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设计

2016-05-30林兴志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林兴志

【摘 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得到广泛的应用。建设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通过北斗卫星技术资源库,提供产品评测、技术评估和市场预警等方面的技术转移前期工作;在实施技术转移过程中,提供技术转移合作、项目融资、交易管理、技术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和辅助决策等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实施,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间北斗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P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023-04

0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其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其应用推广的力度。通过制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政策,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应用,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已在国防信息化建设、车辆管理、水文测报、电力调度、海洋渔业、管道监测、气象监测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政策的不断出台,部分领域的北斗强制化应用及规模化应用将陆续实施,且国外企业的进入将使北斗芯片的成本快速下降,北斗产品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快速地壮大。建立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发挥地区毗邻优势、突破行政藩篱、创新体制机制及促进资源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1]。平台的实施将促进跨区域技术转移的合作和发展,为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贡献力量。目前,广西的北斗技术转移服务水平不高,实施北斗技术转移服务有利于促进广西区域北斗技术的应用和交流,提高整体的北斗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构建北斗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能够为企业单位提供全面的北斗技术转移信息服务,从而带动广西区域北斗技术的应用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1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架构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简称平台)基于WEB的动态交互应用,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维护性和数据安全性,主要由数据层、应用层和接入层构成(如图1所示)。

数据层:对各类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通过数据信息交换接口为应用层提供北斗技术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技术评估信息、产品信息的数据支撑。数据信息安全管理运用多层加密技术及加密算法,对平台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安全管理,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2]。

应用层:以数据层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产品评测、技术评估、需求互动与信息对接、市场预警等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技术转移前期服务和技术转移与合作、技术委托开发、项目融资、交易管理、技术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辅助决策等的技术转移服务,满足技术转移的各种功能需求,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接入层:采用自主研发的多源异构接入中间件和统一的多源异构系统接入接口,实现不同异构系统的接入,降低平台开发的复杂度和成本,增强平台的可维护性管理。

2 技术转移前期服务

技术转移前期服务是在实施技术转移之前,为了更好地进行供需双方的对接而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资源库建设、产品评测、技术评估、市场预警等。

2.1 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存放着供需双方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企业信息资源和技术信息资源[3]。因此,建设资源库主要在于建设企业资源库和技术来源库。

企业资源库的数据信息包括企业集团信息、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资源信息(科技成果信息、在研项目信息、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国家级专家信息)、供需信息(技术转让信息、难题寻解信息、新产品信息)等。平台通过解决数据存储与管理,运用基于多任务频繁技术集调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资源库大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有效管理与调用。主要实现系统权限管理、资源分布式自建管理、资源建立与分布、个性化管理、资源检索与多级浏览等功能。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实现统一资源标准,规范企业信息资源的采集;重复利用资源,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数据的集成、选择、抽取、编排及在线引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组织,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资源库对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汇总、展示、推广和宣传。利用多源异构数据接入中间件技术,通过查询处理、模式映射、特定表达式目录树生成和全局数据集成与管理等步骤,屏蔽了局部数据源之间的异构,实现异构数据库检索,并且支持包括常用数据库、XML等格式在内的多种数据源,同时易于扩展和二次开发。通过信息发布、信息资源统一整合等应用,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发布,便于企业会员使用内部数据和进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展示等。

2.2 产品评测

体现一项技术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產品、项目、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中,研发出来的现成产品无疑是北斗技术的最直接体现,受到众多供求方的青睐。对某个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行合理评价,是产品评测的目的[4]。产品评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转移的成功率。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北斗产品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北斗产品评价工作的需要,实现以下功能模块:注册登录——企业通过注册登录到信息平台;检索与查询——通过搜索引擎,输入技术需求,查询浏览;机构接口——提供各个单位机构的转接;产品提交——将有关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资源内容提交专家论证和评估;获取评测产品的结果——上市销售的资质、市场空间、市场资源、销售量(利润)等。

通过设计北斗技术产品评价方法体系来实现产品评测,主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的科技投入水平、产品的关联性、产品的附加值率、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销售规模6个准则。

2.3 技术评估

技术评估通过专家评估、经济分析、运筹学评价和综合评价4类方法,实现对相关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进行技术评估,包括系统定位与授时服务性能的测试评估、兼容互操作测试评估、短报文位置报告性能测试、增强与完好性测试、用户接收机性能测试、空间信号服务质量监测评估、干扰监测评估、应用服务性能测试等。

在评估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步骤如下:①查明技术的基本情况,包括该项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各种实施方法、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和发展、开发所需的投资,以及可替代的技术;②查明影响,包括现在和将来对经济和社会、个人、组织和集团的影响;③整理和分析影响,通过分析找出不利的影响,确定影响的大小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估计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以便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或减轻;④研究对策,主要是比较各种策略,讨论其利弊;⑤最终报告,评估最后结果是通报有用的信息,由委托者决定是否将报告公诸于众(如图2所示)。

2.4 市场预警

平台依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通过专业的行业引导、协调、服务作用,对企业需求的行业信息变化、政策体制更改等动态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送。实现北斗终端应用产品前景预警、民用消费市场终端预警、投资策略预警、北斗软件专利技术预警等功能,同时提供技术规避或法律解决策略方案。市场预警模式如图3所示。

