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地区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30黄家群米娜刘林峰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婚恋亲人

黄家群 米娜 刘林峰

中图分类号:G7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1-01

一、问题的提出

主观职业障碍,是指个体不必基于现实背景或者真实信息,知觉到有哪些可能会阻碍其职业发展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职业决策。对这些障碍的知觉包括对可能的障碍来源以及对各种障碍对其妨碍程度的知觉。主观职业障碍分为职前障碍(就业过程中的阻碍)和职后障碍(工作中的阻碍)[1],强调个体对自身和环境中对就业有着负面影响的各种内外因素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对这些实际存在的或个人夸大的因素的主观评价和认知往往对个人的情绪、职业决策和职业信心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让西藏地区大学生充分了解未来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职业障碍,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本研究以西藏地区大学生为被试,对其主观职业职前障碍进行调查。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88.5%。其中,男生90名,女生96名;藏族104人,汉族81人,民族缺失1人;大一42人,大二50人,大三40人,大四54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吴雪梅的《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2],由6个维度37个题目组成,6个维度分别是就业竞争、家庭背景、亲人态度、社交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知识。各维度的a系数在0.688~0.867之间,折半信度在0.631~0.816之间。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量表以4分制评定,中点为2.5分[4]。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主观职业障碍在是否婚恋上的差异分析

对已婚恋的大学生与非婚恋的大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发现,在亲人态度维度上,已婚恋与非婚恋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已婚恋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恋的大学生(p<0.01);在其他主观职业障碍维度上,婚恋与非婚恋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

(二)主观职业障碍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是否为班干部的大学生在主观职业障碍各维度上的均值与标准差,见表4。对主观职业障碍的六个维度在是否为班干部变量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班干部的学生在亲人态度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学生(p<0.05);在其他主观职业障碍维度上,班干部和非班干部的学生差异不显著(p>0.05)。

四、讨论

(一)是否婚恋对西藏地区大学主观职业障碍的影响

已婚恋与非婚恋的大学生在主观职业障碍亲人态度维度上的差异情况说明,已婚恋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亲人的意见,亲人对其工作地点、工作性质的愿望有可能与他们的想法不一致,或者他们自身也要考虑亲人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家庭居住地,来自亲人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就业选择和职业探索范围。亲人对自己的职业期望越高反而降低个体进行不同职业探索、职业尝试的信心,与候志瑾(2013)的研究一致。

(二)是否为班干部对西藏地区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影响

研究表明,班干部的学生在主观职业障碍的亲人态度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学生。班干部的学生更善于倾听、接受亲人的意见,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亲人的帮助。这可能与班干部长期扮演的职务角色有关,班干部学生是教师与班集体同学的沟通桥梁,针对班级的组织管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学业困难等问题既要考虑同学们的建议[3],也要仔细斟酌教师的指导是否合理,因此,便形成了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的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恰恰影响其知觉未来求职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作者单位:1.西藏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2.西藏大学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卫青,金盛华.大学生主观就业阻碍与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4:490-491+489.

[2]吴雪梅.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姚胜权.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提高班级管理效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5-26.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婚恋亲人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区交通近代化的构想与实践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