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关怀伦理

2016-05-30方韶娟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关爱师生关系教学

方韶娟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它是众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以关怀伦理为基础,建立以“关爱学生”为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教学;师生关系;关爱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89-02

一、关怀伦理的界定

传统教育学的学者从责任角度出发对教师的专业伦理提出要求,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应该从关爱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教师的关怀伦理(ethicsofcare)。关怀伦理强调过去在学术上受到压抑的女性特质思维,主张关怀情意才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基础。关怀伦理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重视情感甚于理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主张教育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而不只是逻辑理性的培养。这种新的伦理范式要求在以理性思维引导学生行为的基础上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使关怀落实在行动中。比如,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她是工作在教师岗位的一位平凡的女教师,但是她却是学生们心目中最亲最敬的老师,她总是以和蔼的态度对每一个人,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会带着药到宿舍探望生病的学生,这时,学生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关心,更是一种母亲般的呵护。

(二)重视知识的动态生成,而非静态知识的提供

通过课本学到的知识都是“假”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获得的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出现记住的东西会遗忘的现象才不足为奇。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的获得,这个过程缺乏自我实践,也就没有强烈的内心体验,因此静态知识的获得往往会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被动接受。关怀伦理强调,知识是通过交往双方的互动、沟通、协商而形成的共识,而不是由纯粹理性产生的授受式的僵化的知识。

(三)在关怀实践中建立沟通情境

从关爱取向来看,处于关系中的“自我”才是成熟的自我。吉利根认为,“关系中的自我”指的是将自我看成是在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中,尤其是在儿童早期阶段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中形成的,一定要依赖与他人的关系来帮助我们发现与探求知识,在相互关系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但这种沟通并不仅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保持关系,是与自己周围所存在的一切人、一切事物、一切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与别人交涉与沟通的过程中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这是一个努力却永无止境的过程,也是很多人渴望体验,痛并坚持着的原因。其间,我们会慢慢失去“原来的我”,在不断改变不断学习中成长。

二、课堂教学中关怀伦理的重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经历,无论人与人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特别强调情感的投入,情感上的互动对于人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当前师生关系仍没有摆脱“教师中心论”的控制,出现了一种异化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绝对的主宰者,只有教师的独白,学生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丧失。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一种合理有效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依据“关怀伦理”,建立以关爱学生为主的师生观: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轻松和谐的信任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通常学生们喜欢某个老师,上课就会认真听讲并且该门学科成绩惊人,这与学生对这位老师感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才更喜欢他的教学,并能高效学习。这就像朋友一样,愿与共同兴趣爱好的友谊与源于对双方美德彼此欣赏的友谊相比,后者是友谊关系的最高层次,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信任学生,正如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中所说:“抚养孩子和教育学生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种互动关系和连续性。二者要想成功都必须从构建信任关系开始。”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关心关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学会关心。目前大部分人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做的不尽如人意,很多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单向的,其实不然,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成熟的关心关系是相互的,它表现为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和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正如母婴关系,在母亲对婴儿的接触中,婴儿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通过呢喃、扭动、注视、微笑、依偎等来回报母亲的爱抚,这些反应是对付出关系的母亲的最好奖赏,相反,如果婴儿木然地接受母亲的爱抚却没有回应,母亲势必会沮丧,觉得她的爱得不到回报。师生之间也是如此,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却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就不会做出回应,不免使教师灰心丧气。学生作为互动关系的另一方也要对教师的努力积极回应,学会接受关心并慢慢学会关心别人,师生关系也可能演变成成熟平等的友谊关系。

再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把自己当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知全能者化身,把学生当成了无知者、服从者,使师生关系成为了一种控制者与被控制者、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教师控制中,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思维走,没有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成为对话式教学实施的瓶颈,妨碍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只有意识到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足才能有改变的动力,才能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极端的师生观,提出行之有效的关爱教学,进而实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对话关系。

三、关怀伦理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教学与关爱教学之间并不是前后取代关系,而是相互弥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两种教学方式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信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与对话。教师首先必须信任学生,并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任,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善意、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贴心的情感交流。其次,教师对学生实施关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多关注关爱的过程,不要把关爱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二)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性化教学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思考、探究并分享经验和知识,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发现并积极回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愿望与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并能将此关爱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以此要求自己,做一个能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营造出一个以“情感”为交流基础的人性化、和谐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严是对一种学生负责任的关爱,但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严而有度,老师要对所有学生严爱有加。老师对学生的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渗透在“严”中的希望和关爱。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要让学生在严中得到提高,在严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教学过程是有人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劳动,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信任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理解与对话;关心爱护教学,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心关系,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爱之有度,爱严相加,最终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勇.女性主义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3]邓红.对课堂教学民主的探究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4]窦立春.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在道德教育中的互释[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5).

[5]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关爱师生关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