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世恩:唯一被“记大过”的副总理

2016-05-30

党史天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石油部石油工业会战

1978.3- 1982.5任国务院副总理,1981.3- 1982.5兼任石油工业部部长,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因“渤海二号事件”受到“记大过处分”

1980年初,“渤海二号”钻井船由于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等原因,造成钻井船翻沉、72人死亡的特大事故。康世恩因负有领导责任,被记大过处分。康世恩成为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但同时,他也是被誉为中国最受敬重的“石油赤子”第一人。

新中国石油勘探的第一次突破

康世恩出生于河北怀安县田家庄,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抗战全面爆发后,康世恩先后担任120师民运部工作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晋绥八分区专员。

解放战争期间,康世恩担任晋县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3军9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8月26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第9师政治部主任的康世恩,刚刚参加完解放兰州战斗,正准备跟随彭德怀挥师新疆途中,接到解放军总部的命令,任命他为玉田油矿的军事部代表,接收玉门油矿。从此,他便投身于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的事业,同石油工业结下不解之缘。他领导了为共和国能源工业奠基的“十大石油会战”,催生了大庆、胜利、辽河这些中国最有名的油田。

在康世恩的带领下,油矿生产形势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并陆续发现了石油沟、鸭儿峡、白杨河等油田,很快投入开发,使玉门油矿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6.9万吨,至1958年达到年产140万吨的最高峰。玉门油田的开发,在苏联专家特拉菲姆克的帮助下,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油田正规开发方案、第一个进行油田边缘注水开发,为大庆以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经验。

1953年初,康世恩被调到北京,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在当时国家的诸多工业部门中,最薄弱的是石油工业。1955年9月,康世恩赴苏联学习考察。次年2月,康世恩回国。4月19日,康世恩率领苏联专家和石油部工作组,来到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克拉玛依。克拉玛依黑油山1号井在1955年11月喷出工业油流,但对这个地区的勘探前景,苏联专家认为不太乐观。

面对苏联专家的质疑,康世恩提出,要在克拉玛依地区3900平方公里的广大范围内,部署10条钻井大剖面,甩开钻探,进行区域综合勘探。这是我国石油勘探史上第一次整体解剖一个大型盆地,是学习苏联勘探经验,结合新疆实际运用的大胆方案。

1956年9月,有23口探井喷出工业油流,探明含油面积130平方公里。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石油勘探的第一次突破。那首脍炙人口的《克拉玛依之歌》,后来唱遍全国,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曲壮歌。

发现大庆油田

1958年2月,邓小平作出石油勘探重点东移的重要决策以后,康世恩把松辽盆地作为战略东移的主要突击方向之一,并倾注心血抓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

1960年代初,康世恩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为我国石油自给做出了重要贡献。“铁人”王进喜,就是康世恩和余秋里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发现的。康世恩与王进喜的感情非比寻常,他总是亲切地叫王进喜为“老铁”。

当时,国家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困难,苏联又撤走专家,中断我国的石油供应,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作为石油会战总指挥的康世恩,代表石油部党组向党中央表示:下决心拼命也要拿下这个大油田。他亲自组织调遣各油田力量,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展开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工作。

在此期间,康世恩身先士卒,带领几万名会战工人,敢打硬拼、艰苦奋斗,夺得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此后,康世恩挥师南下,进入地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渤海湾地区,组织指挥胜利、大港、辽河等石油会战。创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石油基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

副总理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

1979年11月25日拂晓,渤海湾风急浪高,突然一排几丈高的大浪涌来,几十吨重的一艘石油钻井船翻了,72人顷刻沉入海底。这就是震惊国内外的“渤海二号事件”。

事件发生后,石油部很长时间未向上级报告,事发8个月后,死者家属写信向中纪委告状。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知道后说:“这事要管,这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党委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拖着不报?一定要查。”

当时,主管石油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康世恩对这起重大事故极为震惊,他及时果断地向有关部门作出指示,令全力查清事故原因,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那些日子,康世恩悲痛之余,时时思索事故的诸多因素。

中纪委查明情况后,立即给予了通报批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被解除职务。

康世恩对这起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要不要给处分,政治局几次开会研究。黄克诚始终坚持要给处分,否则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康世恩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开发大庆油田,乃至对中國的石油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但功是功,过是过,赏罚要分明,政治局最后表决通过,给予康世恩记大过处分。此决定公布后,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康世恩成为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受记大过处分的第一人。不久,康世恩在国家经委党组扩大会议上做了认真的检查,他为牺牲了72位同志而深感痛苦和内疚。

1981年初,中国石油工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油产量趋于下降,再不采取措施后果严重。国务院为解决石油“滑坡”的局面,考虑调康世恩回石油部兼部长。面对严峻的局面,他不顾个人得失,毅然主动提出回石油部工作,要力挽狂澜,扭转颓势。要知道,他这可是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到部门工作呀!而康世恩坦然地接受了。同年,在第五届人大代表提案的呼吁下,事故中的沉船被打捞上岸,并查清了翻沉的真实情况:经科学鉴定,确认不是石油部的责任事故,而是该船体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1982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鉴于近两年康世恩同志在石油工业部的工作卓有成效,国务院决定撤销对康世恩同志记大过的处分。”

康世恩始终把国家利益和组织决议放在第一位,虽背上了处分,但他仍抱病上阵,从不气馁、不松劲。他在油田与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生产1亿吨原油的包干方案。

康世恩一工作起来就进入忘我境界,眼前和心里除了工作外,一切都淡出了。有这样一个小插曲,他主持半天会也不上厕所,回家一进院子却直奔厕所。

康世恩办公室的灯光每天总要亮到午夜。老工人也许不知道,这位部长不久前曾与死神恶战并战胜了死神:他1985年因患膀胱癌住院并战胜了癌魔。在康世恩和石油系统各方面同志的努力下,第二年石油生产形势就出现了新的生机,产量开始稳步回升,后备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石油工业改革方案也一项项随之出台。康世恩为中国石油工业立下了新功。

康世恩后来任国务委员,退居二线后又先后任中顾委常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

1983年,中美合作的合同区“崖13- 1”构造发现了天然气。3年后,中法合作的北部湾“涠10- 3”成为中国在南海的第一个投产油田。多年前康世恩说:“莺歌海不搞出油气来,死也不撒手!”那时,他总说:“南海什么时候才能有我们的一口油井啊!”

1993年5月,康世恩到中南海向江泽民总书记作了详细汇报。康世恩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重视。1993年初,国务院决定塔里木盆地局部对外开放,其他许多建议也逐步付诸实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1994年,癌魔再次向康世恩袭来。康世恩弥留之际,用力睁开眼睛,手微微颤动。康卫平及工作人员知道他有话要交代,急忙拿来纸和笔。老人艰难地写下了一个歪歪斜斜的“油”字,笔突然从他手中滑落,他怀着深深的不了情走了……石油战线的人忘不了康世恩,称他为“石油赤子”。

康世恩去世一年后,当时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位于莺歌海的“崖13-1”建成投产。

(摘自《世纪风采》2015年第4期,《半月选读》2013年4月25日)

猜你喜欢

石油部石油工业会战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库尔斯克会战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年度石油工业优秀QC小组(201个)
伊政府称不延长美军撤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