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改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的探讨

2016-05-30张红丽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张红丽

摘 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陆续出台,该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58-01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随着公共财政的改革,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核算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从2013年开始,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陆续开始实施新制度,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越来越重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很多高校由考查课变成了考试课。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一系列的改革,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是并列的会计学分支。尽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企业工作,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工作,但是如果认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用性不如《企业会计》,就只学习《企业会计》而忽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那么该学生的会计知识结构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各高校应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一方面,从就业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很大可能去企业工作,能进入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概率较小。加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招聘有条件限制,如毕业院校、学历、取得证书、工作年限等,所以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用处不大。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将该课程作为考查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班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部分学生投简历找工作。导致毕业班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考研或找工作上。各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

(二)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教材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目前出版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大多分总论、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每篇按概述、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会计报告排列。很少介绍政府预算的内容,学生无法了解预算的基本理论、编制方法和编制审批程序,无法将预算与会计恰当地融为一体。其次,很少有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相继出台,教材更新滞后。

(三)教材内容多,课时量少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内容繁多,一般情况下每学期课时量为48课时,除去十一国庆节、中秋节等法定节假日,一般剩余44课时左右。加上最近几年新制度的陆续出台,尤其是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旧制度相比,增加了不少内容。使本来窘迫的课时愈发紧张。

三、改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积极引导学生,将逃课的学生和不听课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一方面,告诉学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性,多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会计知识结构体系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高校应将该课程作为考试课安排在大三学习,最好是在学完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因为如果同时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四套会计科目,部分学生会将其与企业会计的会计科目相混淆,学完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在比较中学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选用高质量的教材

笔者认为应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全国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根据出台的新制度按专科、本科两个层次编制教材。首先,教材应介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不能只有会计实务的讲解。只有会计实务讲解的是会计制度,不是教材;其次,教材中可加入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殊性,若真实数据资料无法得到,可用模拟数据代替;最后,可在每章后设置补充阅读资料、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三)梳理教材内容,简化知识体系

若按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四类会计主体授课,一方面,破坏了一门课程的整体性。学生很难去思考会计主体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会造成内容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不同会计主体的部分内容有相同和相似之处,如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单位会计的财政补助收入与行政单位会计的财政拨款收入等。笔者认为,可重新梳理教材内容,分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会计报告六个教学模块进行授课,如资产教学模版,同时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四类会计主体的资产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束语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教学应根据我国预算改革和新制度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推敲教学技巧,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同时,针对该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问题,还应对该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开设模拟实验课程、聘请一线会计人员来校兼职任教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惠芳.浅谈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研究,2013,(3):129-131.

[2]周亚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6):89-90.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