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2016-05-30徐诗琪张涌熊辰裕陈梅芳朱荣凡

时代金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信息化建设

徐诗琪 张涌 熊辰裕 陈梅芳 朱荣凡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村金融依靠互联网的优势也不断有创新涌现。反观江西农村金融,存在资金总量缺乏且流失严重、金融秩序混乱的问题。通过分析,江西农村金融应当结合互联网优势,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促进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促进江西农村金融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 互联网金融 信息化建设 金融服务

一、引言

我国以互联网为渠道的金融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农村金融”有覆盖面广、平台多样、快捷灵活等多种优势。孙学敏、赵昕(2007)认为,农村正规金融的退出导致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主体的微观活动及其融资行为具有规模小而分散、周期长、风险大、监控难等特点,使得商业化的正规金融难以进入。

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有诸多优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空间的约束,使农民足不出户,只需要电脑、电话、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就可以便捷快速地办理相关金融业务。杨晰平,赵庆(2015)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可分为以支付宝、余额宝、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和以宜信、翼龙贷等为代表的P2P平台,交易成本低、审批流程快,利于农民更好地选择。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也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创业和农村筹资难问题。

互联网能够把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记录,将农村经济系统化、透明化,利于国家了解农村现状、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江西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多年金融体制改革下,江西己经形成以农信社为主,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以民间借贷等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江西农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农村金融供给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江西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来看,江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并不多,江西省和全国的金融供给水平在表1可得到清晰的表示:

截至2016年3月28日,江西省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共有1983个,全国为218531个;江西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有78个,全国为4156个。可见江西省的农村金融供给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类别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江西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与全国的比较情况如下表2所示。

江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乡镇的平均网点个数等三大指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黄燕平,2012)。其中,江西每一万人所占有的网点个数为平均1.14个、服务人员平均不到10个,而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每一万人所占有的网点个数为平均1.54个、服务人员为将近16个,尽管江西农村金融机构在不断完善体系、扩大规模,但相对水平的不足仍是影响江西农村金融的供给与服务的重要因素。

三、江西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伴随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西农村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服务功能的弱化,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效用错位等,无法与下一步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契合。本文对江西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进而总结出以下特征。

第一,江西农村信贷资金的总量不足。目前农业生产主要由农村信用社贷款,由于体制、金融政策等原因,农村资金的运用出现了“非农化”现象。金融机构投入农村的资金数量减少,且投资领域单一性严重,急需投资领域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潘林,2007)。即便江西农村金融机构目前不断增加农村的信贷资金,其巨大的资金缺口也一直难以填补。

第二,江西农村金融资金流失严重。目前,江西省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主要靠农村信用社支持,而贷款以利润为向导,趋向于利润率高、回收期短的项目。由于江西城镇二元化严重,农村资本要素报酬远低于城市,且乡镇中小企业利润较低,故普遍存在农村资金流失的问题。

第三,江西农村金融秩序混乱,民间借贷盛行。江西的民间借贷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的农村巨大信贷缺口,然而,大部分的民间借贷往往处于监管之外,具有高利贷的性质,不但大大提高了农民借贷成本,而且扰乱了当地的金融秩序。

四、江西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途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农村金融能够得到发展的助力,打造完整体系,深化客户服务。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

第一,完善法规与加强自律相结合。应依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原则,确立互联网金融各业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叶青,林江等,2015)。在完善法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平台自律,积极发挥国家及江西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的作用。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农村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开发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等操作简易、适合农村居民使用的电子程序,让低收入群体能用、愿用、想用,也能享受高效率、均等化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与电商合作,通过与电商合作积累客户信息,从而针对客户情况设计金融产品及服务,有效控制风险。

第三,设计推广简单灵活的小额度的信用贷款。“十五”规划项目的一份社会科学的调查(汪伟,2010)指出,在调查地区,农户贷款额度在1万元以下的占所有贷款农户的80%以上。可见,在农村金融市场,小额贷款占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且农村金融组织应考虑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使用简单灵活的借贷手续。

第四,推动金融机构多样化,形成完整成熟的金融体系。具体需要以下几点:(1)积极促进民间金融正规化,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予以承认、扶持或取缔。而不是让一些正常民间金融,在正规金融的排挤和政府的打压下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转入地下(胡国峰,2009)。正规化利于监管金融系统、防范金融风险和完善金融体系。(2)为民营金融机构制定相对宽松的利率政策。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合理竞争,根据借贷双方的意愿制定利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彭小贵,2008)。(3)完善农村保险市场。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证农户的利益,提高其还款能力。(4)对违规操作以及濒临破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市场退出处理。退出机制能倒逼各类平台合规发展,保护消费者权利。

第五,发展多种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主体的多样化,鼓励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主体应深化服务,发展如协商、第三方调节、申请仲裁等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方式,维护农村客户的利益,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培养农村居民的使用习惯。

五、总结:江西民间金融未来发展展望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关注点,当目前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因信贷资金供给困境而陷入迷惘,当现行制度无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农村金融社会关系和潜在风险时,我们可以思考互联网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创新性和适用性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加强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并提供更多服务,农村金融改革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尽管互联网为农村金融开拓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变革经营模式、完善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只是一幅“乌托邦”式的理想图景,但这极有可能是推动农村金融渗透到农民以及低收入人群、走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孙学敏,赵昕.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07(8):61-64.

[2]杨晰平,赵庆.农村金融新趋势——互联网+农村金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8:14-15+37.

[3]黄燕平.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潘林.反思农村金融改革三十年—困境与思路[J].调研世界,2007(07):3-13.

[5]叶青,林江,杨涛,唐云锋,阮静,王光俊.聚焦互联网金融监管[J].财政监督,2015:29-35.

[6]汪伟.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7]胡国峰.试论农村民间金融的正规化[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彭小贵.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信息化建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