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策略

2016-05-30李丽徐海龙白东清乔秀亭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专业

李丽 徐海龙 白东清 乔秀亭

近年来,卓越人才培养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的话题。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提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大部分高校在结合本学校及相关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摸索一条如何培养卓越人才的道路。本文在分析了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 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们盼望子女们成才的愿望日益高涨,这就要求高校要尽全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人才。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通俗来说就是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开拓精神、有远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以追求超越当前水平满足未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开展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拥有较为广阔的专业理论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按照科学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制定出个性化培养方案,包括读书会、参加科研项目,企业实习等,还可以聘请由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领导担任兼职老师,开设企业大讲堂和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热情。另外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通过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和在企业一年左右的实践教学基地锻炼,实现人才培养与实践训练以及就业有效衔接。这样不仅可以推动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还可以使高校的毕业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提前做一下规划,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准备,提高就业率。总而言之,高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对于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更好适应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优秀学生搭建更自由、更开阔的平台提供支撑,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能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带动作用,形成竞争成才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养成。

二 卓越人才培养的特征

卓越人才培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实践能力

通过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验方面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全程负责实验过程的形式,遵循实验知识由浅到深、由验证性实验到综合创新性实验的规律进行,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习方面,强化校企联合培养,由行业企业深入到人才培养过程,有一年或以上时间深入到企业实习。在那里,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行业概况,学习到在学校学不到的专业知识,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学习与人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本人的三重利益融合。通过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情况,回学校后有针对地选修部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和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互补。

(二)专业能力

卓越人才培养要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基本能力是通过大学的方方面面的教育获得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而专业能力培养是与其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将专业课分解成若干模块,形成有梯度的教学体系,一年级普及专业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概况,提高专业兴趣;一二年级进行数学、英语、基础实验等课程学习,为以后学习做好基础准备;三年级侧重专业综合性实验及实践教学,根据一二年级学习的部分知识,深入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可参加老师的部分科研项目,也可以自主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到企业学习,使自身的能力有质的飞跃;四年级侧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培养,在企业学习或者实验室锻炼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也就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建立“强基础、重实践、突创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关键。从认识的角度来说,是更有深度更有广度地看待世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是将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于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所以创新是无限的。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首先,实验是让学生切身观察和经历的最有效途径,可以从基础实验教学抓起,采用递进式分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分层次设置实验内容,用科研的视角和思维改革传统经典实验,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其次,搞好课堂教学。教学是高校的核心环节,所以应该让专业素质强、实践能力强的老师走上讲台,因为好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领悟很多知识。第三,高校要通过教学、科研及实践,营造出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比如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讲座,科研教学周等活动,以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申报或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专门的老师给予指导,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提前到实验室或企业学习,通过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各类竞赛等锻炼,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三 改进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鉴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特征,如何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做到最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各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在考虑学生的特性及专业设置的前提下,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比重和投入,注重学生个性与共性的有效结合,提高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践效果。可采取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具有专业特色又能注重学生特性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通过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学习企业的专业技术及管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例如,第一年和第二年进行校内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第三年到第四年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回来后针对企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修部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互补,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不可缺少的。高校一方面可以组建以知名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方法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迪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有条件的学校采取“小班”教学,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型师资队伍的比例,加大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对于下基地且参加企业内实践项目的老师给予奖励。同时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和企业家大讲堂的活动,拉近学生与企业领导专家之间的距离,做到学生和企业家的有效沟通,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更好地培养专业兴趣。另外鼓励老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在线学习、观摩教学、专业实践等方式培养老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

(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其他科技活动,增加“科技创新学分”的奖励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竞赛、发表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这样学生提前接触一些科研课题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卓越人才。所以应该在加强课程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同时,构建适合学生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范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大资助比例。学校也可以成立类似“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之类的部门,来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实现校内外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李定清.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3).

[2]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

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3]李丽,徐海龙,白东清,等.关于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思

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7).

[4]林华东,张慧典.创新培养模式,造就卓越人才——以

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

院学报,2013,31(1).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作为 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