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先进与常规结合提高调温凸块焊接效率

2016-05-30王景刘重金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器人

王景 刘重金

摘要:某产品初容本体中调温凸块与筒体采用周边角焊、中间塞焊方式连接,每个调温凸块上设置了4个塞焊孔,焊接需约40min,劳动强度非常大。针对此问题,工厂采用先进的机器人与常规的半自动MIG焊机配合的方式,通过试件试验,优化焊接参数,并将焊接参数与焊道次数相匹配,保证了Ⅲ级焊缝质量要求,成功解决了调温凸块自动焊问题。

关键词:调温凸块;焊接效率;塞焊;机器人;半自动MIG焊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03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2.015

1 概述

调温凸块为某产品初容本体直属零件,每台12件,上装并组焊于筒壳上,采取了周边角焊缝、中间塞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焊缝等级为Ⅲ级。生产过程中,调温凸块的焊接每件需约40min,12件需约2个工作日,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焊接效率低。为了缓解工人的生产压力,更为了转变观念,经努力,工厂将厂内闲置的火焰自动切割机器人协调到车间,经过简单的改制,并配以半自动MIG焊机,试采用先进机器人与常规的半自动MIG焊机结合的方式,将焊接调温凸块的工人从高强度的焊接工作中解脱出来。但对于从未涉及过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自动焊(MIG自动焊)的工厂来讲难度显然

存在。

综合考虑各生产因素,调温凸块能否实现MIG自动焊主要有如下三个难题:(1)从未涉及过机器人自动焊的学习及实训操作,相关环节的不确定性给塞焊孔实现自动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车间操作人员能否熟练掌握机器人的相关编程操作;(2)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初容本体上有多个调温凸块,如果要实现自动焊,必须保证变位机具有一定的旋转角度精确性,避免在自动焊接时出现撞枪;(3)调温凸块的厚度达70mm,需采用多层多道焊。首先,需要保证底层焊缝熔透;其次,随着焊接的进行,工件的温度会逐渐上升,为保证焊接质量,需合理调节每道焊缝的焊接参数;最后,每道焊缝的焊高要保证一定的一致性。

2 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此MIG自动焊改进项目,工厂进行了全面的策划,包括设备协调、改制实施、先进与常规配套、编程学习、焊接试验等顺利实施,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1 设备改制配套,提供硬件基础

鉴于上述问题,工厂通过资源整合,从厂内协调了一台闲置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型号:TA1400),与现有半自动MIG焊机结合使用,即将半自动MIG焊枪与机器人机械手的端关节相对固定,通过机器人带动焊枪来实现调温凸块与筒壳的周边角焊缝、中间塞焊运动轨迹并进行焊接,来替代工人手工焊接。同时配备了变位机,来实现焊接过程中初容本体(调温凸块位置)的自动变位。改进前、后情况对比见表1:

2.2 邀请专家培训,掌握软件操作

对于首次进行的机器人焊接操作,机器人的操作、示教、编程即为短板,对于此问题,工厂协调松下公司技术培训人员到厂,向操作人员讲授机器人原理、操作方法、编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让操作人员从理论到实践均有了直观的理解,并通过练习快速掌握了该机器人的操作要领。

2.3 模拟焊接试验,提升实战技能

为了验证机器人与半自动MIG焊机结合方式的可行性,工厂自行通过某产品环框卷形直线段制作了调温凸块试件,通过某产品过渡段筒体孔口加工余料制作了筒体模拟件,并将两试件装配进行相关试验。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结合手工焊接操作经验,通过反复的示教来摸索确定焊枪的运行轨迹,在试件上获取了合理的运行轨迹,并结合原手工MIG焊接参数进行优化。

(1)优化焊接参数,圆弧段增加停顿1s的时间,中间直线段采用“Z”字形摆条方式,“Z”字两段停顿0.2s,保证每道焊缝的平整性以及根部的熔透性;(2)每个塞焊孔由7次焊接完成,同时随着焊接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焊接电流和电压,加快焊接速率,避免出现焊瘤等缺陷;(3)严格控制调温凸块上四个塞焊孔的焊接顺序,两侧塞焊孔先施焊,中间两个塞焊孔后焊;同时在焊接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认真观察焊接过程,避免出现焊接温度过高,导致产生大量飞溅,甚至有金属液流出。

为了进一步验证焊接效果,对其试件焊后表面质量按《地面设备熔焊通用技术条件》(QJ176A-99)中Ⅲ级要求进行检测判定,同时对试件焊缝进行了剖切检查。

第一,焊缝表面质量检测。调温凸块与筒壳焊接完成后,对其表面质量按《地面设备熔焊通用技术条件》(QJ176A-99)要求进行了检测,符合Ⅲ级焊缝要求。

第二,试件剖切。因调温凸块上各塞焊孔结构完全相同,焊接方法及参数也完全相同,故在试件上确定了台阶式剖切加工,对塞焊孔不同深度的焊接情况进行确认。剖切位置如图1所示:

第三,焊缝剖切检测结果。对调温凸块各塞焊孔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剖切后,对其焊缝剖切面进行了检查确认,如图2所示。

通过对试件的剖切面检测,各剖切位置焊缝质量可满足标准《地面设备熔焊通用技术条件》(QJ176A-99)中Ⅲ级要求。

2.4 产品应用,变手动为自动

在试验基础上,工厂协调采用机器人与半自动MIG焊机配合的方式在产品上进行了应用。首先将初容本体与变位机装配,运行变位机,将调温凸块上端面调整至正上状态,然后由操作人员运行机器人设定各塞焊孔原点,确定后启动机器人程序及焊机开始焊接,效果理想,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3.1 取得的成果

该项目的实施使工厂闲置的设备得到二次利用,且取得了调温凸块自动焊试验的成功并应用,操作人员也可从连续焊接的“脏”“热”环境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以后机器人MIG自动化焊接在产品上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2 创新点

先进与常规方法结合改变了工厂传统的管理及技术理念,使先进的焊接方法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开花、结果,一方面降低了生產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焊接操作人员也得到了技能拓展。

4 应用成效

机器人与半自动MIG焊机配合的方法已经成功完成了10余台初容本体调温凸块的塞焊,在保证焊接质量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操作人员对此极为赞赏,同时也受到了用户及相关领导的好评,为产品焊接生产另辟蹊径,也充分验证了创新的重要。

5 结语

(1)调温凸块实现MIG自动焊为后续类似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首先,对于MIG多层多道焊,要注意层间温度与焊接参数的匹配性,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积累;其次,在焊接时,通过焊接顺序的优化,可以避免焊缝区域温度过高,降低焊接飞溅和焊瘤等缺陷的产生。(2)调温凸块自动MIG焊接设备的调试成功为工厂后续设备改进提供了一种思路。工厂可以根据各车间的生产现状,了解设备需求情况,充分利用一些闲置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和组装,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设备改进成本,使工厂效益实现最大化。实践证明,先进与常规相结合,提高了产品调温凸块的焊接效率,这也是创新的结果。有创新就会有成效,有成效就会有动力,对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是实质性的推动,也是对工厂铝合金焊接方法的拓展。

作者简介:王景(1980-),男,山西长治清华机械厂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责任编辑:蒋建华)

猜你喜欢

机器人
“坏”机器人“大叛乱”
机器人
超酷机器人
疯狂机器人
机器人崛起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拥抱未来——聚焦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