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品评鉴赏

2016-05-30熊岭毛以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评意象情感

熊岭 毛以斌

品评鉴赏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高层审美活动。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言,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形象、音韵、语言、手法等,散文的情感、形象、选材、语言、手法等,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环境设置、情节铺展、细节刻画等,甚至戏剧的矛盾冲突、悬念设置、环境渲染、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都有品评鉴赏的价值。就一般文体而言,记叙文的开头结尾、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构思安排、遣词造句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议论文缜密的逻辑、严密的语言等等也在品评鉴赏之列。

学生在对文章词句、技巧、手法、风格反复的揣摩、比较、玩味中,思维层次完成由感性而理性的上升,受到高尚情操与审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文本的解读上升为高品位、高境界的解读。

一、品评鉴赏的层面

品评鉴赏有三个层面:常规鉴赏;联想、比较性鉴赏;创造性鉴赏。

常规鉴赏,就是联系语境,品词咂句、揣摩斟酌,从修辞手法、情感色彩、语体语义、写作意图等角度体会这一词、那一笔的表达效果、表达作用。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运用反语(修辞),意思是“丑态百出”(语义),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度厌恶之情(情感色彩)。

联想、比较性鉴赏,就是先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再进行比较鉴赏,从而发现一连串的“美点”。如鉴赏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联想到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经过比较发现:二者都表现了锐意进取、俯视一切的男儿气概,并包含了“只有不断攀登,才能不断超越”的哲理。

创造性鉴赏,是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充、创造,进行多元性地鉴赏。如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就可以运用此法鉴赏:

你的心灵变得极度纯粹,你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而陶然酣醉,你好像看到了生命那奥妙的光和影,你目之所及,一片磅礴生气,你想像的羽翼张开了,飞越长城黄河,掠过群山雪原,飞到一个红日、白雪交辉的世界,那里独立着一位绝代佳丽,她身着红霞一样的裙裳,轻笼着白云一样的薄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踏着碎雪,沐着朝阳,袅袅婷婷向你走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层面不是并列的,由常规鉴赏到联想鉴赏到想象创造鉴赏是一个对作品的理解逐步深入的过程。

二、品评鉴赏的角度

品评鉴赏可以从整体鉴赏:诗歌可以鉴赏意境、情感、形象,散文可以鉴赏情感、形象,小说可以鉴赏主题、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构思安排等。品评鉴赏也可以从细部入手。诗歌可以从音韵美、语言美、手法美方面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心理、侧面烘托等方面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生动、形象、传神、传情、铿锵、整齐、朴实、优美、深沉、隽永、飘逸、散淡等角度去鉴赏。

不同的鉴赏语言有不同的侧重。同样是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形象优美,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对偶的作用是使语言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同样是引用诗句,散文是为了平添诗意;说明文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增添趣味性;记叙文是为了表现人物。具体用词上,说“生动”和说“形象”不同,“霍霍燃烧”中的“霍霍”是拟声词,让人如闻其声,很生动;“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火焰”有形态,有动感,有色彩,就很形象。

三、品评鉴赏举隅

《再别康桥》这篇课文运用品评鉴赏的三种方法进行鉴赏,你会有一种含英咀华、余香满口之美。

(一)常规鉴赏

从情感角度鉴赏,《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淡如云烟的离愁,都表现得细致入微、真挚隽永。

从构思的角度鉴赏,这首诗别出心裁,清新飘逸。首先,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份。

从意象的角度鉴赏,全诗选取“云彩”、“金柳”、“波光”、“青荇”、“水草”、“榆荫”、“潭”、“浮藻”、“长篙”、“星辉”、“笙箫”、“夏虫”这些实际意象及“新娘”、“艳影”、“虹”、“梦”这些比拟性意象。两类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

从语言的角度鉴赏,可从美词美句入手。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浸透了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

(二)联想法鉴赏

联想法鉴赏就是读者借助自己的联想能力解读诗句联想的秘密,从而破译诗歌的内涵。

由离别诗的题材产生的联想——南北朝江淹有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至情至真之人吟咏过它:慷慨者如骆宾王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坚贞者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豁达者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忧思者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但论其缠绵婉转,一唱三叹也或许只有柳三变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以与本诗相论,可分明又多了些许的哀怨,少了些明丽飘逸的色彩。

如诗句的内容产生的联想——他在找寻什么呢?迷蒙的双眸里是否飘过苍苍蒹葭深处伊人的倩影,白露凝成的霜花是否亦如今晚的星辰般熠熠闪烁呢?也许并不如此执著吧?只是泛舟而下,兴尽而归,或许还可以一享“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浪漫,是呀,年轻的诗人曾经在这里洒下多少欢歌笑语,留下了多少温馨美好的回忆呀!

(三)创造性鉴赏

这种方法就是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将作品进行再创造,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学生可以由诗句想象出下面的情景:

那一天,天边飘动着你总也看不够的云彩,你——一位身着长袍、项系围巾、戴着金边眼镜的白面书生,漫步康桥——这座你的精神故园,你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这里盘桓了,只知道她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将你吸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哪怕是你已经身回祖国,心却被牢牢牵绕着,你轻轻地举步,轻轻的歌吟,轻轻的挥手……

夕阳下,河畔,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随风而舞,她多像你梦中的新娘呀,是陆小曼还是林徽音?巧笑美盼的艳影在你的心头荡起层层涟漪,你多想变成一只蝴蝶伫立枝头,化成一幕永不凋落的风景。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本文提出的鉴赏的三个层面循序渐进,一层一层揭开了《再别康桥》美丽而神秘的面纱,让人领略这首诗歌的无限神韵。

四、结语

中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凝聚着深沉的情感和厚重的人文精神。但是学生学习时往往只是“意会”,无法“言传”,教师教学时往往苦于没有“抓手”,这就很有必要交给他们一根“魔法棒”,这根“魔法棒”就是文学作品的三步鉴赏法:一般性鉴赏,联想法鉴赏,想象法鉴赏。推而广之,“三步鉴赏法”不失为品评鉴赏其他文学作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品评意象情感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