。“书墨飘香伴童心”——用好书滋养,让心灵高贵;“校园飞歌冶性情”——靠近音乐,让生命舞蹈;“阳光体育健身心”——践行阳光精神,让身心康健;“缤纷美术扬个性”——让色彩点染童年;“主题教育启心智”——在体验中共勉发展,在活动中扬起自信!有了各种载体的依托,这样的精神文化才有内涵,有品位,深入师生内心,启迪师生成长,促进儿童智慧生活方式的养成。

育心塑灵,立德树人,师生共创美好学校生活,以超越知识、直达学生有意义生活的大智、大德的教育,开启学生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