市场预警模式通过采集企业用户的需求,包括北斗产品、国别归属、需求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及各类信息表等,录入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各种需求提供市场预警信息。平台将自动为企业提供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的预警通知。通过后续服务跟踪,与企业实时对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技术转移

3.1 技术转移与合作

北斗技术转移过程中,北斗技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合作的领域是针对区域北斗应用领域。在相互合作以前,平台要对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数据进行频率性跟踪、优化和统计,自动匹配需求方和合作方,形成技术合作和转移的匹配项。

北斗技术转移与合作主要有技术许可、技术引进、信息传播、技术帮助、技术交流与人才流动、产学研合作、技术并购等几种形式[5]。在平台中分别对应7个模块,实现不同种类的技术合作与转移管理模式。北斗技术具有复杂性等特性,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需要标准化的作业,才能保证技术转移的流畅性。平台根据北斗技术的特性,制定符合技术转移的标准流程:首先进行供求双边前期沟通,根据客户意向,提供初步方案,与客户沟通修改方案,同意后签订意向合同,包括合作周期、款项等内容。然后由供求双方派专家深入交流,形成备忘录;此时,可以开始意向合同评审,如果评审不通过,则需要重新交流,直到通过后签订备忘录。合同签订后即可开始合作。

在北斗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北斗卫星技术类型多样,有简单的技术,也有复杂的技术。对于简单的技术,只需要供求双边一般的业务人员或者低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即可。对于重要且复杂的北斗技术,先派一般的工作人员或者业务人员进行洽谈,谈好意向后再派专家进行商谈,最后签订合同。

3.2 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模块主要提供各类北斗技术相关项目的展示,以实现对该项目的融资。项目融资模块对需求行为进行特征选择协同过滤,实现信息检索与信息过滤,精准、快速地获取企业所需的各类资源。项目融资模块主要包括融资搜索、融资匹配、合作成功性分析、初步洽谈和意向投资等方面[6]。在项目融资模块中,首先利用自主研究的多模神经网络搜索算法对平台中的投资主体进行搜索,搜到若干个主体后,则开始对所有的主体进行梯度匹配,匹配成功的企业利用基于属性的加权累计算法对合作的成功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高于伐值后即可开始洽谈。

3.3 交易管理

交易管理是平台对技术交易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并将之存入空间数据库中,平台可以调用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各类交易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表。在交易管理中,利用其他基本信息表、简历关联,形成新的查询表。当有关数据存入数据库中以后,平台则利用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各类统计。平台将采用分布式分空间统计算法对不同属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形成各类统计数据图形,形成规律性的报表,以供管理部门分析和决策时使用。

3.4 技术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针对具有复杂模式的技术跟踪问题,平台将采用多模型线性组合来描述目标复杂模式的解决框架。多模型结合的框架不仅简化了建模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这种基于子空间的跟踪方法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跟踪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应用、技术升级、技术淘汰等环节。除此之外,平台还采用生命周期信息累积跟踪管理技术对整个技术的全周期进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技术的转移开始,到技术应用、升级、淘汰等,实现一体化管理。

3.5 辅助决策

平台将建立一个通用的机会决策系统模型,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匹配供求双方的数据,以匹配项的多少和匹配项的成功配置值来进行评估。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以下功能模块:技术成熟度——依据标准化度量等级对与技术有关的技术能力进行检查;技术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技术转移的发展路径与趋势;技术实施——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实施的必要条件、经费投入、宣传推广等方面;投融资方案——包括政府风险资金、公共投资、商业化风险基金、商业银行贷款、股票市场等分析。

平台采用决策系统模型进行数据匹配,从而使得匹配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不同的供应方,采取多方关键字设置,会呈现多种类似的状态,用匹配收益来表示匹配度。对于不同的标价方案,通过分别计算损益值,选择其中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为应该选择的报价方案。

4 结语

北斗系统的民用开放拉动了国内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对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的产业化、民族化,提高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水平,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从资源库建设、产品评测、技术评估和市场预警等方面开展技术转移前期工作,并从技术转移合作、项目融资、交易管理、技术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和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技术转移全过程服务。平台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使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与产品走进中国—东盟各国,并服务于工、農、商等行业与领域。

参 考 文 献

[1]胡华,梁光琦,苏浩.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及发展模式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5(5):8-10.

[2]张文俊.信息定制功能在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中运用的设计和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2016(26):63-64,76.

[3]钟昊.基于企事业单位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与实现[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15.

[4]肖国华,唐蘅,王江琦.云计算环境下专利技术转移平台研建设计[J].情报杂志,2014(33):153-158.

[5]秦德智,秦超,赵德森.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29-32.

[6]周秋平.浅谈跨国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服务平台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6(28):168.

[责任编辑:钟声贤]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高速公路出行服务平台的实现
湖北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合资汽车企业中外双方技术转移与创新博弈分析
技术转移对于促进中部创新发展的意义
基于科技孵化网络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