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2016-05-30朱奎林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创新模式

朱奎林

【摘 要】创新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基于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综合几种模式的優势,文章提出了中小企业“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型,重点分析了容易忽视的三类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中小企业与目标用户的协同创新和中小企业与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创新模式;创新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001-03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依靠引进技术加以模仿创新来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仅限于技术、制度、市场或产品等单一要素;中小企业大多数采取“独立作战”,缺少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研发与调研能力不足等,导致创新能力薄弱。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企业的竞争正日趋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全面协同创新。

1 当前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是在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强调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当前,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3种:基于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1.1 中小企业基于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模式

产业价值链描述的是中小企业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价值增加的过程,它涵盖商品或服务所经历的所有阶段。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产业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建立联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双赢,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这种模式能使价值链中企业的创新更有效率,并使整个价值链上的企业形成一体化网络,进而产生网络效应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但由于此模式只考虑了商品或服务价值链的内在因素,忽略了政府、高校、中介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没能使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1.2 中小企业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存在于企业与市场间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指同种产业的企业以及与该产业存在互补、竞争等相互关联的诸多中小企业在某一领域内形成的集合体,从纵向看,企业间存在着不同生产阶段的分工协作关系,从横向看,也存在众多同质者,他们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

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在维持中小企业自身独立特征的前提下,将竞争模式由单一企业上升为中小企业群体,实现了产业集群稳固性与中小企业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产业集群模式在我国深入开展至今,它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各区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由于此模式只考虑了企业之间的因素,忽略了政府、高校、中介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没能使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1.3 中小企业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通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来促进技术创新。在此模式中,高等院校提供人才、信息,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实验方式,企业集团贡献设备、场地和资金,并致力于将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进而再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反馈市场效果和需求,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创新系统,确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成功转换。它们之间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更能发挥各自的强项,实现优势互补。

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衔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约集聚和优化配置,从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带动产业技术发展。

但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仅仅依靠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凸显出其中的局限性,企业应该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更多地考虑与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目标用户等主体间的交流协作,这也正是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没能使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2 中小企业“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

综合中小企业现有的几种协同创新模式,结合其中的优势,改进其不足,提出了一种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新模型——“六位一体”模型(如图1所示)。

“六位一体”模型是一种以中小企业为核心,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目标用户、中介机构5类主体环绕四周提供协助、交流信息并获取成果的协同创新体系。它不仅包含了中小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的纵向协同,而且包含了中小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用户等其他创新主体间的横向协同,还包含了与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其他社会中介机构服务体系间的协同。

在“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型中,以中小企业为核心,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向其他各主体发出创新需求信息,各创新主体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获取企业需求后,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从政策、人才、技术、服务、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工协作和协同供给,最终帮助中小企业将研发成果投放市场,进而实现整个体系的协同创新。下面重点分析容易忽视的三类主体的协同创新。

2.1 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

在协同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项目计划上的支持外,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营造出良好的平台与创新环境。由此可见,政府在行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科研创新人员激励、信贷融资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对企业创新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政府部门也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鼓励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汇集。同时,通过完善政策、培育市场、规范中介等宏观调控方式,不断提升其他各类社会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促进体系内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

2.2 中小企业与目标用户的协同创新

应用是企业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与目标用户的协同创新更多体现在与用户的信息沟通及用户的反馈作用上,这也进一步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重要意义。目标用户是产品的体验者,对企业创新成果拥有最直接的发言权,并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因此,重视客户的反馈信息,加强企业与客户的协同,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地识别产品发展的市场需求,还能使企业准确判断市场趋势,探寻到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2.3 中小企业与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还离不开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同服务。这些社会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金融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风险资金和融资借贷等完善的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再培训和教育指导服务;咨询机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行业、市场等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法律顾问等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有效地弥补了中小企业与各创新主体以外的知识流动的转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人才缺、信息少、管理散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规避创新风险、提高创新功效,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

3 结语

“六位一体”模型是一种全新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中小企业要提升自身创新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狭隘创新体系,追求全方位的协同创新。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还要重视与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调控上的宏观层面协同创新,以及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其他中介机构在人才输送、技术交流、资金信息服务上的微观层面协同创新。

参 考 文 献

[1]谢文东,屠建飞.中小企业协作创新及其模型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6):22-26.

[2]吴绍棠,李燕萍.基于协同创新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第二届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193-196.

[3]杜蘭英,陈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103-107.

[4]吕静,卜庆军,汪少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81-85.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创新模式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