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振华:环保局局长引咎辞职的背后

2016-05-30

党史天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解振华局长

1998.3- 2005.12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2005年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期间,因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现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并引发贻害巨大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污染水甚至波及黑龙江下游的俄罗斯部分地区……12月2日,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错过了解除污染隐患的最好时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公司双苯厂上空腾起蘑菇云的那一刻,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并未意识到:他的政治生涯会因此突变。事发当天,这位56岁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像平常一样,在北京西直门南小街115号从容地批阅着文件;而在11月14日,爆炸后第二天,环保总局官方网站披露了他出任该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组长的新闻。

但污染不会因人的轻视停止脚步。双苯厂距离松花江只有500米,还有排污管道与之联通。爆炸产生的苯、苯胺、硝基苯等污染物,将混在废水中侵入大江,总量约100吨。“化工厂距离水源太近是污染的最直接原因。”环保界人士评论说。但10月29日,解振华授予21家单位“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肇事者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名列其中。

长约80公里的污染带顺水而下,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它流过了舒兰、松原、双城等10余个市县,直逼拥有900万人口的哈尔滨。苯及其衍生物是生命的杀手,致癌、致畸形、致基因突变,并会伤及人的中枢神经、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

吉林省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11月13日下午———爆炸5小时后,省环保局以“重要信息快报”的形式,将事故情况上呈总局值班室。由于当时检测数据尚未最终确定,也就没有数据报告。

另据吉林省环保局称:11月14日晚7时左右,省环保局又以“专报信息”的形式将污染情况通报总局。在总局一位副局长的坚持下,此事在当晚又上报国务院。15日晨,一位副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但此时的解振华似乎还没有觉察到事态的严峻,只派了一名专家赶往现场。直到17日,国家环保总局的应对措施仍未出台。

“这个通报过程是有据可查的,我们尽到了责任。”吉林省环保局一位人士说,并展示了相关文件。但在12月1日召开的环保总局电视电话会议上,相关领导将过错归结于地方环保部门的瞒报。

由于环保总局的高级官员均不愿接受采访,针锋相对的两个观点无法得到最终验证。但总局一位人士曾称:“老解确实有点麻痹大意了。他太相信地方上的人了,以为事情并不大。”

权威失语,引咎辞职

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宣布即将停水4天时,解振华又一次错过了机会。吉林石化一度称“爆炸沒有造成污染”,但公众对此深表怀疑,他们寄希望于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说法,因为它可以超越地方利益。但直到23日,冰城民众为水打破脑袋时,环保总局才召开新闻发布会,直面污染事件。此时距爆炸已经10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12月2日发布的通报中称:松花江重大水污染发生后,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为此,解振华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辞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职务,这一请求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解振华去职的消息公布后,有人提出疑问:同样是中石油造成的事故,为什么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后,辞职的是中石油老总马富才,而这次却轮到了环保总局局长?一位政治学者解释说:“井喷中死亡243人,2400多人受伤,是安全生产事故,主要责任在企业内部;而双苯厂爆炸,造成8人死亡,造成的危害集中在环境上。”

污染带在不断前行。专家估计:在12月10日前后,它将进入黑龙江,那是一条国际河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对岸的人称之为“阿穆尔河”。而在12月15日之前,污染带可能抵达俄罗斯城市哈巴罗夫斯克。

俄罗斯官员对中方处理结果表示关注,有关组织希望中国重视生态保护。“解振华的辞职也是迫于国际压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身边人对他的评价

从出任局长到去职,一共12年;为环境奋斗则有23载。因此,解振华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资深的环保局长”。“他把环保的‘冷板凳坐热了。”《中国青年报》评论说。在其任内,国家环保局于1997年升格为“总局”,位列正部级单位;2005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总局向媒体通报将叫停30个违反环评法的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179.4亿元。此后,解振华和他的同仁又曝光了46家没有配套脱硫装置的电厂,这些雷霆手段一时被称为“环保风暴”。“环保部门要有为才有位。”解振华常用这句话激励属下。

而在同事的印象中,解振华是一位学者型官员。武汉大学环境法教授肖隆安证实了这个说法,他是解振华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着国家环保总局的法律顾问。解振华1977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1993年拿到了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环境法研究所的硕士学位———当时,他已经升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他是个认真的学生,尽管很忙,但基本不缺课。”肖隆安回忆。

解振华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中国环境立法研究》,通过了肖隆安和中国法学泰斗韩德培等专家的答辩。活学活用的风格即刻体现出来,毕业后他召开会议,强调环境立法的重要性。

肖隆安对学生的引咎辞职既遗憾又赞许:“这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反思者则认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59条虽已明确了引咎辞职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但实际上践行这一条例的官员还不多见,像解振华这样的领导更是凤毛麟角。

2006年11月22日,解振华辞职约一年后,国务院公布了对其他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德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吉化分公司董事长于力、吉化分公司双苯厂厂长申东明等9名企业责任人员遭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大过、撤销党内职务、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

地方环保局的负责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吉林省环保局局长王立英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吴扬则被予以行政警告处分。

气候部长的喜与怒

解振华辞职后的一年间甚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他一直深居简出,即使偶尔公开现身,也是参与一些与环保有关的非官方活动。

2007年1月,解振华被任命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此后,解振华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上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被称为“气候部长”。

一位和他交手多年的谈判代表说,解振华是一个“强硬”的对手,有非常强的气场。在解振华看来,和外国人谈判,就得要硬气,“你不硬气,不但争不来利益,还得不到尊重。”很多谈判对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在同事的眼中,解振华是个“工作狂”,不停给自己加任务。为了不让德班大会无果而终,解振华的日程表上,除了大会,小会也不断。与基础四国、77国集团、美国、欧盟等的反复多边或双边磋商,让他的两位翻译常常吃不上饭。

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再次拖入“加时赛”后,解振华奔走在会场和不同的会议室之间。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在最后关头,还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振华直言道,“这就是搅局”。他质问说:“这时候还在提新要求,到底是想办成事呢,还是想办砸事?”2011年12月11日清晨,冗长的德班气候大会终于宣告闭幕,大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

2015年2月,解振华担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4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共有170多个国家当天签署这一应对气候变化里程碑式协定。在发展中国家方面,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体现了大国担当。中美发表声明说,两国在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后,将采取各自国内步骤以便2016年尽早参加《巴黎协定》。而《巴黎协定》的签署,中国方面,解振华可谓功不可没。

(摘自《南方周末》2005年12月8日,《老人报》2011年12月12日,新华网2016年4月22日)

猜你喜欢

解振华局长
谁把局长推下水
局长发烧了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
谁都可以当局长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
解振华副主任出席“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
局长家的狗
气候部长解振华的喜与怒
解振华:中国将投两万亿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