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逝》中子君悲剧原因分析

2016-05-30赵航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女性伤逝

赵航

【摘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忧愤深广著称旨在表现麻木的中国人民进而抨击中国旧社会的封建制度,值得探讨的是这种表现在女性身上体现的更加深刻,从而导致女性的悲剧性意味更加明显。本文通过对《伤逝》的新女性子君悲剧原因的深入分析,认为导致新时代知识女性悲剧的原因是新女性与旧思想、家庭、自我的冲突。

【关键词】:《伤逝》;新女性;悲剧原因

《伤逝》是鲁迅笔下唯一的爱情小说,女主人公子君即是鲁迅笔下新时代知识女性的悲剧形象。鲁迅善于直面社会,揭露社会现状并进行批判,像是给读者泼上一头冰水,由外而内的感觉到心寒。

新女性与旧思想冲突的悲剧

所谓的“新女性”形象,“新”是相对“旧”而言的,旧女性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熟背三从四德,遵从三纲五常,缺乏教育,思想停滞;而有着自由独立的思想,向人们宣告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新女性子君;不顾家人反抗执意要和涓生自由恋爱同居的新女性子君;在这个时代里,子君的思想和行为都显得格格不入,实属异类。

子君生活的背景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子君解放了旧思想,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成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新知识女性。

谈到旧思想,中国的封建思想在老一代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只知道坚守老一辈留下来的思想,这似乎成了他们代代之间默认的传统,竟成了一种默契,而且还是隔代的。婚姻之事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子女不得不从,而子君这类有着新思想,要恋爱自由,要为爱同居,长辈们会觉得有这种思想的人是异类,会因为与这些人扯上关系而感到耻辱。这就注定了子君在这个封建思想横行的环境下寸步难行。当然也体现出了封建观念对女人贞洁的重视,子君在这个时代属于不贞之人。

封建还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一个文化专制的时代,“独夫专制”。[1]重视阶级思想,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思想竟一直被视为标杆,这样的封建礼教把中国弄成了一个“制造顺民的大熔炉”[2],而在这个几乎都是顺民的大熔炉里,这两位女性俨然成为异端,“中国大约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漆黑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进去,都变成漆黑。”[3]一系列的旧思想让她在这个时代下举步维艰,她与旧思想的冲突的悲剧。

新女性与家庭的冲突的悲剧

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是盲目的。“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涓生失去子君之后的独白,他们在一起是为了爱,是盲目的爱,涓生在一年的同居之后,觉悟了过来,也许是看到了子君的“堕落”吧,“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子君由原来谈论着新思想的有志青年变成了如今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而所有的乐趣都在这做饭和饲养家禽之中,让丈夫觉得婚后生活的平淡乏味,而开始对子君的爱意变得淡漠。“小说的重心可能不在那失败了的爱情本身,而在于涓生明确意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的婚姻以后,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不说”出爱情的已不存在的真相,既是“安于虚伪”;“说”出,则意味着“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而且确实导致了子君的死亡”。[4]和丈夫感情因各自的改变和现实而变得淡漠加速了子君最后的悲剧。

子君和涓生的爱情,都是在時间的沉淀中悄无声息的改变了他们,让他们的爱情变得不纯粹起来,陷入一个窘境之中。改变——是足够催化一段爱情走向终点的。

旧思想中女人对男人的经济依附在子君身上尤为体现,子君在同居后,一心致力于料理家务,洗衣做饭,丝毫没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境况很差,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子君也从未想过要出去找工作,这体现了她的旧思想,认为女人就该在家里呆着,不出去抛头露面,很多学者在研究《伤逝》时,将它和鲁迅在北京女子高中学校做的一次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经济权”联系起来,因为鲁迅是在那次演讲之后写的《伤逝》,演讲中鲁迅说到“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重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为钱所卖掉”,[5]认为经济独立是爱情圆满的基础,而子君对涓生的经济依附也是她走向悲剧的导火索。

新女性自我冲突的悲剧

子君思想中明显带着封建性,她是负载着传统气息的五四新知识女性,所以在同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变化,都体现着她旧思想的发端最后升华走向了人生尽头……子君是有个性的女性,当她坚决沉静的说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时候,是她新思想的体现,在他和涓生去寻住处的时候别人投来异样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无畏、不关心,坦然如入无人之境。俨然像一个新知识女性,可在我看来,她仍没有冲出旧思想的包围,她之所以会毅然决然的和涓生在一起,是她對涓生疯狂的近乎痴迷的爱情,崇拜,也是一种爱情吧,“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为什么她总是微笑点头?从字面看来,她和涓生聊天的时候没话好说,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观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子君都赞同,总是点头,为什么两眼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好奇是对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由此看来,子君并不能完全体会涓生的感受,她只是做一个听众,其实她并不太懂涓生讲了些什么,只是近乎盲目疯狂的爱和崇拜他的丈夫涓生而已。大家在她身上看到的新思想,只是萌芽而已,在婚后生活里她思想又恢复了原始状态(一般旧式妇女的样子),她每天为做饭家务操劳,为喂狗养鸡操心,还有和那小官太太的暗斗,导火线便是两家的小油鸡,她的生活里还能看到任何“新”吗,子君自我个性的变化让她与当初的自己和涓生愈加冲突。

子君个性的改变也表现了婚后生活的她自我的丢失,处于迷惘状态,当她摈弃一切闲言杂语,就是为了和涓生结婚,可是结婚之后发现婚后生活不尽人意,在涓生失业找工作的时候,子君这种消极的心态更是体现“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变化。她近来实在变得很怯弱了,但也并不是今夜才开始的。”这也说明子君慢慢的迷失自我,处于一种迷惘颓废的状态,子君的脸色一直都是苍白的,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瘦的臂膊,涓生向她吐露心扉的时候,“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仅有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富有生气的子君,她文静、内敛,消极的心态让她选择了消极的行动,回娘家,丧失自我,最后在人们的指指点点和长辈的指责声中选择了死,体现了她思想的狭隘性与封建性,新女性固然应该是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的。

总结:由此可见,子君这位女性形象的悲剧原因包括封建思想冲突、家庭冲突 、自我冲突。子君是反抗旧时代的女性人物,但由于自身局限而反抗的并不彻底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注释:

[1]易白沙:《孔子评议》,《新青年》第一卷第6号,转引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2] 吴虞:《说孝》,《吴虞文录》上卷,转引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3] 鲁迅:《鲁迅全集·两地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5页。

[5]鲁迅:《鲁迅全集·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参考文献:

[1] 鲁迅.伤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②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新女性伤逝
逆境重塑与缓慢蜕变
“新女性”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劝诱与牺牲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革命救赎与大众娱乐:20世纪30年代左翼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