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内主体分析

2016-05-30王辉骆彬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

王辉 骆彬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前提,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校内各部门主体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协调好高校管理者、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团工作部门和资源管理部门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确保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执行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33-02

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高校开始关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创新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方式、学科竞赛、实践实训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由于培养体系涉及到高校多方执行主体,因此必须理顺各主体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机理,促使他们协调运作,才能确保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有效的实施。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内主体

国内外学者在对个人创新能力的认识过程中,由只强调创新人格[1]、创新思维[2]到关注人格、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共同影响[3],最后形成了创新能力的多维度观点[4,5],即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复合能力,是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展现。这要求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多方面进行,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要关注对学生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的培养,使大学生具有有利于创新的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和人格特征。

在高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执行主体是多方面的。首先知识基础的培养需要专业主任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专家提供前沿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图书馆提供全面的图书和网络资料;创新人格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实习、研究课题、实践项目等,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这些将涉及到学生科、科研管理部门、外部合作交流部门及专业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开设创新思维培训和实践实训课程,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学生科组织多种学科竞赛、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科研课题和项目机会、外部合作交流部门提供多种实习实训机会,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应用能力;创新动机需要高校管理者制定以创新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对各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的研究和实践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制定创新导向的考核激励制度、从软硬件环境上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文化和氛围。

综上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执行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学管理部门(包括学院领导、专业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教师团队、教务管理部门、学团工作部门、资源管理部门(软硬件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外部合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等多方的共同参与,由此,可以构建一个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执行主体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关系可以看到,高校的创新教育环境是由高校管理者、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团队、教务管理部门、学团工作部门和资源管理部门等执行主体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只有每个主体都发挥其作用,并协同整合,才能发挥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执行主体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高校管理者是执行主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是学校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决定着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类型与质量。其次,高校管理者应对系统中的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办学宗旨的实现。

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等确定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和内容。二是制定师生评价体系。三是组建教师队伍,为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专业指导。

教师团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主体,通过课堂教学、科学研究、项目指导等途径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务管理部门是辅助教学日常运作,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部门。他通过建立选课系统,管理学生选课过程;建立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对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学团工作部门是学生管理和实践活动组织者,其贡献在于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好教学辅助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第二课堂等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科竞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地空间。

资源管理部门包括硬件资源管理部门和软件资源管理部门,其中硬件资源管理部门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部门,校园设施管理部门,教学环境和设备管理部门等。软件资源管理部门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项目合作管理部门等。他们既为创新型校园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科研和外部合作项目的获取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管理作用。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执行力

高校中各执行主体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发挥合力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达到效果,从其执行力看,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方面。

1.高校管理者应具备创新教育的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高校管理者所持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师生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影响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实践实训,最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要求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其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型教育机制、教学目标和激励制度。

2.教学与教务管理部门采用创新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首先,教学管理者应抛弃传统单一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多方位的设计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任选课、实践课、实验系列课等。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全面的、综合的,因此,多方位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创新为导向建立师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增加师生创新成果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形成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指导和参与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创新成果在学生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在课程方面,可以改变考试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在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方面,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实行奖励创新学分、增加对学生创新表现的评价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教师应形成创新教学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高校教师应首先明确学生是学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是最终的目标。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之外,教师可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科研和实践项目的指导中来,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实现自主创新。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其创新人格。

4.学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引导的主体,应在创新文化建设、学术科技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实践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上,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出贡献。首先,学团组织易于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和各种传播渠道,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其次,学团组织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协同运作,组织学生申请和参与科研项目,并积极组织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成果提供展示空间,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学生创新提供动力。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应用能力。除了目前学团组织普遍开展的社会认知活动和就业实习推荐等,还可与对外交流合作部门协同运作,帮助各专业形成“交换生”项目和实习基地,形成多形式和多层次的实践项目体系。

5.资源管理部门应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也离不开学习讨论和实验实践,这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实践需求,规划好教学资源的建设,并协调好资源管理部门与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团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教学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美]J·P·吉尔福特著,施良方,沈剑平,唐晓杰译.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张文,新谷传华著.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美]R·J·斯腾博格主编,施建农译.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黄园,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27-230。

[6]李元松,聂绪学.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4):10-14.

[7]王辉,蒋贵凰.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系统与开发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29-30。

[8]曹胜利.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1.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Z].2012-08-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