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剩余价值论在现代社会理论实践中的发展转型

2016-05-30赵惠平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共享政治经济学货币

赵惠平

【摘要】“剩余价值”的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社会主义部分如何表述?这在现今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从全新的视角,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独到的提出了“潜在价值论”的观点。文章从新视角追根溯源的揭示了货币经济的原始本质,并将当今世界上政治理论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作融汇的全面性的统一梳理思考,为在世界上建立起具有广泛包容性和充分公允性的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基础;本文全新视角的理论探索和尝试,为党中央关于在国际政治领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提供了独到的 思想诠释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政治;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论;潜在价值论;共享;货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首先是它的革命性,即为正义、为被压迫阶级求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寻找意识形态精神理论武器,为全人类正义的被压迫民众的彻底解放而张目。这个宗旨是永远不会变的。而其科学性,则因为在不同的革命时期,革命斗争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理论层面上的理论立论及结论形态上的变化。例如,在阶级斗争激化表现的时代,被压迫阶级的当务核心目标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随着阶级斗争激烈化时代的基本结束,则需将“无产阶级专政”修改为“人民民主专政”,这样,方更符合新的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对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我们也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在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的把这一理论一以贯之的辩证的转换为指导我们今天革命事业前进的理论指南,若仅从传统的僵化的概念上去理解,则似乎会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会发现,这其中隐含了一个理论上的悖论,即:如果把每个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都全部分还给各个人,那社会岂不是没有了积累,没有了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而若把这些“剩余价值”收归国有,那又岂不是国家“占有”了劳动者的“剩余價值”?因此,“剩余价值”的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社会主义部分,事实上就处在了一个难以名状的尴尬位置上。这个悖论的理论起始点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而马克思又强调说“劳动是没有价值的”。劳动,既“创造了价值”;但劳动又“没有价值”,这两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理论命题怎样能够统一起来得到辩证的解释呢?这在理论上也至今没有被完善过。马克思指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革命的,但如果仅从上述理论悖论出发,则很难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的推导出此结论。因此,在今天这个以和平发展为主导性世界潮流的时代,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目标的时代,因而在理论上也应具有明确的公允性的时代,上述理论悖论就很难取得公允性的理论说服力。

如何走出这个理论疑难的怪圈呢?我所发现并创立的“潜在价值论”,成功地破解了上述理论的疑难怪圈,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一、潜在价值论简要介绍

潜在价值论认为,劳动,并没有创造价值,劳动,只是把自然界潜在的价值转化出来,因此,劳动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媒介力的作用。原始公式的建立全部的直接可消费物质价值量,被参与转化活动的全部媒介力单位量所分割,这是一条基本定律。

其表述公式如下:

我们用W表示劳动转化出的物质价值量;用M表示为转化出该物质价值量所支出的媒介力单位量;用J表示单个媒介力单位应当分配到的物质价值量,其公式就是: ;媒介力单位的量,是靠经验比较得出的,例如,在原始社会平分物品的时代,假定10个人打得一只野羊,这时候单个人所付出的媒介力单位的量,大体上是被当作平均的一份来看待的,这就有了: ;一媒介力单位,即一个人,平分到其中的一份:1/10只野羊。若野羊的重量有80斤重,则每人可分到8斤。若拿劳动转化出的物质价值量,来分割为转化该物质价值量所付出的媒介力单位量,就得出每一单位物质价值量中所包含的媒介力单位量,也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价格: ;即,一斤野羊的价格是0.125媒介力单位(0.125元)货币,在其原始本质意义上,它其实就是媒介力单位量的符号。虽然,原始时代的媒介力单位还没有蛹化出明确的货币形式(稀有贵重物品、金、银、中国的方孔圆形铜币、法国的法郎、德国的马克等),但,人类理性意识所产生的平分物品的观念,一开始就既是一种理性道德观念,也是一种理性计算观念。也即,本质上的计算关系,是一开始就内在存在着的(本文只是简要介绍,我们暂不去演绎那些详细的蛹化过程,相信诸君是能够理解的)。我们以G代表价格,其公式就是: ;物品的交换,大体上也是以通过衡量各物品在其被转化出来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媒介力单位的量,来作为交换依据的。例如:一亩地,一个人花200天时间播种耕作,收获了250公斤小麦,把一天的劳动量看作一个媒介力单位,那就是:

1个媒介力单位合1.25公斤小麦,也即1公斤小麦的价格是0.8元;同样,一亩地,一个人花100天时间播种耕作,收获了200公斤玉米,那就是:

1个媒介力单位合2公斤玉米,也即1公斤玉米的价格是0.5元。所以,物品交换过程中的1.25公斤小麦=2公斤玉米,事实上是人们以平均经验所衡量的媒介力单位量相等的关系来进行的。媒介力单位量,一开始是笼统被把握的,没有单独的形态,在历史的蛹化过程中,被逐渐衍生为一种有形的货币,即符号的形态来表示。因此,货币深层次的本质性质,不应被看作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通过所转化出的物质价值量与平均媒介力单位付出量的衡量比较,所换算出来的媒介力单位的量的证明符号。

我们把1个媒介力单位量的符号确定为1元,上述关系就是:

即,1元=0.1只野羊=1.25公斤小麦=2公斤玉米

二、潜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比较

我们将剩余价值论发展转型为潜在价值论;将它的理论起始点劳动价值论发展转型为转化价值论,这样,能够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社会领域中,以更充分的公允性,揭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规律。包括原始社会、自然家庭经济,以及现代社会和未来全部社会,从而,这为恩格斯提出的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的设想,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1、家庭的封闭的自然生产劳动,也可以以这个公式来看待,即:自己所付出的媒介力单位量,分割自己所转化出来的全部物质价值量。

