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质量

2016-05-30郭春莉

未来英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教师

郭春莉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是基础。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初中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普通偏低,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原因?在此,笔者谈一点敷浅的看法。

一、学生对生物科学学习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某县的七年级、八年级生物科学期终测试成绩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多年来,该县生物科学期终测试平均分达60分以上的班级不到10﹪;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表现在(1)多数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表现出认知能力差。(2)思维起点低、展不开,学生普遍缺乏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表现在一个内容用另一种问法,或遇到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毫无方向地寻找解题的途径。他们难以把问题分解、转化,更难以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逻辑关系可言。(3)再认能力差,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生物科学知识,弄不清新旧知识之间联系与区别,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干扰现象,他们不能将前后相关的知识相联系进行掌握和应用。

二、学生对生物科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缺乏自主学习的行为。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处于自己要学,而是教师强迫学的局面,这种学习的被动性,导致学科成绩差。(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农村多数学生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上没有正确的策略,学习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因此,所获知识的量相对较少,阻碍了他们再认能力的发展。(3)误导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目前,农村一些学校对孝师的评价未达到科学化,部分学科任课教师为了自己的名利(评优、晋级),教学中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大量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如:某位教师一个学期批改一个班级的作业量高达120多次,另外还完成这样那样的“密卷”,另打印二十多份试卷,得到了学校的鼓励。可以这么说,这是不科学的,学生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教师在这种教育评价机制下教书,学校领导用这种指挥棒管理学校造成的现象是:a、多数学生误认为课时少,作业少的科目是“副科”不重要,出现获取知识相对减少的现象。b、学生只重在完成当天的作业,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加以分析,加深理解,越学思维越僵化。c、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新旧知识脱节,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的现象。d、会影响到每个学科教师都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将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导致多数学生学习难。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所学知识,对未来生活,对将来学业以及为国、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多方面的重要性客观分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讲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及该学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

2、进行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陶行知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成功的教师是努力使学生会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科学地利用时间。在指导过程中,特别是差生,以及不能适应目前学习的学生,要因人教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健康心理教育、健体知识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引到学生自学,相互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2)采用多媒体教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些生物学抽象的原理、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学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将生物科学的一些原理、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分析其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内容等。(3)加强学生实验。实验,特别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验,大多数学生非常喜爱,教师让学生多做实验,学生能从实验过程中获取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如: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不同地点空气中细菌数量的调查,牛奶、自来水中细菌数量的调查等实验,既激发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重视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应试教育”随之发展,对学生升学考试成绩的排队,形成了教育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淡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研究则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通道:(1)介绍生物学史,让学生懂得生物科学中的许多伟大成就都是由多人合作或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获得的。如我们学习DNA结构时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是由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合作,在分析了伦敦大学工作的FrankIin所做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后提出的,他们两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2)将现代生物科技成就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后,介绍克隆技术,指出克隆绵羊的成功是在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的科研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而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被英国科学家戈德所采用。当时戈德成功克隆了两栖动物。由此可见,科学研究离不开前人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3)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实验一般是二人或多人一组,为了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要求小组成员要密切配合,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5、从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实践出发,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劃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