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优秀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016-05-30雷天林

甘肃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竞争意识班级文化氛围

雷天林

【关键词】 班级管理;学生;班级文化;氛围;规章制度;竞争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28—01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呢?

一、美化班级环境氛围

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基础,对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和谐、整洁、明丽、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我们在构建班级文化时,各班级都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精心设计,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班主任纷纷组织本班学生对教室每一个角落进行“包装设计”,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教育内容,都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火花。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会带来班级管理的有序与整洁,带来教室内的舒适与整洁,是班级文化质的载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中,切合学生实际,被学生易于接受的班规,才能真正起到引导、调整,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的目的。笔者带07级五年级班时,带领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了“我的班规我来定”的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修订出了适合该班的班级公约,使其成为对班级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依据,成为规范学生自己言行的准绳。活动开展以来,该班的班风有了明显好转,由一个“乱班”成了全校的文明班集体。

三、强化学生主体责任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是一个班集体良性运转的基础。班中的事情多而杂,仅靠几个班委成员是无法完成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引导全班学生全员参与管理,让全班学生每人负责一项班级工作,尤其让学生自己选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管理。小到一盆花,一张纸屑都有人负责,在班内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氛围。经过几年的实践,班级的班风班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培养。

四、培育情感凝聚人心

笔者在2008年夏天接了一个毕业班,是一个有名的乱班,班级人心涣散,离考试还有两个月了,学生没有一点学习的劲头。接受这个班时,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是管住不闹是非就行,至于成绩就不说了。我接下这个班后,首先,给学生确定了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从感情入手,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学会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悦,学会静心地思考问题;在班内设置了激励赞赏栏目《成功的轨迹》,把每周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照片张贴在栏目内,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设置了“师生信箱”,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倾诉自己的苦恼;一一给学生回信,分析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清除学生心理障碍;针对本班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特点,精选了一部分内容健康的、有励志作用的流行歌曲教给学生;和学生采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谱写了班歌,师生一起唱。就这样,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冰冷的心又复活了,师生间的隔膜也消除了。学生重拾起已丢失的学习自信心,开始努力地投入到中考复习中。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渴望自己的班级在各项活动中取得胜利,获得荣誉。对此,班主任千万不要忽视,每项活动,都要带领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奋发向上,永争第一。即便是一次小型的合唱比赛,也不要轻言放弃。有竞争心的班主任带出的班,一定是朝气蓬勃、永不服输的班级,这就是班级精神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营造民主、和谐和自我教育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优秀的班级文化如同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如同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情感流,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自然会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的和谐班级,学生才能得到自主发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竞争意识班级文化氛围
对语文课堂形成学生竞争局面的相关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