2、劳动价值论,把价值物看作是“凝固在商品上的物化劳动时间”,转化价值论则是把该概念中所包含的复合状态的实质性元素进行科学的分离,实现了价值物实物量与劳动量的既有结合又能从本质上解析分离的认识,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劳动是没有价值的”这一事物的本质。

3、按照原来把商品价值看作是“凝固在商品上的物化劳动时间”的观点,商品一经生产制造出来,它的“价值量”就固定化了,商业流通过程的劳动报酬和利润,是生产者将物品所固有的价值量让渡出来一部分所形成的。而潜在价值论则不是这样认为,潜在价值论认为,价值物在被提供给消费者可供直接消费之前,它的从潜在价值状态到直接价值状态的转化过程都是还没有完全完成实现的,商业流通服务劳动,是转化过程中媒介力支出的继续增加,将该物品生产出来的劳动,只是整个转化过程所支出的全部媒介力单位量的一部分。这样来理解物品的价值渊源的本质,就更简单明白,更易于被把握理解认识。

4、潜在价值论对物品生产、流通、分配历史过程的认识,超越了现有政治经济学只能局限于商品经济阶段的有限视野,而是将政治经济活动的认识,一以贯之的发展到对一切社会形态生产分配活动定性定量运动关系的分析认识。

5、运用潜在价值论,能够从更深刻渊源本质上揭示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剥削的历史原因,从而更本质的论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客观必要性。

因为潜在价值物价值量在自然界中分布是不均衡的,所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就无疑于认可了这种不平等。例如,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的人,他需要付出更加辛苦的劳动(支出更多的媒介力单位量),而其收获还是没有在肥沃土地上耕作的人多,这样长期的历史积累,差别就越来越大,最后自然就形成了弱者有求于强者,被强者兼并收购,自己沦为雇佣劳动者的结局!(本文不研究“所谓的原始积累”“是以血与火写在历史上的”那种历史阶段性现象)所以,生产资料应当归全社会所共有,劳动者,按其媒介力单位支出量的比例分配所得,这才是合理的。所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所有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并不是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而是对全社会潜在价值的不公平占有。所以,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并不存在“剩余价值”“何处去了”的问题,而是恢复了历史本质上应有的面目。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前期大公有制绝对平均主义的僵化实验体制下,却又暴露出这种体制无形中鼓励了人的自然属性中的惰性蔓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负面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对本国国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扶贫攻坚;另一方面,还勇于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帮助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民摆脱贫困的责任。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建!她不仅是实现“中国梦”,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而且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共通的理性理念的广泛包容性表述。“共享”,既包括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也包括观念共享,即对最广泛的共同利益理念的公允性认同,并为之共同努力。因此,“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公允性的引领世界理性命运共同体共同前进理念的重要理论契合点!

三、潜在价值论基本公式的扩展

潜在价值论基本公式在实践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扩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扩展形式。

1、媒介力单位量的表示,随着所转化出的物质价值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所谓生产力发展,其核心本质,就是人的智慧能力借助自然力,使被转化出的物质价值量成倍增加,并使人的直接体力支出减少。因此,增多了的物质价值量,按原计算含量比例计算的媒介力单位数(货币量)也相应增加,也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例如:原来围捉一只野羊需要10个人,而发明了弓箭以后,一个人就可以射获,就是说,原来需要10个媒介力单位转化出来的潜在价值,现在1个媒介力单位就可以了,生产力提高了10倍(如果把劳动强度的降低也折算出来,那么生产力提高的倍数就更高)。再例如:按照原始耕作方式,1个人只能耕作1亩土地,而使用机器,1个人可以耕作10亩。也就是说,原来200个媒介力单位能种植收获250公斤小麦,而现在200个媒介力单位可以种植收获2500公斤小麦,现在200个媒介力单位转化出了原来需要2000个媒介力单位才能转化出来的物质价值量,生产力提高了10倍。

2、财富种类的增加,和人员、行业分工分类的增加。财富种类的增加,如从狩猎动物到家庭养殖动物、种植粮食、棉花、制造金属、首饰等;人员行业种类的增加,如从狩猎业到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社会管理部门等。其公示表示如:

3、由于物质价值生产供应量与物质价值现实实际需求量比例的变化,会导致某一产品媒介力单位量(货币对应实物价值量),也即我们所说的价格,发生与原值不一致的变化(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这种变化成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晴雨表,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制定宏观指导社会生产政策的一个客观参考依据。

4、由于把货币当做生产资料使用投入到生产流通领域时,货币具有增值的功能,于是衍生出了包括借贷、融资、股票、理财等各种形式的资本市场。由于广大民众与宏观资本市场信息的隔离性,使资本市场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少数人违规投机暗箱操作、欺诈、炒作,使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泡沫、虚化等不正当风险的现象,这种现象,使一少部分人在违规投机暗箱操作、欺诈、炒作中一夜暴富;而同时又使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被宰割甚至陷入绝境!所以,资本市场的政府监管任务,一是要求资本市值的变化要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二是要有效地落实去投机、去欺诈、去暗箱操作功能。

5、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国都已历史地形成了各自的货币,这使得少数强势霸权国家,能够以自己国家的强势货币,作为不公正博弈别国货币、吸食别国利益的工具。那么,如何從根本上破解不同货币之间非理性博弈的这一世界性难题呢?既然货币的原始本质不过是媒介力单位量的符号表示而已,那为什么不能打造出一种全世界统一的货币——世通币,来统一规范全世界的资本市场,消除不正当不公平的霸权博弈,实现公平公正的交流流通呢?

猜你喜欢

共享政治经济学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