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镜自照中的对自我的终极解读

2016-05-30任远航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拉康麦克镜像

任远航

《鸟人》是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一部关于一个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企图再次插上“翅膀”,渴望重归荣耀和光芒的故事。

精神分析理论中拉康的镜像理论针对婴儿照镜子的二次认同得出结果,第一次认同是婴儿以为镜子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这是错误的,而人生恰恰就是从一次美好的误读开始的。随后,婴儿逐渐长成,开始进行第二次认同,认识到镜子中的那个人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的镜像,从而开始认识到镜像所带来的区别和不同。

而拉康的镜像理论延伸至《鸟人》的解读中,则对男主角瑞根人到中年,失意不顺的演绎生活提供了一种自我救赎的途径和范例,能够把瑞根从镜中得到的误读,转化为从镜中的得到的自我救赎与和解。

1、初次观镜,英雄情结的误读和渴望

影片一开始,就是瑞根悬浮在家中,留给观众一个后背,盘腿对坐于明亮的窗户前,随后起身穿衣,与女儿视频。家中就有一面类似于戏剧后台的化妆镜,观众第一次看到瑞根的正面形象,就是通过镜子,同时镜中出现的还有墙上挂的鸟人海报,象征了曾经的辉煌和荣誉。随后是瑞根抬眼看向镜中自己的镜头,摄像机转移拍摄瑞根本人的脸,上面写满了人生失意。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瑞根不仅事业滑坡,英雄主义不再,同时家庭生活也频频受阻,与女儿的关系恶化让他更加手足无措,无法正式这个现实生活。随后與男演员麦克的合作中,也因为他的专权跋扈而深感无力挫败,由此就更加激发对镜中曾经那个英雄的“本我”的渴望,并误读式认为镜中人就是自己。

统观整部影片,故事演绎发生在剧院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之内,后台中的许多镜子无疑暗中加深了镜中英雄主义的执念。拉康的镜像理论中,“镜子,在镜像与他人之间反复交替,赋予它一种感觉即它也是一个整合了的存在、一个完整 的人。”镜子使得主体开始从“支离破碎的身体”转向“它的整体性的矫形术图像”①这个“理想的自我”甚至开始说话发声,说“那个跳梁小丑,才能不及你的一半,穿着一身罐头却赚得盆满钵满”,②声音就像一个欲望的恶魔一样徐徐传来,伴随着瑞根凝视于镜子前,不断自我调整深呼吸,可是欲望的恶魔,那个镜中强势的自我的声音却不断传来,诱惑着现实中的自我,以堕入更加堕落的深渊,甚至到最后几乎赤身裸体的瑞根在大街上行走,没有了镜像的迷惑和假拟,现实生活原来这般无情,而英雄的自我更无处可寻。

2、再次观镜,从镜我中超脱认清自我

虽然镜中自我魅力非凡,依旧强大收获幸福人生,但是真实世界的力量不能够被否认。麦克在帮助瑞根认清镜子存在以及英雄幻想中起到了作用。片中的麦克也可认为是瑞根的另一种自我镜像投射,是他所向往的肆意妄为、年轻气盛、充满着干劲与冲动的资本,这是已过中年,体力和精神都不再年轻的瑞根所不具备的。而麦克本身就是对瑞根的另一种镜面对照,更好地促使瑞根从梦境中醒来。

二人在片中一直是敌对的,就像照镜子时的面面相觑,对立而站。麦克不仅在事业上对瑞根有所冲击,背着他去见记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和声誉,为人也更加肆意妄为;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瑞根看到他极其重视并想要修复关系的女儿与麦克亲吻,侵占了女儿的爱,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理想与家庭雙双失意的困境,而麦克则是那个侵占者。所以瑞根对麦克的敌意,也可以理解对自己无能现状的体现,同时也是深受镜像困扰以至于积压许久最终爆发的结局。

影片结尾瑞根摘掉了酷似鸟人幻象的面罩,纵身一跃,朝向永恒的平静与满足飞去,摆脱了肉体的困境和精神的折磨,平静而安详地告别了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失衡。最后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他用枪以示挣脱镜像束缚,却意外获得观众热烈掌声,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真实还是镜像,最后只是打掉了鼻子,绑着绷带的瑞根像极了鸟人的扮相,而主人公也以极端艺术化的手法,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和和解。

3、终回观镜,光影世界的认同与超脱

有人把看电影屏幕比作镜子,观众在观看影像的过程中就完成了一次照镜子的过程。影片中的瑞根是一名过气演员,戏剧的表演类同于影像处理,观众都是在一个不可移动的座位上,在一个全黑的封闭环境中完成一个故事的窥视。戏剧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投射自身生活的影子,而观众也在看戏的过程中,收获了满足感。

影片中的镜子,除了两次认同之外,还带有新的救赎和超脱。例如女演员莱斯利为圆登上百老汇舞台的梦想而努力练习,付出颇多,但是却无法得到重用和尊重,甚至在舞台上还被麦克羞辱。瑞根就是在镜子前,安抚着对着镜子痛苦的莱斯利,这时的镜子更像是一种折射和照应,象征着超脱与救赎,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帮助。

而无论是影片中看戏剧的现场观众,还是屏幕前看电影的院线观众,也同样在对照他人故事的这面镜子中,找到自身弱点和闪光处,会因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心系苦乐,也能对照自身或者启发和救赎。观众在看到影片最后瑞根与女儿和解,自如生活流地谈论着开通微博、手拿鲜花一切顺意安然时,依旧不能忽略最后摘掉面具的决心和越下窗台的果敢,象征着精神的不灭和重生。

参考文献:

①崔露什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 [J]. 社会科学论坛,2009(02)

②宋娥《浅析拉康镜像理论及对电影的解读》 《文艺生活》2012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拉康麦克镜像
1/2的魔法
小王子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镜像
镜像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2017年西麦克展览公司展览计划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对《孟子》的误读?
镜像
精神分析批评中存在的几种对拉康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