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闪光

2016-05-30何玉琴

甘肃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意义

何玉琴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107—01

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在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后,语言表达能力仍然较差,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语文老师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应该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和指导,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明确阅读的意义

阅读对人生的意义,古往今来,许多中外先贤都有精辟的论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是汉代淮安王刘向对于读书的认识;“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于读书的认识;“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彩、可以长才。”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对读书的认识;“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这是陶行知先生对阅读的认识……,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宣讲,既要讲深,讲透、让学生明白,更要讲活、讲美,让学生有清风拂面之爽快。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让他们理所当然地把阅读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要认真地对待阅读。

二、改善阅读的手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往往能使学生自发地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激发阅读的兴趣。其次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发奋读书的典故。如:悬梁刺骨,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再次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班级上成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拿出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并且让学生写阅读感受,督促学生读书,一旦真正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视为一种享受,它将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保证阅读的时间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小时可以阅读10000字,即使慢一点的,一个小时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约10万字的书,如果每天读一个小时,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书,中学三年就可以读50几本。这样就能很好地对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中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对学生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注重阅读的方法

读思结合对于阅读的内容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一定要培养读与思想结合的方式,对所读的书有所感悟。教师要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让同学们把所阅读的作品围绕“怎样写的”进行思考讨论,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是为了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作者、文本、生活进行对话,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可批注也可摘抄,让学生准备好阅读记录本进行识记与整理,书读得多,摘抄的也越多,教师随时可以定期检查,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记下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故事新编……。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进行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本故事等,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能感悟文学作品中语言大师的精妙。

除此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精读和略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远离粗俗,亲近经典,以好书为朋友。学会把书读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做到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真正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让书籍成为灵魂的营养液,让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闪光。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意义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