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理教学中的“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

2016-05-30魏亚梅周申立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关心学会生活

魏亚梅 周申立

摘 要:地理“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教学是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深化,是地理教学促进个体自身认识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是地理教育培养人的重要表现,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具体体现。

关键词: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D66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57-01

一、地理学科教学中“学会生存”

(一)主要内容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即:为了“生存”,人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教育,完善自身。而学习不只是掌握知识,更应该是“学会学习”,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具备必要技术,能影响和丰富这个世界,实现个人潜能。

(二)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课程设计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的意义;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诱导学生发现规律,更正、补充和利用所学知识,将能知识和学习能力带出课堂,融入社会。

(三)必要性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其在培养生存能力上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训练学生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使其最大程度的满足生存的要求。这体现了地理学习的价值。此外,《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对生活有用的,对学生终身发展能起作用的地理;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知识堆砌现象,教材内容本身多为空洞抽象的概念描述,教学亦忽略知识与实际相关联,忽视学生经验,教材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脱节,在培养完人:增强学生生存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四)教学策略

1.生活摄入课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用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与实践,自主表达所闻所见,主动思考探究事物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容易认识、接受并掌握地理。例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法时,设计实验观察竹竿影长日变化,从而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竹竿影长日变化等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等。通过实例操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生存技术和能力增长。

2.知识用于实践。学习地理的意义在于应用。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实践,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地理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与现象,借助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例如:学习完环境污染与保护一节后,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区实情指出当地的几大污染源,在探究、研究当地实情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对当地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的治理、防治意见与建议。

3.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深化地理教学实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可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辅助地理教学,提升地理技能,启发学生学会生存。

二、地理学科教学中“学会关心”

(一)主要内容

学会关心即是要在学习中塑造自我,学会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

(二)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中心的主张,在教育中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须正视学生是整体性的“人”,而不是“物”,充分理解、尊重和关心学生,以人性本善的思想观点看待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发展。

(三)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地理学科及其教学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责任也相对淡薄,教学过程一味追求通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手段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被忽视。课堂教学程序化,形式固定化,忽视学生个体的实际,忽视学生心理和对学生的关心。

(四)教学方法

1.视听激发。借助视听材料,如:高温天气对印度半岛国家的影响;生态破坏对濒危动物的伤害;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现状等。让学生在鲜明、生动的地理案例,事件或故事的中体验关心心理、流露关心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关心”意向。

2.专题探究。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或典型地理案例,组织学生专题讨论,抒发自己的观点、意见。通过学生相互辩论和讨论,教师启发和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反复操练,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关心体验,强化关心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关心”的习惯。

3.活动体验。设计地理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分析、思索并探索,引导学生在关心思维中活动,在地理活动中表达关心。在活动中去关注与体验地理与其传递的“关心”,或选择和设计某种地理“角色”,如:假设自己是地球,因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模拟描述自己“体温”升高后的感受,与同学分享讨论。使学生不仅在行为上直接参与,更从情感、心理、思维上体验关心。

三、“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关系

“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是互补和共存的两种教育理念和教学状态。“学会生存”是“学会关心”的基础,重视“学会关心”为了更好的“学会生存”。

地理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教学过程因不同的课程内容而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并不因地理学科跨人文与自然两个学科领域,就笼统判定自然地理适合“学会生存”教学,或人文地理适合“学会关心”教学。我们关心全球气候的变化、关心自然环境的变迁及差异性,关心其对地理环境、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而关心亦是为掌握其规律和影响,趋利避害利于生存。

四、建议

“学会生存”教学强调社会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学会关心”则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当前,不少一线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地理教师的观念还并未彻底转变:课堂仍偏重知识传授,重理论、分数而轻应用、能力,且教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在地理边缘学科和地理学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地理课堂教学更应重视素质教育。地理教师需加快转变育人观念。地理课堂教学应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教学的价值观应向社会化、可操作和可持续化转变。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9):1-5.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263

[3]刘立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第一师范学报,2003,(1):65-66.

猜你喜欢

关心学会生活
开心与关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学会尊重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