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西江经济带可持续联动发展研究

2016-05-30李宜强韦佳慧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珠江税收政策

李宜强 韦佳慧

【摘 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存在普通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等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出现地方行政主体各自为政、自成系统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地方利益导向突出等问题,致使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融合程度大打折扣,严重削弱甚至割断了区域间的市场联系。文章介绍了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路径,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004-03

1 西江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路径

1.1 基本概况

作为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不仅贯穿广西,而且西接云南、贵州,东连广东和香港、澳门地区。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它不仅是中国重要的通航河流,而且是中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2009年的测算,西江水运每公里每吨的成本仅为0.04元,而公路为0.5元,铁路则为0.15元。由于西江水运成本低,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位于其上游的广西的铝、贵州的煤、云南的磷可以十分便捷地运往能源消耗缺口巨大、位于其下游的“粤、港、澳”地区。这条“黄金水道”一旦得到开发,西江沿江两岸的经济状况必将得到快速提升。因此,西江流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2 發展路径

1.2.1 西江经济带与珠江经济带的协同合作

首先,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有利于推动东盟各国和广西的深化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广西与东盟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与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便利程度和加快东盟各国与广西之间的陆路道路建设;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主动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加速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多领域全方位扩大与东盟的合作。

其次,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有利于“港、澳、台”地区与广西的深化合作。广东是CEPA的最大受惠者,具有先试先行的成功经验。广西应当积极争取延伸CEPA先试先行相关政策,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并主动联合港澳台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要重点推动南宁、柳州等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作为“全国CEPA示范城市”的“领头羊”作用,加大柳州与香港、澳门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加大力度推动南宁与香港、澳门地区在商贸、金融、会展、物流、科技的对接。

1.2.2 “一带一路”为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新机遇

2014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中央对外发展的优惠政策密集出台。广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出台了《广西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等优惠机制对接国家战略。具体举措有提升沿边开放步伐,加速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在旅游观光、边境城市、沿边重点口岸、加工物流、人员往来等方面实行更加便利、优惠的政策;加快人民币东盟区域国际化步伐、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速与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形成立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1.2.3 西江经济带为西南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自然资源丰富:滇、黔、桂腹地矿产、煤炭的储量非常丰富,“珠三角”地区的百货、电子、钢材和机电等产品的运输需求十分巨大。滇、黔、桂位于西江上游,而“珠三角”地区位于西江下游,彼此之间的沟通十分便捷。贵州仅在2015年就经由西江向“珠三角”地区输送了1 400万t的能源矿产,到2020年,能源矿厂输送量有望年均达到2 100万t。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联通及资源互补,不仅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还有利于推动西江航运的发展,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从而推动下游产品和上游资源的流通;有利于带动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深加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避免基础设施低效能重复建设,降低市场同质竞争和行政区分割等问题。

2 西江经济带现存的问题

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位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西江水运航道等级总体不高,设施整体等级有待提升;港口不但设施落后,而且吞吐能力低、规模小;压船现象突出,船闸枢纽通过能力不高;桂平、贵港和长洲等船闸虽是西江航道的重要咽喉,但通过能力远远满足不了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2009年,仅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滞航船舶最高峰时就达1 534艘;西江黄金水道上还有多处电站的通航设施没有建成或设计通过能力偏低;高速公路构架整体不够密集,现有公路等级普遍过低,与外省公路无法畅通衔接;通过玉林、贵港市的高速公路里程较少,跟不上两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部分公路路况较差,特别是县、乡、村公路基础非常薄弱;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低,等级不高,点线能力缺乏协调。铁路路网分布不均且规模总量不足,主要通道能力有待提升;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梧州长洲岛机场由于选址原因,在机场改造中跑道加长受到限制,桂东南地区没有民用机场;行政区域分割严重,管理部门因此缺乏综合协调,使得西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和运营效率大打折扣。

2.2 西江经济带与珠江经济带的协同合作上存在体制障碍

2.2.1 各自为政,区域规划难以落实

珠江—西江经济带存在普通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等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导致出现地方行政主体各自为政、自成系统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地方利益导向突出等问题,因此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不高和经济融合程度大打折扣,严重削弱乃至割断了区域间的市场联系。各省区长期实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的保护手段有商品的完全禁入、技术壁垒或数量限制等,无形中形成了地区间市场的条块分割,行政壁垒对经济带内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的限制,将导致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易成本偏高,区位优势难以获得资源要素,区域规划难以落实。

