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2016-05-30曾香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指导方法

曾香兰

【摘要】在过去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被动,课堂上质疑问难的机会少,信息反馈多限于一问一答。有不少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由于怕说错了被人取笑,而不敢提出心中的疑问,从而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渐销蚀一空,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久而久之,课堂上出现的是几个好学生撑场面、众多学生当陪客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年级越高越明显。这样的课堂缺乏生命的主动参与,学生学得无趣甚至是痛苦。

【关键词】营造气氛 巧用鼓励 指导方法 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只有教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生命课堂强调,在自主或互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三个追问,并逐步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养成一种追问的思维习惯。其实,这种追问的思维习惯也就是质疑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营造气氛,巧用鼓励

著名教育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发问,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采用四人一组互相提问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课第一课时开展 “互问互答”的活动,如比赛“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最有价值”等。教师对于质疑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质疑不到点子上的学生也要加于鼓励,肯定他(她)的“想问”。还可以在班里设立“爱问小博士”称号的评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每周评出几名,主要评出课上主动提问,并且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这样便可以在班中创设一种“想问”的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形势,促使学生从内心自发地“想问”。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零散,教师要正确对待,倘若学生的问题是琐碎而未经思考的,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质疑前先思考一下,因为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便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指导方法,授之以渔

1、抓住课题进行质疑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质疑就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质疑首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引入,“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学生不会觉得没得说,通过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进行提问,再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抓住课题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的方法。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呼风唤雨”来质疑:“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这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质疑,不但有助于学生很快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能作为一个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质疑

课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钻研,仔细领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如在教学《搭石》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把“风景”二字圈起来并在旁边打上问号,这时候孩子们马上就会质疑:“为什么说这么普通的搭石会是一道风景呢?”

在接下来我就以这个问题为线索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抓住“风景”二字,风景的特点是美,那么搭石又美在哪呢?再如教学《桂花雨》一课,在找出重点语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就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研讨这些问题,就可以透过语言文字触及文本深层次的意蕴,从而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最深处。

3、抓住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质疑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地方写得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个“空白处”进行质疑,并挖掘其深层含义,体察其“弦外之音”,领会其言外之意。如《一夜的工作》写的是我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佩之意和由此产生的自豪之情。教学中学生提出疑问:作者只和总理一起审阅了最后一份文件,其他时间都在睡觉,凭什么说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甚至是每夜的工作情况?此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在作者睡觉这段时间周总理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平时每天的夜里总理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得出结论后出示周总理一天的日程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自豪的由来。学生在感慨总理工作劳苦的同时,质疑能力、解疑能力和想象能力再次得到了训练。由此看来,空白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训练点,也是激发想象能力的闪光点,更是理解文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所在。

4、抓住课文特殊处进行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特殊处进行质疑,下面列举几种情况:①引导学生在多次反复处质疑。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刻意突出、强调的内容,在此处质疑,就可以开掘出作者所要着重表达的深意。 ②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质疑。课文的矛盾之处往往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吸引读者注意之处,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看似矛盾,实则富有深意,探索蕴含在这对矛盾中的弦外之音,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教师应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善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指导方法
为了“梦之队”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