2.2.2 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协调

珠江—西江经济带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在能源方面,西部地区能源电力过剩,而东部地区的能源电力供应对外依赖程度高。但是经济带范围内各区域之间的电力联网和输、配电网络有待进一步建设和改善;在道路交通方面,虽然经济带范围内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力度较大,但仍然无法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道路系统尚不完善,跨省区的连接通道仍不通畅,以及各省区内部的交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经济带内存在明显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例如,“南沙大港”计划率先由广州启动建设,东莞、中山、珠海、惠州等地也斥巨资建设虎门港、中山港、珠海港和惠州港,都想成为港口的“领头羊”;在会展经济领域,各行政区抢建滥建场馆并互相攀比。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和重复建设,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难以协调。

2.2.3 壁垒尚存,市场体系难以统一

一方面,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了产品流通的体制障碍,难以形成区域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垄断和市场分割依然存在,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分割突出表现在非核心经济地域与核心经济地域之间要素市场价格相差巨大。广州、深圳、南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远高于其他地区。畸形的价格差异,导致市场体系难以统一。

2.3 城镇化水平不高,对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不足

城镇化率整体较低,平均值仅为35.5%,低于全区39.2%的平均值。有的中心城市由于行政区划和用地指标原因,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城市规模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乡镇工业欠发达,企业不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发育程度低,规模偏小,大部分仍属于为农村腹地服务的商品集散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城镇服务功能跟不上;普遍存在乱搭乱建现象,缺乏垃圾处理设施,环境卫生较差;城镇风格单调,没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3 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

3.1 通疆达海

西江经济带要发挥上联滇、黔、湘下达粤、港、澳的通江达海优势,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要积极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快速发展,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步伐,打造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新亮点,大力推动两广一体化,支撑并带动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使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江海大通道,“珠三角”地区与西南中南地区合作发展新高地及“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

3.2 面向东盟

西江经济带要积极参与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依托南宁—崇左、百色—龙邦国际陆路通道,加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东盟的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览展会功能,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出台凭祥等主要口岸城市出入境便利措施。推進与东盟各国的投资贸易、科技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金融、工程承包等深度合作,多领域和全方位地拓展合作空间。发挥中国扶贫软实力,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减贫发展合作关系。加强国内科技优势省市的联合,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通过中越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拓展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适用范围,逐步实行“属地申报,属地验放”,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框架下研究加快推进海洋多领域合作及海洋综合开发。

3.3 提升基础设施起跑力

要参照北部湾经济区,通过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和设立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资金,提升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起跑力。首先,广西在经费上应对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予以资金倾斜和支持。此外,中央应给予西江经济带产业支持政策,争取“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及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一系列重要产业布局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争取部分央企的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江经济带。

4 促进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4.1 从整体布局上制定体现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税收政策

广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比先行的北部湾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开发区等区域经济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从中长远规划上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西江经济带建设,甚至可以探索以西江经济带为试验田,创办西江经济带保税区和物流保税业务或者税收特区。制定的税收政策必须凸显西江经济带后发区域的政策优势,还要进一步促进西江经济带的开放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以加速推进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程。

4.2 促进自主创新和积聚人才的税收政策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在西江经济带新办的工业企业及物流业、文化卫生等服务企业,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便可阶梯式减免;免征在西江经济带内从事生态旅游的企业的自用房产的房产税、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返还部分实行“只报不征”,以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西江经济带内无形资产、技术转让、不动产转让收入税收优惠;对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不动产投资入股、无形资产,以及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不征营业税,对其股权投资收入不征营业税。

建议通过以下税收手段吸引高科技人才向西江经济带流动,为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经济带内实行吸引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吸引人才的专门补贴实行免税并提高减免费用标准;可比照稿酬所得,对技术人才在服务方面和技术成果的收入实行减征应纳所得税额的办法;适当扩大科技研究开发人员技术成果奖励的个人所得税免税范围;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的有关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

4.3 实行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支持

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预算,主要用于支持西江经济带内河港口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凡属符合使用政府性资金的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申报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年度计划。

参 考 文 献

[1]江鸿.促进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广西税务,2010(3).

[2]邵学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取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3]魏乾梅.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J].财政与税务,2011(9).

[4]张家寿,陈晓军.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选择[J].桂海论丛,2009(2).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珠江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珠江·紫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